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長新冠」?患者康復後都會有?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八成新冠肺炎康復者六個月後仍受「長新冠」困擾,而「長新冠」並不是局限於長者、長期病患、重症或發炎指數高的人士。
文:陳家亮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堅持身兼行政、教學及診症工作,因走在前線讓他尋找改革方向,亦能身教學生,致力培育有醫德的良心醫生)
「陳教授,我的思想忽然糢糊一片,已經反覆檢測了多次,結果都是陰性,沒有新冠復陽,就連腦素描也找不出原因,老闆卻以為我發白日夢,如此下去我怕連飯碗也不保!」
「陳醫生,我以往每天跑步個多少時,現今上二樓也感氣喘乏力,見了幾位胸肺及心臟專家也找不出原因。」「陳院長,我需要見精神科醫生嗎?」
過去兩個月,這些新冠康復者是我最常見的病人,他們各有不同的症狀,但全部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原因不明、求救無門。最近一次的醫管局高層會議,我再三指出「長新冠」將會對醫瘵及經濟帶來沉重負擔。上星期二,就連美國總統拜登也敦促聯邦政府全力找出「長新冠」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什麼是「長新冠」?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新冠肺炎長期綜合後遺症(或稱「長新冠」)是指新冠患者康復後,出現持續一個月以上多種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釋的徵狀,包括「腦霧」、疲倦、記憶力差、失眠、呼吸困難、咳嗽、肌肉酸痛、腸胃失調、脫髮等等。不是所有患者都會出現以上所有症狀,有些患者的大腦受影響比較明顯,而另一些患者的主要症狀可能是咳嗽或腸胃失調,所以這些患者往往分散到不同的專科醫生接受治療。
「長新冠」的誤解
很多人對「長新冠」有不少誤解,以為是身體還有殘餘病毒或是病毒破壞了個别器官的後遺症。亦有不少理論,例如多器官炎症、免疫系統過敏反應、精神壓力等等,更有人以為「長新冠」只是逃避工作的藉口,儘管這些理論說得如何娓娓動聽,至今沒有一種學說得到科學數據支持。
「長新冠型腸道微生態」
中大研究團隊發現,近八成新冠肺炎康復者六個月後仍受「長新冠」困擾。同時我們亦發現「長新冠」並不是局限於長者、長期病患、重症或發炎指數高的人士。我們以宏基因學(metagenomics)分析超過1200個糞便樣本的細菌基因,首次證實「長新冠」患者擁有獨特的腸道微生態,有如手指指紋般可以識別,團隊把這發現稱之為「長新冠型腸道微生態」。透過檢測「長新冠型腸道微生態」,我們可以預測罹患「長新冠」的風險;更透過檢測康復者是否帶有「長新冠型腸道微生態」,我們可以診斷出現持續症狀的康復人士是否患上「長新冠」,其靈敏度及特異性均近90%。
此外,我們亦發現分析腸道微生態可區分不同類型的「長新冠」。例如,缺乏與免疫力有關的「好菌」會出現持續咳嗽和氣促的呼吸系統症狀;而某些惡菌則會引致疲倦、失眠、記憶力差和失去味覺等腦神經系統問題。區分不同類別的「長新冠」症狀可望為「長新冠」患者對症下藥。
從診斷到治療
我們初步研究更發現,利用中大研發的微生態配方(SIM01)醫治新冠康復者,百分之九十人士於一年後並沒有出現「長新冠」。我們正進行大型臨床研究,利用SIM01調整腸道微生態以治療及預防「長新冠」。
自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全球已有超過5億人口染疫。以香港為例,單是第五波疫情已有數以百萬計市民確診,數目極之驚人。我們正努力不懈,不單要找出腸道微生態與「長新冠」的關係,更希望為廣大市民提供預測、診斷及治療「長新冠」的方案。
(標題為編輯所擬,原標題為「長新冠?佯新冠?」)
文章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看作者Facebook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2-04-19 陳時中:台灣染疫率可能落在總人口15%約350萬人,7月有望與染疫率一致國家自由流通免隔離
- 2022-04-18 《輝瑞登月任務》:我們每天做的決定都攸關生死,挑選出最好的候選疫苗是最關鍵的決策
- 2022-04-18 什麼是「長新冠」?患者康復後都會有?
- 2022-04-18 遇到身邊同事/朋友確診不用慌:QA加流程圖一次搞懂要不要隔離、誰可以居家照護?
- 2022-04-18 兒科急診醫師:「抽搐」可能是兒童感染Omicron後會出現的徵兆
最新發展:
-
孩童也會得「長新冠」後遺症?醫師提醒出現10大症狀應盡速就醫 1年前
-
COVID-19腦霧症狀解謎:美國研究發現「長新冠」可能原因,病毒感染引發免疫反應傷腦血管 1年前
-
確診後容易喘是否「心肺功能」受影響?醫師傳授兩招自我檢測 1年前
-
調查:逾4成美國成年人曾染疫,其中2成仍受「長新冠」所苦,年輕、女性較易出現後遺症 1年前
-
英國研究Omicron長新冠比例為7.1%,北市14家醫院設「康復者特別門診」跨科整合治療 1年前
-
「長新冠」常見症狀有腦霧、失眠、喘不過氣等,這四類民眾發病率可能較高 1年前
-
本土疫情首度破萬,陳時中:快篩試劑有症狀、有接觸、有必要再使用,力拚5月中追加劑覆蓋率達65% 1年前
-
本土新增確診6295例,陳時中:只要曾接到隔離通知,都能依「3+4」進行隔離與解隔 1年前
Tags:
這樣用手機才安全!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代人出門可能會忘了帶錢包、忘了帶鑰匙,但絕對不會忘記帶的肯定就是「智慧型手機」,畢竟生活中的資訊取得、溝通聯繫甚至是金融交易…等必要功能都靠手機完全包辦,甚至我們重要的個人隱私也都保存其中-小至通訊錄、行事曆、電子郵件到大量的照片、影片,甚至是各類應用服務的帳號密碼,也正因如此,手機成為近幾年資安威脅的主要目標。
雖說智慧型手機的資安風險愈來愈高,但絕大多數使用者似乎都沒有意識到手機資安防護的重要性,不過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牽涉手機平台的資安案例出現在新聞上,也讓大家慢慢開始重視到「行動資安防護」的重要性。
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來說,建立起正確的資安防護概念是非常必要的,若是忽視了主動防護的意識,下一個新聞上的受害者可能就是你!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也要為大家帶來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有看有保庇哦!
秘技之一:來路不明的 Wi-Fi 、網站不要連
大部分的手機都會搭配 4G 或 5G 行動網路,但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會用吃到飽的資費,因此若是在家中或公司之外的公共場合,多半會尋找可免費使用的 Wi-Fi 網路,不過這些 Wi-Fi 若是由公共設施如機場、政府機關、學校或是店家所提供,相對較無資安疑慮,但若是未知來源且沒有加密鎖定的 Wi-Fi 訊號,就需要格外留意,可能會有傳輸資料遭受側錄,或是被路由器導引至帶有惡意程式或騙取個資的網頁。

除了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手機若有針對這些資安隱患有所防護,對於使用者來說也有額外的保障,像是三星的 Galaxy 系列手機,就加入了 Knox Vault 主動防護機制,且不僅止於系統面的安全性,更將關鍵的硬體元件也列入防護的一環,在手機開機後便能完整監控系統核心,確保沒有受到外來惡意程式的竄改,帶來即時保護且從不間斷!

秘技之二:密碼設定有一套,生物辨識更可靠
對於手機使用者來說,資安防護的第一線就是「密碼鎖定」,除了各類型的應用程式服務,手機的螢幕鎖定也是必要一環,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切莫不要因為方便記憶,就使用組合簡單、容易被破解的密碼組合,像是單純用生日、英文名字…等較容易被猜中的組合,也要避免所有的網路服務都使用同一組密碼。
當然,以手機鎖定來說,比較好的方式就是使用「生物辨識」,像是 iPhone 的臉部辨識 Touch ID,或是一般手機常見的指紋辨識等,更能兼顧使用便利與安全性。

針對重要的密碼與生物辨識資料,三星的 Knox Vault 也考量到儲存與傳輸過程的安全,手機中除了有安全處理器為相關資料的傳輸加密,內部的安全記憶體更讓密碼與生物辨識特徵資訊妥善保存,不會隨意外洩或被破解。

秘技之三:真正隱私的資料避免長期存於手機
過去經常看到有使用者因為維修電腦、手機時發生隱私資料遭到外流的情況,尤其是一些私密的照片、影片,都有可能在手機送修甚至遺失時,遭到有心人士破解盜取資料,而這些狀況一般來說很難避免,也因此會建議大家,如果是真的不能曝光的內容,建議不要選擇長時間保存於手機之中,而是選擇不易外流的儲存方式,例如:隨身碟、外接硬碟。

當然,如果手機中真的有重要的隱私資料需要保存,三星 Galaxy 手機內建的「安全資料夾」會是相當可靠的選擇,除了同樣採用三星 Knox Vault 技術防護,更是手機原有系統中的一個獨立區塊,也能夠透過應用市集安裝程式,而且能與手機原本的程式相互區隔,使用上更為彈性。

秘技之四:非官方來源應用不亂裝,權限允許要看清
智慧型手機之所以功能強大,主要在於和電腦一樣能夠透過各類型應用程式的安裝來擴充更多功能,雖然應用程式造就了手機的便利性,但使用者可能會因為忽視應用程式的取得來源,而不小心「引狼入室」。
對於蘋果用戶來說,除非進行系統越獄才能使用非 App Store 來源的應用程式,因此相對接觸到有問題 App 的機率較低,但 Andriod 平台是可以透過 APK 方式來安裝應用,且除了 Google Play 之外,也有不少第三方的應用商店,甚至是直接從應用官網下載的使用形式,因此對於可能暗藏惡意程式的 App 較難防範。

當然,即使是官方來源的應用程式,也需要格外注意這些程式對於系統權限存取的要求是否合理,當應用程式會索取本身功能以外的系統權限時,就需要特別留意,像是明明是相機應用,卻索要聯絡人、撥打電話、發送簡訊的權限,就明顯有問題 ,因此也提醒大家,在安裝 App 的同時,對於這些權限存取不可不慎。

除了注意應用程式的來源與安裝權限需求,對於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來說,也能好好活用「隱私權設定表」這樣的主控頁面全盤掌握所有應用程式的動態,快速找出哪一款 App 有異常行為,同時對於實體的定位與網路上的行為痕跡也能選擇關閉,讓你在現實生活或網路上的隱私都能受到保護。
秘技之五:可疑連結不亂點,就算是親友傳來也要先確認
一直以來,資安威脅的主要來源就是「釣魚連結」,且從過去常見的電子郵件、網站慢慢轉移至各類型的社交平台、即時通訊工具與手機簡訊,可說是最「與時俱進」的一種資安攻擊手法,若是一不注意點擊了這些連結,手機系統就可能遭到入侵,為駭客開了一道「後門」,隱私資料可能全都曝光。

當然,若是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面對愈來愈泛濫的釣魚連結威脅,也能透過 Knox Vault 的即時防護功能為自己多增加一道保險,確保手機使用期間的安全,無需定期為手機重開機來避免作業系統受到入侵而被植入惡意程式,甚至手機關機時,硬體層面也有防止實體破壞、資料偵測的機制,讓手機內的隱私資料獲得完整保護。

結語
智慧型手機為人們帶來便利性,但卻也同時帶來資安方面的風險,在仰賴手機功能應用的同時,更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建立正確的資安防護意識,與其擔心自己是否會成為駭客鎖定的目標,不如提前建立好完整的防範機制。
但對於絕大多數沒有太多資安技術知識的使用者來說,主動做好資安防護絕非易事,相對的,選擇妥善考量資安防護技術的產品,或許會是更好的方式,而三星早在多年前就導入 Knox Vault 技術至行動平台,更逐步完善防護機制,相對的更能讓使用者在不需要額外進行功能設定的情況下,就享有完整防護機制,更能妥善守護用戶的隱私安全,也成為眾多手機品牌中最值得信賴的選擇。


本文章內容由「蘋果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