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言論、煽動暴力是否該審查?馬斯克收購Twitter,但他口中的「言論自由」受到外界質疑

仇恨言論、煽動暴力是否該審查?馬斯克收購Twitter,但他口中的「言論自由」受到外界質疑
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馬斯克按照他的宣稱來經營Twitter,那包含川普在內,一些因仇恨或不當言論被封鎖的極右派評論人,很可能都會回歸Twitter。

「我希望就算是最糟的批評者都能留在Twitter上,因為這就是言論自由的意義。」在Twitter董事會宣布以440億美元的價格,接受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收購提案的當日,馬斯克透過Twitter做出自己對「言論自由」的宣示。

馬斯克對言論自由的重視,似乎讓他與長年捍衛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主張言論自由的Twitter公司存在共識,但如果細究雙方的期待與實際作為,可見「他」口中的言論自由,與「他們」在乎的言論自由,有著決定性的不同。

「言論自由絕對主義者」馬斯克4月在TED中發表談話,《衛報》指出,他認為人們應該要能夠在法律的規範內自由發言。他在同一場談話中表示,自己對社群媒體上的永久封鎖非常謹慎,並希望能夠為因違反Twitter行為準則而被封鎖的用戶,設置封鎖的時間限制。

而Twitter的行為準則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就是防止基於種族、民族、國籍、種姓、性傾向、性別、性別認同、宗教派別、年齡、殘疾或嚴重疾病等因素,助長對他人的暴力,或直接攻擊和威脅他人。被永久封鎖的用戶,有部分就是因違反這條準則,才會被Twitter拒於門外。

馬斯克的「言論自由」,可能讓仇恨言論重回Twitter

或許聽來有些諷刺,但Twitter以「內容審查」所保障的「言論自由」,在不同程度上逐漸減少這個社群媒體受到濫用的程度。

《TechCrunch》的報導指出,該公司不斷擴展對於仇恨言論的規範,例如納入年齡、疾病,尤其對疾病的審查,是在Twitter上出現與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有關的仇恨、甚至種族主義言論時,即時因應所加入的項目。

除了對掃除仇恨言論的堅持外,Twitter在2021年1月到6月封鎖了超過480萬個帳號,這些用戶涉及機器人、垃圾訊息和其他違規的不良行為。

對此,最引人注目的案例就是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港譯「特朗普」)。根據《BBC》報導,川普的Twitter帳號在華盛頓國會大廈的衝突後被永久封鎖,理由是他的發言「煽動暴力」。當時,馬斯克認為,很多人會因為這些西岸科技公司對言論自由的仲裁,而感到「超級不高興」。

《衛報》指出,如果馬斯克按照他的宣稱來經營Twitter,那包含川普在內,一些因仇恨或不當言論被封鎖的極右派評論人,很可能都會回歸Twitter。

RTS5ORM1
前美國總統川普與他的社群媒體Truth Social|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雖然川普表示自己無心重回Twitter,會留在自己的平台「Truth Social」,但馬斯克的主張無疑為他開了一扇門。而馬斯克買下Twitter的消息,在美國也確實收到右翼人士的歡呼聲,川普本人甚至表示,他相信「好人」馬斯克會改造Twitter。

馬斯克口中的「言論自由」所受到的質疑,不只體現在內容審查的標準上,更是在於他過去的行為。根據《CNBC》的報導,馬斯克對旗下員工的言論自由並不寬容。特斯拉的離職協議中,有一條要求離職員工不得貶低公司、傷害商譽和公司人員的個人聲譽。

此外,特斯拉有數十名員工被指控性別歧視、種族主義,並存在騷擾問題和工作條件不安全,許多人在檢舉後遭到報復。

在公司以外,馬斯克不斷試圖控制記者、部落客、分析師和研究人員對特斯拉的看法,甚至要求記者簽署保密協議,或是在發表文章前先把草稿給公司參閱。有部落客在網路上發表特斯拉的缺點時,馬斯克曾公然表示不滿。

不管仇恨言論,恐引發廣告商出走

儘管捍衛言論自由的工作非常重要,但Twitter終究是由廣告商支持的科技公司,底下還有數千名員工的飯碗。即將成為新東家的馬斯克,如果在平台上實踐自己對言論自由的想法,改變Twitter內容審查的標準,那恐怕會引發廣告商的出走。

根據《TechCrunch》的報導,廣告商非常在乎品牌在社群媒體上,是否會和仇恨言論等內容一起出現,例如歐洲多個品牌在2017年發現,他們的廣告和宣傳恐怖主義及反猶太主義的影片一起出現,Google隨即改良廣告商的購買程序,以避免他們撤出子公司YouTube。

除此之外,波音、微軟、Adidas、輝瑞、聯合利華等知名品牌,近年也都透過抵制廣告,要求解決Facebook的內容審查問題,尤其訴求加強對仇恨言論的管制力度。

Twitter曾經也是抵制的對象之一,若該公司在馬斯克的帶領下,調整或修改內容審查政策,甚至解除封鎖用戶,讓仇恨、謾罵言論重返平台,那可能讓廣告商的預算止步。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李芯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