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性別歧視最常出現的三種形式:Glass ceiling、Gender pay gap、Hepeat

職場性別歧視最常出現的三種形式:Glass ceiling、Gender pay gap、Hepeat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職場歧視有分許多種,其中最常發生的便是性別歧視,現今職場的歧視往往不會直接明白的顯現,而是以不容易自我察覺的「微歧視」的形式存在,這些種種的不經意、不小心就構成了不友善的職場工作環境。

職場性別平權一直是台灣社會廣泛討論的議題,政府近年來也透過修訂《性別工作平等法》和《就業服務法》等法律來避免職場歧視發生。然而,根據《yes123求職網》的最新調查指出,有66%的女性勞工曾經歷職場歧視,其中更有近70%遭遇與男性同事同工不同酬的情況。

這些數據都顯示,即使是高度提倡性別平權的台灣社會,在職場上達到實質平等仍有進步空間。不過,你知道職場上的性別歧視其實可以分成很多不同類型嗎?而日常生活如果遇到職場歧視,你有什麼能夠自保或是求助的管道呢?

什麼是職場歧視?

職場歧視(workplace discrimination)指的是員工或潛在員工(prospective employee)在職場上基於種族、性別、性向(sex(ual) orientation)、年齡、殘疾等原因而遭到歧視,進而形成差別待遇的狀況。

有別於過往帶有強烈攻擊意味的直接歧視,現今職場歧視的型態多半是不容易自我察覺的「微歧視」(microaggression)。為歧視源自長期累積的先入為主刻板印象(stereotype),逐漸形成對特定族群的偏見(bias/prejudice),使得人們日常行為、言談(discourse)受到這些印象的影響,不經意地演變成職場歧視。

而在所有職場歧視種類檔中,最容易發生的莫過於性別歧視了。性別歧視顧名思義就是基於「性別」相關緣由而遭受不平等待遇的現象,主要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女性在孕期(pregnancy)前、後可能遭受到的懷孕歧視、由於部屬結婚或育兒而產生的婚育歧視,以及性傾向與他人相異所導致的性傾向歧視。

舉例而言,要求員工同意一旦結婚、懷孕(pregnant),就必須自動離職的單身、禁孕條款,或是以特定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作為解僱或不予錄取的理由,都是屬於職場性別歧視的範疇。

性別歧視在職場上最常以下列三種形式出現:

薪資不平等 / 性別工資差異 Pay inequality / Gender pay gap

薪資不平等的定義是「雇主在薪資給付上,基於特定原因出現差別待遇」,而這通常是源自於性別或性傾向的差異。台灣社會因為受到傳統父權觀念影響,所以同工不同酬的問題已經存在許久。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顯示,雖然國內兩性的平均時薪差距從2010年開始提倡性別平等後逐漸下降,但 2022年女性平均時薪仍和男性有57元的差距,也就是說女性必須額外工作58天才能獲得與男性相同的報酬。

The editor-in-chief resigned as a protest against pay inequality.
總編輯為了抗議薪資不平等的現象而辭職。

The finance industry is said to have the largest gender pay gaps.
金融業據說擁有最大的性別工資差異。

玻璃天花板 Glass ceiling

玻璃天花板指的是「特定性別人士在職場升遷到高階管理層或決策層會遇到的無形阻礙」,而這樣的情況就有如透明玻璃般,既不可見又難以突破,因此稱為「玻璃天花板」。

它與薪資不平等狀況雷同的地方在於,在台灣社會遭受玻璃天花板壓抑之苦的多半為女性,許多主管往往會因為自身認知而陷入傳統性別角色的迷思,進而提高男性員工升遷的機會。

建議女性員工扮演「賢妻良母」就好、沒必要擔任主管,或是認為LGBTQ族群的員工不需要養家、不用佔據升遷機會等,都隸屬玻璃天花板的範疇。

Have you ever hit the glass ceiling and felt it was impossible to break through?
你是否曾經在升遷時遭遇難以突破的玻璃天花板障礙?

男性重複女性的提議才會獲得重視 Hepeat

Hepeat是由he(男性)和repeat(重複)組成的新詞,最早出現於天文學家Nicole Gugliucci的Twitter貼文中,用於表示女性員工在職場上傳達自身看法時,普遍不會獲得重視,但如果由男性員工說出相同意見,卻可以得到大量關注或好評的歧視現象。

該則貼文在發出後隨即掀起熱烈迴響,吸引超過20萬人點讚和6萬多次分享,更有許多人留言抱怨自己曾經在職場上遇到這種情況。這個新詞彙的誕生也為職場上的歧視增加一個新類型。

Her suggestion to boost sales, which was not met with great response, was hepeated by John.
她針對增加銷量所提出、未獲太多迴響的建議,在John提出相同意見時卻大受好評。

勇敢面對職場歧視

儘管近年性別平權觀念抬頭,職場歧視的發生頻率相較以往已經大幅減少、相關概念也在各大職場被大力提倡,然而企業對特定性別不友善的行為仍不時在發生,許多人也因為不清楚該如何尋求協助,只好把委屈都往肚子裡吞。接下來就讓VoiceTube帶著大家了解面對職場歧視時需要具備的正確觀念、認識保障自身權益的救濟管道。

依法提出申訴,採取救濟措施

剛於今年婦女節累計施行滿20週年的《性別工作平等法》明文規定,禁止任何形式的性別歧視在職場上發生,且雇主必須遵守相關規範來確保所有員工的權益,包含給予女性員工生理假(menstrual leave)和產假(maternity leave)、提供已婚的男性員工陪產假(paternity leave),以及有權申請育嬰留職停薪(unpaid leave / leave without pay)、家庭照顧假(family care leave)或調整工作時間等措施。

因此,如果真的不幸遭遇職場歧視時,就可以使用《性別工作平等法》的救濟與申訴途徑來保障自己的工作權,這不僅是為了守護職場上的性別平等,也是為了幫助雇主建立性別友善的職場文化。

勇敢面對偏見,提升自我價值

遇到職場歧視除了可以依法提出申訴或救濟外,表現出有別於他人的熱情與企圖心(ambition)、勇敢展現自己的價值,其實也是妙招之一。面對因為性別而產生的偏見和不平等待遇時,有許多人可能會變得自卑(self-abasement),甚至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