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興」、「爵士樂即興」跟「Solo」有什麼不一樣?

「即興」、「爵士樂即興」跟「Solo」有什麼不一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d-lib」是什麼?很多台灣的老樂手都會說這裡要「阿多力補」,是這個字Ad libitum的簡稱。阿多力補是日語發音講法,這是古代字,拉丁字源,什麼領域都有,而現代戲劇或音樂或舞蹈的講法就是Improvise,都是指即興的意思。

而在爵士樂中,「即興」的意思跟中文翻譯過來的字面意義不太相同,不是全部「即興發揮」,也不是「隨便亂奏其實我也不知道在幹嘛」,而是有個格式上、和聲上、節奏上的基本對應要求,以及發展「說故事」的能力,這在爵士棧中多年來的許多專文都持續介紹。

而Solo是流行戲劇音樂舞蹈裡頭常講的一個人出來即興,意思一樣,但是要注意使用。因為在古典音樂裡頭,solo是指一個人演奏(獨奏),譬如鋼琴獨奏會,小提琴獨奏曲(無伴奏)等等。

回溯回來爵士樂或現代舞,譬如Chick Corea的Piano Solo音樂會,跟Zimmerman的Piano Solo音樂會,都是鋼琴獨奏,不同的是那個形式。Chick會使用爵士樂的模式,即興演奏,Zimmerman不會,他是詮釋許多古典音樂的名作。


(這場我們在現場聽!)

而像有些saxophone大師也會有獨奏音樂會的舉辦,譬如Sonny Rollins的Solo Sax Concert,他一個人演奏,沒有伴奏,但是他也「solo」即興,所以是Solo Solo?這該怎麼翻譯呢?

舞蹈之中應該也有一個人跳全場的(沒有伴舞或舞群)?你們會說什麼?我想會不會是One Man Show呢?

在流行音樂的情境中,Solo通常是指那個「間奏」的片段,這也是我常拿來對照,爵士樂與流行樂在「即興比重」上的差別所在,在流行音樂中,流行音樂的即興段落相對短得多,等於是個串場或是過場,主角還是歌手。

而在爵士音樂中,即興的段落被擴張到爲主要聆賞段落,就算有歌手,他(她)如果要參與這段即興,那他們的地位與發言空間(時間),跟其他獨奏樂器樂手一樣平等。而且,這不用觀眾要求,因為只要你要玩爵士樂,那個下場玩的遊戲規則就是這樣,你是不能下去喇賽的……當然你想喇賽也可以,大家也可以給你機會啦!只是下次就不會有了。

(相關閱讀:想當「真正」爵士樂迷必學第一課:知道即興在哪裡

 

我們來聽聽一個知名的例子,是美國流行歌手Bill Joel的《Just the Way You Are》。這曲子的和絃進行,非常地受到爵士樂的影響,旋律也寫得極棒,歌詞也是。而當初在錄音室原版時,製作人邀請的是在爵士樂中輩分極高的中音薩克斯風手Phil Woods。聽聽唱片原版,你就會發現Phil Woods的間奏即興超棒,可是「太短了」,原因不是流行樂迫害爵士樂,而是流行樂給即興(Ad-lib)的空間就是這麼多。尾奏時開放給Phil老伯即興的那段,非常精彩,可是……分鐘數不夠所以製作人就Fade Out掉了……Orz


我們聽個現場版感受一下吧。這不是Phil Woods哦,可是「下場」相同。你也可以順便聽到很多薩克斯風手都在做的「插音」行為。

至於「插音」,就是在流行歌曲中,吉他手、鍵盤手、薩克斯風手(或其他獨奏樂器),會順著旋律與和絃走向,吹一些點綴式的短樂句(Riff)。這其實原本也是一種即興的一種,常見於黑人音樂的工作歌(Wosksong)、福音詩歌(Gospel)、放克(Funk)樂風中。等於是黑人音樂非常重要的元素「呼喊與回應」(Call & Respond)的實踐。只是後來很多回應式、點綴式的短樂句被固定了,變成了編曲的一部份,那如果在「加入」原有編曲的情境之下,這樣的短短即興就變成了插音,因為只是呼應用的,增加樂曲豐富度用的。

當然許多受過爵士樂洗禮的當代歐美日流行樂手們,都會在插音中試圖帶入更多的和聲感。譬如我們可以先聽聽看知名的爵士樂口琴大師Toots Thielemans,他的樂器音域原本很高,但是卻能善用「Voice Leading」的方式,在別人即興時,來引導曲子的即興發展與高潮走向。這是除了我們自己聽過很多次Toots老爺爺的現場演奏中學到的,加上多位比利時的爵士樂老師或好友,都是他的樂團成員,可以強力地證明!

還有一種跟大家附帶一提的,是通常在流行音樂與搖滾音樂中,那個即興的片段,必須要重現,譬如Brain May在Queen名曲中的Solo、《Hotel California》的吉他solo等,搖滾樂的觀眾其實要看的是那種朝聖、重現感,所以改不一樣的solo,搞不好還會被丟瓶子。

這也造成了後世很多Rock/Metal/Punk/Pop的樂手,在想即興的時候習慣先編solo,但是如果你去Check Out那些偉大的搖滾樂手,他們會告訴你其實即興還是可以每次都不同的,當然這可能也跟你是不是做Cover Band(台灣慣稱爲做場團)有關,絕大數時候做場團或是演唱會樂團,可能連原本的即興都得照做就是。


有些變通的方式,就是solo(間奏)一開始彈或吹原本唱片中令人記憶深刻的樂句,然後開始變形,開始自己即興,照樣很精彩,因為是真正的即興,能力愈強就愈好聽,但是有種「偷渡」的感覺,為什麼呢?因為等一下他還是要接回來準備接結尾讓歌手進來的主歌或副歌處,通常我知道有sense的歌手,都會非常尊敬這些樂手,因為他們幫忙加分了,而不是只是伴奏樂手或樂隊老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