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因應法》初審,2050淨零碳排、碳費徵收等關鍵條文難達共識,近半保留院會協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環團認為,考量到碳費受限於特別公課的限制,政府應明確「碳稅」規劃的時程,落實「短期碳費、長期碳稅」。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經濟、財政、內政、交通、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昨(12)日聯席審查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其中有關制定2050淨零碳排條文,立委提出同步制定2030、2040年減排量,或逐年限縮排放,但因討論多時難達共識,召委賴惠員裁示先保留。
行政院會4月21日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並將名稱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除將2050年淨零排放入法,也將分階段,由大至小徵收碳費,最快2024年起實施。
政院版修正草案第4條明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為達成目標,各級政府應與國民、事業、團體共同推動溫室氣體減量、發展負排放技術及促進國際合作。
政院版修正草案也明定,中央主管機關應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參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與其協議或相關國際公約決議事項及國際情勢變化,適時調整該目標,送行政院核定並定期檢討。
淨零碳排目標和碳費徵收等關鍵條文都保留
各黨立委提案訴求不同,62條當中保留27條,也就是有4成3的條文都保留,包括關鍵條文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是否要設定階段性目標、各部會權責入法、碳費和碳稅要入法、永續會常設組織的人力及財務等,都無法達成共識。
以最簡單的「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為例,立委提案多達20個版本,對淨零碳排過程要求、定期檢討期程略有不同;《中央社》報導,如台灣民眾黨團提案增加2035年溫室氣體減排50%、禁售新出廠燃油機車等;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提案要求至少每5年檢討淨零排放目標。
國民黨立委吳怡玎則提案要求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75%,2040年減排40%;民進黨立委林淑芬版本則要求在條文加入「逐年限縮溫室氣體排放量」,由於沒有設定減排量,具有一定彈性且能宣示決心,不會造成行政單位困擾。
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現行溫管法明定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必須減排50%,確實沒有制定過程中目標,但政院版草案第10條已明定5年一期的階段目標,且會舉辦公聽會匯聚意見,盼立委支持政院版草案。由於討論許久仍難獲共識,最後主席裁示2050淨零碳排條文先予以保留。
另外各界關注的碳費如何徵收,《中央社》報導,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因為推動徵收碳費會考量到能量跟適應,徵收碳費會依循由大到小;至於碳盤查與查驗會建立分級管理,一樣是從大到小,若是企業有供應鏈需求,有碳盤查需求,環保署會盡量擴增查驗機構量能,並在較低成本執行。
第一階段徵收碳費對象會占全台灣碳排5、6成,若能達成效果就可分階段慢慢做,也不一定手段相同。此外,修正草案明定事業單位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可符合指定減量目標者將適用優惠費率,外界質疑恐影響減碳效益。張子敬解釋,當業者提出計劃並依查核點執行才會有優惠費率,沒達到要補繳,不會因為提出計畫就享有優惠。
《NOW news》報導,民眾黨立委張其祿則表示,本來應該一步到位使用碳稅,現在卻以行政性的在環保署用碳費,碳稅具有經濟誘因制度,比較能節能減碳,排放越少抽的稅越少。另外新加坡也有碳交易中心的目標,相對台灣較為被動。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表示,這次把溫管法大修成氣候法,確實有很多概念對於公務體系來說是前所未有的,要動員的部會和各級政府、要納入的公民和產業參與、要制定的各種政策工具,涉及的層面很廣,而且高度專業,難度很高。
這兩天的審查,有將近一半的條文因為還沒取得共識而保留了,所以工作還沒完。他接下來會繼續爭取部會權責入法、強化氣候科研、強化行政院統籌機制、精進調適專章、碳費外部成本內部化精神、公正轉型條款、公民賦權訴訟等等完備台灣氣候治理的各項主張。
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表示,雖然完成初審算是小小的重要里程碑,不過還有很多地方沒共識,包括氣候變遷因應工作的減量期程目標、公民訴訟、部會明確分工等議題上,學者、環保團體與其他委員的想法與提出來的版本,仍有待後續協商。另外如何落實氣候變遷工作上的社會正義,以保障與自然共存、保育自然資源卻容易受到極端氣候影響的原住民族的權益,也是有待環保署與原民會進行後續討論。
民團籲機關權責入法、設氣候會報
地球公民基金會表示,政院版的修法不能像是泡麵一樣,外面廣告包裝很華麗,但打開卻不是如此;而且多數與會立委支持將各部會主責分工寫入母法,以確保各部會依法行政避免互相卸責,但對此意見,環保署回應為應保留彈性待黨團協商。他們想問,各黨團已有高度共識,還須協商什麼?
他們強調,民間長久以來便不斷呼籲部會權責應明訂入法,以避免過去《溫管法》架構下各部會互踢皮球的灰色地帶狀況,很可惜環保署仍堅持將機關權責列在說明欄,期盼在黨團協商時,各黨代表可堅定將機關權責明定入法。
另外,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多個環團也透過共同聲明表示,永續部無法有效協調部會,在氣候淨零轉型下,要能以「部部都是氣候部」的規模進行治理。因此應拉高氣候治理的層級,於行政院下設立「氣候變遷會報」的機制,協調各部會權責分配、核定氣候治理行動策略,並能具體分配氣候行動預算。
在碳費的部分,環團認為,課徵碳費的目的是要讓排碳者付出成本,達到污染者付費的精神,落實排碳外部成本內部化,因此,碳費用途應著重使用於受到氣候變遷衝擊及氣候政策影響的族群,而非回頭補助企業。且考量到碳費受限於特別公課的限制,政府應明確「碳稅」規劃的時程,落實「短期碳費、長期碳稅」。
延伸閱讀
- 詹順貴:肯定政府公布「台灣2050淨零碳排路徑」,但仍有這11點缺失亟須補強
- 敦請蔡政府將原住民族寫入「氣候變遷因應法」:落實轉型正義,別讓原住民成為政策難民
- 氣候變遷進行式?從最新調查看台灣民眾與COP26的距離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