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看懂】確診居家照顧必備六大類藥品與器材,照顧COVID-19病患這樣做就對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由於COVID-19的症狀類似一般感冒,6大類藥品與器材將成為預防居家隔離的必須,若有需要照顧家中確診病患,也應該謹守4個保護自己的方向。
隨著COVID-19疫情在台灣逐漸散播,單日本土病例已超過千餘例,指揮中心日前宣布七天內要啟動輕重症分流與確診輕症居家照護措施,各縣市將實施包括關懷包、垃圾清運、寵物照顧等相關應變。
最多人關心的,還有輕症在家需要準備什麼藥物、醫療器材,以及如何照顧COVID-19病患?疫情期間可以至藥局購買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止鼻水藥(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腸胃藥與電解質補充劑、維生素B與維生素C,器材則有體溫計與血氧計,使用適當的藥物與器材能夠緩解症狀帶來的不適並隨時監控間康狀況,居家照顧者則可參考指揮中心的四大照顧方向進行確診者的照護。

症狀類似一般感冒,常備六大類藥品與器材
藥師公會發言人黃彥儒接受UDN訪問時表示,Omicron輕症症狀類似一般感冒,像發燒、喉嚨痛、流鼻水等症狀。
針對發燒、喉嚨痛、頭痛等症狀,含有乙醯胺酚的解熱止痛藥可以緩解陣痛。若是流鼻水症狀,則是抗組織胺藥品可以緩解。當咳嗽或是痰液有顏色,則可先服用止咳化痰藥水或是藥物。市面上也很多綜合感冒藥是對應上述症狀,也可以直接選擇此類藥品。但不論購買何種藥品或器材,都須經過醫師、藥師評估後再購買,避免服用劑量過高造成肝臟負擔。
常見的呼吸道症狀之外,部分患者也會伴隨腹瀉症狀,因此除了解熱止痛藥、止鼻水藥、止咳化痰藥之外,也可以準備腸胃藥用於止瀉、緩瀉,同時可利用電解質補充劑補充電解質。能避免腹瀉到脫水,並可適當補充電解質。另一方面,維生素B可維持代謝所需元素,維生素C則是增加抵抗力,且維生素B、C皆為水溶性較容易代謝,比較不傷身,是常見的家庭常備物品。
最後則是隨時量測體溫與血氧,體溫與血氧濃度是輕重症狀的指標。若持續高燒39度,或是血氧濃度下降太多就是危險徵兆。若家中無此類器材,也可觀察是否有出現呼吸困難、喘,抑或皮膚、嘴唇、指甲發青的症狀,若遇到不尋常的症狀需盡早求助醫療單位或緊急送醫治療。
至於在準備數量的部分,一人份藥品要準備約三至五天份,市面上藥局、藥妝店開架的指示藥大多是三天份,因而藥品建議每種類準備一至二人份,可以應急使用並且不會囤太多在家導致資源浪費。
確診居家照顧六大類物品:
- 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
- 止鼻水藥(抗組織胺)
- 止咳化痰藥
- 腸胃藥、電解質補充劑
- 維生素B、維生素C
- 體溫計、血氧計




照顧家中確診病患,並保護自己的四個方向
除了必備的藥品與器材外,確診後但未達住院標準,該如何照顧家中COVID-19確診的輕症病患?根據指揮中心的資料,照護時需要注意四個方向,分別是照顧病患、保護自己、確實隔離、健康監測幾個層面。
首先在照顧病患的部分,提醒病患多休息與補充水分,可視醫囑與狀況服用藥物,發燒時服用退燒藥劑。絕大多數病患都是輕症,休息數天後症狀即可緩解,此時需等候衛生單位通知,但隨時注意病情是否惡化。若出現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意識不清,或者皮膚、嘴唇、指甲發青則立即連繫119、衛生局或是1922。
其次是保護自己,若你是COVID-19重症高風險族群,如65歲以上、免疫力低下或有潛在疾病的家人,請不要直接照顧確診病患。在家中需要維持一人一室並禁止訪客,同時避免與確診病患直接接觸,盡量不要離開房間並且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避免共餐或共用物品。
若不得已使用共同空間,應保持空氣流通,使用共同衛浴則需在使用後使用稀釋漂白水或酒精消毒。確診者使用過的餐具應配戴手套後以清潔劑清洗,清洗完畢後使用肥皂或酒清洗手。

接著是確實隔離的部分,若有必要進入確診者房間,或是確診者需要離開房間,雙方需配戴口罩。接觸確診者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需配戴手套,並使用稀釋漂白水或酒清清潔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即便有配戴手套,照顧確診者前後均需清潔手部,並且正確洗手同時避免接觸口、鼻、眼睛。
最後在健康監測方面,照顧者需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是否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COVID-19相關症狀。照顧者若是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則不得外出。照顧期結束後,應自最後一次與確診病患接觸日起居家隔離10天。
指揮中心COVID-19相關指引:
延伸閱讀
- 遇到身邊同事/朋友確診不用慌:QA加流程圖一次搞懂要不要隔離、誰可以居家照護?
- 安裝「台灣社交距離」App未來免掃實聯制:手機耗電量微乎其微,去識別化標籤保隱私
- 金管會拍板無症狀、輕症居家照護防疫保單須理賠,隔離期間認定為實際住院天數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新創盛會線上回歸,技術、經驗、創投全都包!7月15日 AWS Startup Day 現正報名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WS Startup Day 即將於 7 月 15 日重磅回歸,此次不只聚焦新創趨勢與數位應用,更聯合 AWS 創投新創媒合會,提供參與者豐富的資源,所有與新創生態系相關的夥伴都不容錯過。
隨著 Web3.0 去中心化的趨勢開展與現在進行式的產業數位轉型浪潮,雲端技術早已成為許多早期新創發展產品或服務的關鍵金鑰,甚至為其奠定高速發展的穩健根基。而台灣雲端服務供應龍頭 AWS(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更自 Web2.0 時代開始就從未缺席,始終在技術新知、應用實務等方方面面致力支持新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免費論壇活動──AWS Startup Day 也即將於今年 7 月 15 日重磅回歸,在線上和參與者相會!
今年度 AWS Startup Day 持續聚焦新創趨勢與數位應用,精心規劃八場新創專題演說,非常適合長期關注新創生態系統的相關人士,或是正要起步、成長的新創夥伴報名參加。
五大特色議程安排,給你滿滿新創觀點與技術乾貨

「新創如何運用雲端科技打出一手好牌,投注資源延續未來業務?」這是今年 AWS Startup Day 欲探討的核心議題之一。為解答雲端科技之於新創企業的珍貴價值,AWS 以「國際市場」、「創投趨勢」、「多元創業」、「雲端技術」、「焦點產業」等五大特色精心規劃講座內容,完整收錄新創趨勢脈動、雲端技術實務、佈局策略觀點與創投媒合等新創事業歷程的重要節點。為此,AWS 不只力邀 Web3.0、電商、串流、B2B 解決方案等不同領域的新創合作夥伴,分享選擇 AWS 開展新創事業的策略考量,更毫不藏私地解析雲端技術如何快速又穩定的開拓事業。

無論新創還是育成,想要洞見機會就不能錯過 AWS Startup Day

任何產業或技術的發展,不單要前人的引領,也需要後繼者無窮盡的創新思維與打破框架的勇氣,缺乏其中一個環節,生態系都無法平衡永續。所以無論是天使創投、孵化器,還是剛起步或處於早期新創的企業,只要你身為新創生態系統中的一份子,渴望尋求創意突破或開展新興業務,AWS Startup Day 都是你絕對不能錯過的最佳活動。
尋找下一個新創獨角獸──同場加映 AWS 年度創投新創媒合會
本次 AWS Startup Day 除新創及創投相關講座外,AWS 更直接邀請多家國際及台灣知名創投公司,與 AWS Startup Day 同場舉辦今年度唯一的線上「新創創投媒合會」,欲透過串聯本地深具潛力的新創與創投,幫助台灣新創企業獲得更豐富的資源,孕育下一個獨角獸。
根據 AWS 釋出的消息,媒合會將以早期天使輪或 Pre-A 輪融資為主,重點關注 AI/ML工具和平台、智能零售、MarTech、Web3.0、媒體和娛樂等產業,並以快速輪流的形式替新創獲得最大的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