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K-Pop征服世界的祕密》:「偶像藝術家」幕後推手——A&R、創作營、演唱指導、製作人、錄音工程師

《K-Pop征服世界的祕密》:「偶像藝術家」幕後推手——A&R、創作營、演唱指導、製作人、錄音工程師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韓國知名樂評家金榮大於這本全新力作中,精選「此時此刻」以獨特音樂美學獲得廣大樂迷熱烈支持、撼動全球娛樂版圖的十組K-POP「偶像藝術家」,自多元視角深度評析其樂曲風格及個人魅力所在。

文:金榮大(김영대)

【推動K-POP的幕後推手】

A&R

A&R是「Artist and Repertoire」的縮寫,也是目前K-POP產業最重要的推手。樂評經常會在評論或音樂相關的報導中提到他們,也有不少探討A&R工作內容的書籍,不過站在一般大眾的立場來看,或許並不清楚A&R的定義或負責的範疇。A&R原本被稱為「人才挖掘」(talent scout),如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負責發掘新人或將獨立廠牌的歌手帶進主流廠牌。發現在教會唱歌的惠妮・休斯頓,使她有機會成為國際天后的克萊夫・戴維斯、嘻哈製作人兼創作者里克・魯賓與Diddy,同樣也是透過A&R進入唱片圈而成為巨星的案例。

挖掘新人意味著掌握最新潮流,並找出與潮流相符的才能。從這點來看,A&R與做出商業裁決的唱片公司總經理或主管不同,他們必須對音樂產業的潮流有著全面且淵博的認識,同時也要擁有足夠的「感覺」,判斷想成為明星的這些人當中,誰在商業上具備潛力。當然,與發現人才同樣重要的,就是引導簽約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要說服有潛力的明星與公司簽約,並有足夠的「手腕」簽下對公司有利的合約條件。

A&R負責的另一項工作,就是在籌備唱片與錄音的過程中,主理多個創造性的決定,尤其是必須整合製作人、所屬藝人、外部作曲人與發行公司(管理音樂內容製作或流通發行服務的公司)的意見。因為他們不是音樂人,所以不會在音樂創作或錄音現場做出最後的決定,但卻會在藝人的身邊提供協助。

在K-POP偶像製作當中,A&R的角色其實非常關鍵。K-POP偶像製作的藝術或技術本身,幾乎可說是A&R能力的角力。A&R要和製作人及藝人一起商討專輯的製作方向,並且配合該方向邀請合適的作曲人、作詞人與編曲人。在這個過程中,還必須和創作者所屬的版權公司協商、統整意見,尤其K-POP歌曲大多同時有多位創作人參與,在獨特的「創作營」系統當中,A&R的角色就變得十分具體且能實際發揮作用,他們會需要針對歌曲的類型或氛圍提供意見,並且提出修改的要求。

他們可能會告訴作曲人「某某歌手要什麼感覺的歌」,或是提出「那首知名的歌裡面的吉他音色」等要求。提議在作曲人製作的母帶當中放入原本沒有的段落,或是要求把已經做好的歌徹底修改成不同的感覺等,也都是A&R的工作之一。在偶像團體的音樂當中,以最佳方式分配、調整不同的段落,經常取決於A&R的判斷。他們會配合與唱片總製作人協商的音樂方向,決定合適的視覺與故事概念,並與音樂人緊密地聯繫,讓這些結果能在錄音室與攝影棚中呈現出來。

創作營

K-POP偶像音樂之所以能夠擁有維持在一定水準的完成度,創造時尚、獨特、專屬於K-POP的聲音美學,其根本就在於被稱為「創作營」的系統。這個也被稱為「歌曲創作營」的作業系統,就是為了作曲而規劃的一連串步驟。流行音樂由多位作曲家共同創作,或分工創作再繳納成品的創作方式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末期一個由作曲人所經營,名叫「錫盤巷」(Tin Pan Alley)的音樂版權事業。當前的K-POP音樂圈,也是透過版權公司與唱片廠牌的A&R團隊合作,再由所屬作曲家繳納成品的方式進行,從這點來看算是承繼了這項傳統。

在更現代的流行音樂歷史中,我們也可以在被稱為偶像音樂始祖——美國傳奇唱片廠牌摩城唱片(Motown)——的製作方式中找到類似之處。摩城唱片擁有Holland-Dozier-Holland、The Clan、The Cooperation等傳奇的歌曲製作團隊,他們透過高度系統化的共同作曲、製作模式,創造出屬於摩城的音樂,並且將商業殺傷力極大化。這種方式也就是所謂的「內部」作曲系統,K-POP當中包括YG娛樂、JYP娛樂、HYBE娛樂等廠牌都沿用了這個模式,進一步創造出屬於廠牌的特色。

不過現代K-POP的創作營系統,主要透過與斯堪地那維亞的流行音樂先進國家,包括瑞典、挪威、丹麥等作曲人的合作完成。他們自1990年代後期便開始與J-POP產業緊密合作,自J-POP產業習得要領的SM娛樂,在2000年代中期引進這個模式,打造出如今的創新創作營。雖然在韓國流行音樂圈內一直都有「翻唱」外國歌曲的概念,不過是從SM娛樂採用此系統開始,才有了向國外作曲家購買歌曲的作法。

不是跟美國或英國、而是跟斯堪地那維亞地區的作曲人合作,或許會令人感到意外,但我們要知道,瑞典其實培育出ABBA、Roxette等樂團,以及流行音樂史上最成功的作曲人馬克斯・馬丁。瑞典有著像韓國高中實用音樂教育科等級的大眾音樂教育系統,培育出許多優秀的人才,有趣的是目前他們最偏好的音樂產業之一就是K-POP。這樣的關注,一方面是認為隨著K-POP成為全球知名的音樂類型,投入這個產業更有機會成為熱門歌曲的作曲人,同時也是因為他們判斷在K-POP產業當中,他們能夠盡情嘗試在美國或日本流行音樂圈內,無法自由挑戰的實驗性或混合性藝術創作。

創作營始於唱片廠牌的A&R團隊與海外發行公司接觸,簡單來說就是廠牌委託版權公司作曲,或是委託他們做出理想風格的音樂,版權公司媒合所屬創作者與廠牌後,創作營便正式成立。有時也會由版權公司主導這樣的會議,甚至可能由創作者本人主導。決定好合作時間與地點後,就會開始歷時多天的共同創作。通常來說這樣的創作是專為特定的藝人進行,但也經常有在僅提供「男性」、「女性」、「團體」、「個人」等關鍵元素的狀態下創作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