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鉅額補貼台積電赴日設廠,岸田內閣的「經濟安保戰略」本質上仍是採「防守」姿態

鉅額補貼台積電赴日設廠,岸田內閣的「經濟安保戰略」本質上仍是採「防守」姿態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岸田首相欲制定的《經濟安保推進法》的框架已逐漸清晰起來。本專題將就「加強供應鏈」等法制建設方面的主要論點展開解說,探討日本政府的深層次戰略考量。

文:鈴木一人

提交《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案》或許是岸田內閣2022年的重要課題之一。本屆政權成立已經有一段時間,我們也可以看出些端倪了。在此,筆者將把各種碎片化的論點串聯起來,嘗試探討岸田政權意欲推行怎樣一種經濟安全保障戰略。

向西方國家看齊的戰略

眼下,岸田政權將制定《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案》作為首要課題,由經濟安保擔當大臣小林鷹之牽頭,正在全力推進制定法案的相關工作。儘管這項法案的細節尚未公布,但綜合媒體報導的資訊來看,新法案似乎將在四大領域制定法律法規。這四大領域分別是加強供應鏈、鞏固科學技術基礎、非公開專利制度、保護和維持核心基礎設施。其中,被認為必須優先推進的是非公開專利制度。

通常來說,專利是要公開的。專利制度實質就是,基於公開的技術資訊,規定無專利權者不可使用相同技術以避免侵害專利作為前提,如要使用相關技術,必須支付專利費用的這樣一種制度。因此,專利一直採用公開原則,而與此同時,這意味著涉及安全保障的機密技術資訊也會被公開。尤其是人工智慧(AI)和機器人技術等原本作為民生技術而開發的技術,被轉用於軍事目的的事例屢見不鮮,中國推行「軍民融合(civil-military fusion)」,導致難以界定一些技術到底是軍用還是民用。

之所以將推出非公開專利制度作為優先課題,是因為日本也擁有不少這種具有高度軍民通用性的新興技術相關專利,政府越來越擔心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公開這些技術會引發問題。不過,自民黨和經濟產業省優先著手制定非公開專利制度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中,只有日本和墨西哥尚未建立這種制度,日本的所有專利都是公開的,因此政府擔心如果日本的技術外流,被中國、俄羅斯和北韓等潛在戰略競爭對手加以利用,會遭到西方各國的抨擊。

換言之,我們可以說岸田政權的經濟安全保障戰略重視的是,首先要彌補日本的制度性短處,讓國際社會認同日本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向其他國家(西方國家)已經推出的制度看齊。

調整供應鏈是當務之急

其次,加強供應鏈也是關注的重點。這不僅僅是日本的問題,美國2020年2月也發布了總統令,要求調整本國供應鏈,歐盟也在歐洲議會上討論了供應鏈的韌性(resilience)問題。

自由貿易深入人心,全球市場得到進一步融合,作為戰略競爭對手的中國早已深度參與到全球供應鏈當中。在意識形態、政治體制、人權概念和軍事等各個領域都有矛盾分歧的美中兩國,在經濟上也是一種高度相互依存的關係,如果國家矛盾激化,中國很可能會採取經濟制裁和出口管控等措施,動用經濟上的強制力量對日本和美國進行打壓。實際上,這已經成為中國針對存在矛盾分歧的對手施加經濟壓力的慣用手段。例如,中國為給台灣施壓而限制進口鳳梨等產品,為了報復要求世衛組織調查武漢病毒研究所的澳洲,而停止進口該國農產品、煤炭和鐵礦石。

針對這種壓力,可以採取的應對措施,包括減少對作為戰略競爭對手的中國的依賴,實現零件、原材料等進口多元化,在重要戰略物資方面增加儲備,等等。雖然尚不清楚法案中會以何種方式提及這一點,但至少首先必須重新調研供應鏈問題,瞭解日本目前在多大程度上依賴於中國。

關於加強供應鏈這個問題,日本已經在晶片領域開展了相關工作。晶片被廣泛運用於所有電子產品,是一種戰略性極高的零件,而日本的尖端運算晶片幾乎完全依賴於進口。另外,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全球大流行促使用於生產遊戲機和智慧手機的晶片需求激增,另一方面,寒潮和工廠火災等原因導致供應吃緊,引發了全球性的晶片短缺。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政府已經認識到,為了保證晶片的穩定供應,也有必要在日本國內加強晶片生產體系。因此,政府向全球最大的運算晶片製造商台灣的台積電承諾補貼一半建設費用,成功吸引其赴日建廠。關於晶片這樣的戰略物資,政府採取了具有高度政治優先性的政策,不惜給予巨額補貼也要確保穩定供應。

AP22106187241027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維持核心基礎設施的重要性

岸田政權的另一個政策優先課題是被稱作「數位田園都市構想」的行政體系數位化升級,主要內容是建設完善國內數位基礎設施和實現數位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在應對疫情方面,日本還在使用傳真來通報疫情資訊,給民眾發放防疫補貼時也用的是紙質資料,而且疫苗接種記錄也沒有實現電子化,所以導致大量的事務性勞力消耗在了統計接種情況等工作上。

為了改革這種狀況,人們期待政府能夠引領推進數位化轉型,進而促使民間企業活動和地方政府工作也發生轉變。

在此過程中,支撐數位化轉型的基礎設施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政府正在通過積極編制市町村級別光纜建設預算等方式推進發展政策,而今後的問題在於資料中心。

日本的資料中心主要集中在雲端服務需求較大的首都圈和關西圈,單極化集中現象醞釀的風險正在不斷升高。鑒於這種情況,有必要實現資料中心的分散化,建設完善所需的基礎設施,採取旨在說明這些設施抵禦網路攻擊或物理攻擊的措施,以及調查清楚這些基礎設施,在多大程度上依賴於作為戰略競爭對手的中國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