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陳時中:台灣染疫率可能落在總人口15%約350萬人,7月有望與染疫率一致國家自由流通免隔離

陳時中:台灣染疫率可能落在總人口15%約350萬人,7月有望與染疫率一致國家自由流通免隔離
首圖為桃園機場防疫人員。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目前台灣疫情遠低於世界各國,目前染疫狀況為每百萬人約140人,日本則是每百萬人約5000人,韓國染疫率則高達32%。

(中央社)衛福部長陳時中昨(18)日表示,世界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趨緩,台灣疫情往上升,今年7月時可望有國家7天或14天內染疫率與台灣一致,只要雙方疫情水平一樣,屆時就可自由流通免隔離。

7月可能解封,疫情相近國家免隔離

國內疫情升溫,連日單日確診數破千例;陳時中昨天赴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進行專案報告,台灣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提及,連日單日確診數破千例,7月底前邊境狀況是否維持、暑假是否仍有望解封。

陳時中表示,若與其他國家雙方疫情水平一樣,即可自由流通;蔡壁如追問哪些國家疫情水平與台灣相同,陳時中回應,目前時機未到,但未來可檢視7天或14天內染疫率與台灣差不多,基本上就可流通。

陳時中指出,目前台灣疫情遠低於世界各國,目前染疫狀況為每百萬人約140人,日本則是每百萬人約5000人,韓國染疫率則高達32%。

蔡壁如追問,7月是否仍會慢慢邊境解封,陳時中回答「會」。陳時中表示,世界疫情在往下降,台灣疫情往上升,到了7月時可望有疫情水平一致的國家;他強調並非看2年多的疫情狀況,而是近7天或近14天的疫情狀況,標準之後再訂定。

陳時中表示,屆時疫情仍嚴重的國家,就透過嚴格管理篩選掉;疫情水平低的國家,搞不好也不希望台灣人前往,但歡迎這些國家的民眾來台灣沒問題。

陳時中說,推估台灣染疫率走向應該會與香港、紐西蘭類似,可能達15%,整體病例數恐突破百萬例,但縮短檢疫天數腳步不停。

台灣染疫率可能會落在人口15%至16%

COVID-19病例數快速攀升,國內有專家推估,台灣染疫率可能高達20%至30%。陳時中日前曾坦言,本土確診累計破百萬例「不是完全不可能」,強調防疫重點將轉變為減災,強化疫苗、藥物及輕重症分流。

陳時中昨天下午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再次表示,以台灣過去的防疫經驗來看,推估台灣染疫率應該會與香港、紐西蘭雷同,大約落在人口15%至16%,等於台灣累計染疫數可能會超過300萬人,未來兩週是密切觀察期,須注意確診人數是否出現指數成長。

《NOWnews》報導,陳時中說明,目前可以看到香港、紐西蘭大概染疫率為15%,澳洲、新加坡20%,韓國30%、美國25%、法國42%、丹麥跟一些北歐國家高達50%,那20%~30%的概念,大概就是20%有460萬人、30%有690萬人染疫,那依照台灣過去防疫經驗來看,基本上用這個香港也好,或是紐西蘭也好的15%染疫率當成可能性在做基本規劃,應該是比較符合真正的需要。

《工商時報》報導,陳時中表示,以台灣總人口估算,20~30%染疫率的概念是有460~690萬人染疫,這和我們的想像不一樣,指揮中心認為把15%的染疫率當做比較大的可能性,以此來做為基本規劃會比較實際一點,但仍要密切觀察未來兩週的情況是否呈指數型的成長。

15%的染疫率會波及多少人?依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今年3月我國總人口2,327萬,15%大約就是350萬人。

疫情升溫,持續縮短隔離天數是否方向不變,陳時中表示,縮短日期需要仰賴科學根據,「可能性當然是有的」,但依據國外經驗,縮短到7天比較普遍,但也有部分國家採取5天,將依據疫情適當調整,同時也會與專家討論。

陳時中說,近期連續3天新增本土個案突破千例,部分地方衛生單位仍積極追感染源,但案例愈多愈無法追感染源。未來輕症在家照護實行後,預防中重症的輝瑞口服藥,只要病人有需要時,就會用適當方式送到手上。

另外,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呼籲,大敵當前,不要為一時選舉搞得全軍覆沒。被視為代表民進黨參選台北市長熱門人選的陳時中多次強調,保證現在沒在用選舉。但柯文哲今天說,很多事情大家心裡有數,「不談容易、不想才困難」。

對此,陳時中回應,以政務官而言,思考的是如何對社會好,以防疫指揮官而言,是如何把疫情控制住,不論是藥物準備、疫苗施打、輕重症分流,都是想確實將減災做好,「連想都不能,又不是以前在管思想犯,這樣也不太好」。

《工商時報》報導,在被詢及是否可能縮短隔離時間時,陳時中表示,縮短隔離日期確實有科學的根據,可能性當然是有的,目前國外縮短為七天比較普遍,也有些國家縮短為五天,甚至還有些國家不做真正隔離的,他說:「我們會根據疫情,適當的調整。」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