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眼中盯】柯文哲「不清零、不公布足跡」是絕妙的政治押寶,但「完全執政」就得「完全負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柯文哲宣布「不再清零」讓台北市真正「與國際接軌」,確實台北市有盡速「與病毒共存」的必要,但這背後其實也包含柯文哲想和藍綠做出「市場區隔」的精算。但你說柯文哲是用台北人的生命,來賭自己的政治地位嗎?是也不是。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420的下午突然宣布,因為防疫量能有限,為簡化疫調程序將停止公布確診者足跡、不再發送細胞簡訊,未來疫調和匡列的範圍也會縮小,將不再以清零為目標。台北市終於「接軌國際」。
仔細思考,柯文哲下這步防疫險棋有兩個很好的理由:一個為公,一個為私。
台北市確實需要與病毒共存,但柯文哲也是在與藍綠做市場區隔
執行面上,因為台北市人口非常密集,當確診數不斷上升,若使用過去的匡列方式,受到影響的人數也將成指數上升。
若用同樣防疫表現屬於前段班的紐西蘭數據來看,15%染疫率在台灣大約等於350萬人,其中大部分應該會集中在人口密集的雙北,如果醫療指引再不進行調整,將確診者乘上接觸者的規模套用在台北市,那樣人數的人受命居家檢疫或不敢出門,放下手中的工作,城市的機能就會被破壞。
因此身為台北市的市長,這或許真的是柯文哲必須要做的決定。
不過再進一步看,這項「超前超前部署」政策的宣布,或許也是為了突顯民眾黨與藍綠傳統官僚的差異。

事實上,台灣很早就已經有許多專家呼籲不要再清零,但中央微調規範之餘卻始終不說破,讓台灣在思想上與中國並列世界唯二還在清零地方的原因,就是人死要負責。
因為不管Omicron重症率再低,一旦確診基數變大,染疫身亡的人數一定會增加。不願放棄清零的政府其實就是不想在政治上承擔這些人命,用清零作為來展現自己至少很努力,沒有放飛沒有草菅人命。享受人治的華人社會選民,其實很吃這一套。
但疫情下除了確診數,維持產業運作和商業交流也很重要、人的情緒和對自由移動的需求也需要關心,而柯文哲這次突然宣布「不再清零」,其實就是把他的政治籌碼,下在總說著「我們正積極想辦法來取得一個平衡」的藍綠傳統政黨不敢碰的地方,以展現自己和那些彆扭政客不同,同時超前了一直把「超前部署」掛在嘴上的衛福部。
脫離中央堪稱有擔當,但後續柯文哲也得「完全負責」
這的確是傑出的一手,只要死亡率不大幅提升,台北市的商家、疫調人員、醫院甚至是保險公司,應該都會感謝這個政策。但這個險棋的副作用,就是當北市府在防疫層面上脫離中央「完全執政」,當然也就得為台北未來疫情走向「完全負責」。
接下來,台北市的確診數會持續提升,死亡數跟著全國比例增加——就和世界上99%的其它地方一樣。柯文哲可能會因此被罵,但至少他讓台北變得和上海更不一樣一些。

所以你說柯文哲是用台北人的生命,來賭自己的政治地位嗎?或許也沒錯。但我相信他在精算後決定與中央對做的同時,一定做好了承擔的準備(畢竟如果失控,他還可以怪誰?)。從這個角度來看,柯文哲至少比大部分在清零和開放之間閃閃躲躲的政治人物,都還要有肩膀。
況且政壇上誰又不是在押寶呢?民主國家的政策本來就是在押注民意,剛好抓到民眾想要的東西就能獲得支持,正如民進黨一直站穩的抗中,國民黨逢綠必反的定位,姑且不論執行成效,其實都是在抓自己的客群,差別只是抓得對不對,有沒有說服力而已。
柯文哲一個政策,讓台北市真正「與國際接軌」,後續能不能提出有效的居家照護和更精準的匡列系統,讓他「不清零」更像是戰術而非向病毒投降,並確保疫苗效力避免發生過去歐美國家的慘劇,都將影響台北人的生命財產與民眾黨的形象和選情。成功與否,就看其團隊如何控制調度了。
延伸閱讀
- 「與病毒共存」的想像每個人都不一樣,但必須接受「共存一定會死人」
- 從經濟學來看「不斷追求清零」並非最適值,但為何沒人敢說「不再追求清零」?
- 從鴛鴦鍋到一刀切,上海「動態清零」追求的已不是科學,而是「習政治正確」
- 【專訪】陳時中:迫不得已才會與病毒共存,未來會「以清零為手段,但不當作目標」
- 非常時期應有非常作法:疫調退場、自篩上檔;輕病在宅、重症減災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關鍵眼中盯”的相關議題
- 2022-05-31 【關鍵眼中盯】批評「很多孩子走了」的輿論盲點:很多人同時發文,就一定是資訊戰嗎?
- 2022-05-27 【關鍵眼中盯】快篩之亂輿情戰:一派覺得台灣人都是巨嬰,另一派覺得排隊的都是葉毓蘭
- 2022-04-21 【關鍵眼中盯】柯文哲「不清零、不公布足跡」是絕妙的政治押寶,但「完全執政」就得「完全負責」
- 2022-04-21 【關鍵眼中盯】台灣人該感謝烏克蘭,讓習近平開始擔心「今日莫斯科,明日北上廣深」
- 2022-04-17 【關鍵眼中盯】YouBike 2.0的最大優勢,卻可能成為被巨嬰市民們玩殘的最大隱憂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