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債打垮的斯里蘭卡,可說是聯合國報告中「債務陷阱」的教科書等級示範

被外債打垮的斯里蘭卡,可說是聯合國報告中「債務陷阱」的教科書等級示範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距離台灣航程約五小時的南亞島國斯里蘭卡,正在面臨一場比新冠疫情還要更令人恐懼的戰役——掙扎在外債和經濟衰退的泥淖中。

雪上加霜的是,斯里蘭卡醫學協會(SLMA)表示,該國的醫院已經無法取得進口的重要的醫療器械和藥品。更甚有醫生說出,在醫療資源十分有限的情況下,他們需要對病患做出選擇,選擇將資源用在誰身上而放棄哪個人;如果狀況沒有在這幾天好轉,該情況將會持續惡化,甚至比新冠疫情期間來得更糟。

斯里蘭卡新任財政部長阿里・薩布里(Ali Sabry)在國會報告時指稱,預期IMF將提供30億美元,用於支持該島未來三年的國際收支平衡。且同時,該國宣布將停止償還510億美元的外債,準備將錢用在解決當前燃眉之急——必需品的進口。

基於筆者對斯里蘭卡有限的認識,認為該國在某種程度上陷入「債務陷阱」的惡性循環中,也是聯合國此永續報告點出「高成本借貸、低能力償債」發展中國家的經典示例。另外,若在借貸關係中加入國家戰略佈局,小國的處境變得更加弱勢。

以中國與斯里蘭卡合作建設漢班托塔港為例,斯里蘭卡在2007接受中國援助,於漢班托塔港建立大型深水港,到2017年迫於債務壓力,時任總理同意將南部深水大港及港口周圍1萬5000英畝的土地,出租給合資企業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China Merchants Port Holdings Co.),租借時長99年,換取了11億美元的回報。

到了2021年,又有消息傳出,上一屆斯里蘭卡政府在卸任前,因為無錢償債,又將該租約延長99年,總計租借年限長達198年,只是遭到斯國政府否認。

中國並非平白無故將錢借貸給斯里蘭卡,《紐約時報》就曾有文章評論,從一開始選址建港到後續的建設發展,漢班托塔港的建造計劃背後有著中國覬覦的優越戰略位置,依照該文章論者的說法:「中國得以控制距其對手印度的海岸僅幾百英里的一片區域,以及重要的商業及軍事航道沿線戰略立足點。」而當斯里蘭卡無力償債時,作為該國最大債權國的中國,便可在談判桌上謀取他們所需。但這還不夠,因為哪怕中國「得到」他們想要的優越戰略港口,斯里蘭卡的還債夢魘還未結束。

這,即是窮國的悲歌。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