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事週報】澳洲科學院爲無法「發明」龍蛋道歉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Chris Hsia CC BY SA 2.0
每週精選你不會在「主流媒體」上看到的國際新聞,有時很硬膠,有時卻很認真。
廁所刷成為漢堡示威象徵 惡搞不斷
【漢堡】當地近日警民關係,因多場示威和警民衝突導致日益緊張。當地警方更劃定危險區,給予警員在區內任意搜查可疑人士,更惹來強烈反彈。
而警方一次搜查行動被電視新聞拍到,一名男子因在背後藏著一支廁所刷而被搜查,更令市民相當感冒,更令連日示威的人士,日日帶廁所刷上街,更有網民藉機瘋狂改圖惡搞。(寰雨膠事錄)
圖輯:漢堡市徽首當其衝、俾斯麥石像、漢堡市廣告、尤達大師、哈利波特
來源:德國公視一台
澳洲科學院爲無法「發明」龍蛋道歉

Photo Credit: Brad Montgomery CC BY 2.0
【昆士蘭】當地一名7歲女童寫信澳洲科學院,問科學家們能否發明「龍蛋」,並承諾會好好照顧它。
然而科學院則在網站上回覆女童,表示他們自成立87年來還未能發明龍蛋,對此表示歉意。(寰雨膠事錄)
來源:每日電訊報
南德地方辦擲聖誕樹全球大賽
【魏登塔爾】聖誕過後,聖誕樹不知如何處理?你可以到南德這個小鎮,參與每年在聖誕後12日的投擲聖誕樹大賽。
現時該項比賽的世界記錄是22.45米,而白晝比賽後,夜晚還有營火晚會,而起火的木材也就是上午比賽用的聖誕樹。(寰雨膠事錄)
來源:每日電訊報
地獄已被凍結
【地獄鎮】美國北部大部分地方日前受寒流吹襲,而位於密西根州的地獄鎮當地推友表示,當地氣溫低達-13 攝氏度,笑稱「地獄已被凍結」。
Fun fact: it’s currently -13 in Hell, MI, with a wind chill of -33. It has literally frozen over.
— Derek Wallbank (@dwallbank) 2014 1月 7日
地獄鎮在1841年正式刊憲城鎮,而名字來源除了開埠初期的惡劣環境外,還有指當地居民聽了德國遊客講德文,表示這裡很光猛而得名。(寰雨膠事錄)
來源:美國時代雜誌
法國鐵員工為放假 找人襲擊自己
【巴黎】當地市郊一個車站,兩名20多歲的女職員被兩名少年襲擊,但經警方調查後,四人皆被拘捕:兩女涉嫌給200歐羅給兩名少年,買兇襲擊,以換取因公受傷的假期。
其中一名女仔表示,自己想利用假期改善自己的舞技,但另一位就似乎比較坦白,想去加勒比海的隱溪聖母島Guadelope度假。兩名襲擊者因未夠法定年齡而被警司訓誡,而兩女則須在10月面對法庭審訊。(寰雨膠事錄)
來源:法國公視一台
過量大麻致死假新聞 瑞典司法部長也中招
【斯德哥爾摩】美國科羅拉多州月初不再將吸食大麻列為刑事罪行,而有諷刺網站則藉機推出假新聞,表示有37人在開禁首日,吸食過多大麻暴斃。

而這條假新聞,導致很多人「中招」,連瑞典司法部長Beatrice Ask都中招轉發,還加上評論:「愚蠢且悲哀,我入的第一張關於青年人的法案,就是打擊濫用藥物。我立場更加堅定,特別在這件事後。」
(相關閱讀:科羅拉多州大麻合法化第一天成果:營收破百萬美金)
但網友很快恥笑部長,然而部長發言人週二接受查詢時表示,部長知道這是假新聞,想批評這個網站在嚴肅問題上開玩笑,大家都誤解部長了。(寰雨膠事錄)
來源:瑞典晚報
撒旦信徒要求平權 在州議會前立魔鬼像
【奧克拉荷馬市】當地保守基督教人士早前成功爭取,打破「政教分離」的禁忌,在州議會大樓前地設立「十戒」石碑,但舉動很快惹來反對者嘲諷。
一群自稱是「魔鬼撒旦」的信徒表示要求平權,也要在州議會大樓前地設立他們想要的撒旦雕像,希望州議會也能尊重他們的表達自由。(寰雨膠事錄)

Photo Credit: Omar Bárcena CC BY 2.0
來源:澳洲每日電訊報
瑞典國王拒絕出席挪威憲法200週年活動惹劣評
【奧斯陸】瑞典王室記者透露,國王卡十六古斯塔夫將會拒絕挪威邀請,出席今年5月17日的挪威憲法200週年,在瀑布繞道草地鎮Eidsvoll舉行的紀念活動。
王室表示皇上因為和既定行程有衝突才無法出席活動。但決定惹來挪威不少人士的極度不滿,表示瑞王不應這樣怠慢自己「姊妹國家」,更說他不尊重歷史。
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和王夫經已承諾出席有關儀式。挪威的憲法是在1814年國民代表召集制憲會議製定,而當時丹麥通過「狹灣條約 Treaty of Kiel」,將挪威割與瑞典。但挪威人不服,選時任挪威總督的丹麥太子爲王並制憲。而瑞典軍隊也無法在戰場上大勝,最後瑞典國王只好接受憲法,獲選為挪威國王。
兩國共主邦聯到1905年,因挪威內閣總辭,瑞典國王無力任命新內閣,導致挪威國會通過議案,指「國王無力視事」而解散邦聯,後經兩次公投分別確認解體決定和君主立憲制,瑞典國王奧斯卡二世退挪威王位,而和平落幕。(寰雨膠事錄)
來源:挪威廣播公司 NRK
Newsweek 刊「法國的沒落」挨轟
【巴黎】美國「新聞周刊 Newsweek」 最近一篇文章惹來巴黎滿城風雨,而題目正正是「法國的沒落 Fall of France」。
法國總統歐蘭德治下的法國經濟低迷之餘,還針對富人加稅,導致富豪出走潮。文章的記者因此比喻現任社會黨政府和當年法王路易十四剔除「南特敕令」,趕走所有信新教的手工業者,導致法國國力停滯不前。
而文中相對地稱讚英國的醫療系統,還有挖苦法國人濫用福利制度,更是令法國上下群起攻之,更有歷史學家發推指:「這麼愚蠢的文章竟然在這個享負盛名的媒體上。」
@DupratA incroyable qu’un article aussi bête puisse être publié sur un site aussi renommé.
— Henry Rousso (@Henry_Rousso) 2014 1月 5日
而法國赫芬頓郵報老總,前IMF總裁卡恩的前妻Anne Sinclair也落場出blog,加入戰局。(寰雨膠事錄)
Tags: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