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納向美國FDA遞交6歲以下兒童疫苗EUA,醫療長:「一旦獲准,對小小孩來說是好事一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白宮首席防疫專家佛奇(Anthony Fauci)上週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時表示,FDA希望在審查輝瑞BNT疫苗在這個年齡組的試驗資料時,可以和莫德納的資料一起。目前美國5到11歲孩童僅有28%已完整接種疫苗。兒童感染COVID-19症狀通常比成人輕微。
(中央社)美國生技公司莫德納(Moderna)昨(28)日發表聲明說,該公司已經向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申請6歲以下兒童COVID-19疫苗的緊急授權使用(EUA)。
《法新社》報導,目前美國和其他多數國家並沒有提供6歲以下兒童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苗。
《路透社》報導,莫德納向FDA的申請一旦批准通過,將成為5歲以下兒童可接種的首款COVID-19疫苗。
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 Inc)和BioNTech SE的疫苗獲授權提供5歲以上孩童接種。他們的臨床試驗顯示2到4歲孩童接種疫苗後的免疫反應比成人減弱,迫使研究必須擴大進行第3劑試驗。輝瑞表示,試驗結果可望在4月出爐。
莫德納醫療長柏頓(Paul Burton)接受專訪時表示:「這確實代表一塊需求未被滿足的重要區域。」
「這些小小孩沒有其他的疫苗、其他的療法。」「一旦他們認定這些數據足以佐證。我認為從公衛的角度來看,能盡快提供給這些小孩是好事一樁。」
莫德納3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其疫苗是安全的,並且在孩童身上可以產生和成人同樣的免疫反應。
莫德納表示,在2到5歲孩童身上,兩劑的莫德納疫苗可以提供約37%的保護力;對6個月到2歲的孩童則可以提供51%的保護力。在這項兒童試驗期間,Omicron成為主流病毒株,和之前的變異株相比, Omicron出現了免疫逃脫反應。
《CNN》報導,柏頓受訪時表示莫德納疫苗對此年齡層來說十分安全,疫苗接種後最常見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疼痛和發燒。在臨床試驗中,沒有受試者發生心肌炎的情形。
柏頓27日時表示莫德納也正在進行追加劑的試驗,包含針對特定的變異株。他指出目前候選的疫苗能夠同時針對COVID-19原始株和Omicron變異株,可為今年的秋季和冬季的疫情做準備。
柏頓表示,「對於這些小小孩,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持續關注病毒在他們身上會發生的事。隨著時序進入秋季,疫情在這些孩子們身上又會有什麼變化。到時候美國食藥局以及疾管署,還有世界各國的監管機構,就能判斷是否要建議讓小小孩們接種追加劑」。
美國白宮首席防疫專家佛奇(Anthony Fauci)上週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時表示,FDA希望在審查輝瑞BNT疫苗在這個年齡組的試驗資料時,可以和莫德納的資料一起。
目前美國5到11歲孩童僅有28%已完整接種疫苗。兒童感染COVID-19症狀通常比成人輕微。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七成五的美國兒童血液中有感染過COVID的證據,當中許多是在去年12月到今年2月的Omicron疫情高峰期。
《華爾街日報》報導,4月24日時,一個由美國家長和醫師組成的團體「保護他們的未來」(Protect Their Future),向美國FDA遞交了一份連署書,呼籲該機構能盡快審查COVID-19疫苗適用於5歲以下孩童的EUA申請。
依據美國非營利組織凱澤家族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在今年2月份的民調,有5歲以下孩童的家庭,21%的家長願意讓孩子接種疫苗,35%的受訪家長則表示不會讓孩子接種疫苗。
有一些家長則表達了他們對於疫苗安全性的擔憂。依據美國衛生監管機構的說法,接種mRNA疫苗(不論是莫德納或是輝瑞BNT),都會增加心肌炎的風險,尤其是對30歲以下的男性。

新聞來源
- 莫德納申請緊急使用授權 可望成為5歲以下首款COVID-19疫苗(中央社)
- Moderna seeks 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for Covid-19 vaccine for children ages 6 months through 5 years(CNN)
- Moderna Asks FDA to Clear Its Covid Vaccine for Kids Under 6(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延伸閱讀
- 8個QA一次看兒童接種莫德納疫苗:想避免暈針可以怎麼做?可能的副作用有哪些?
- 220萬劑輝瑞BNT兒童疫苗完成簽約、食藥署已通過EUA,陳時中:預估5月中旬抵台
- 一圖看懂「該不該讓小孩打疫苗」:三種情況請盡快施打、不挑廠牌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楊士範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2-04-29 陳時中與外送員工會達6大共識,居隔者違規開門可檢舉、考慮成立「外送國家隊」
- 2022-04-29 肺炎疫情再度衝擊藝文產業,紙風車劇團、國家交響樂團等表藝團體接連取消演出
- 2022-04-29 莫德納向美國FDA遞交6歲以下兒童疫苗EUA,醫療長:「一旦獲准,對小小孩來說是好事一樁」
- 2022-04-29 當台灣單日確診數破萬,澳洲新南威爾斯州可作為前車之鑑
- 2022-04-29 「動態清零」之下的中國:吉林省第一季GDP大滑坡,五一長假挑戰防疫封控限制
Tags:
無法可管、無人監督,加熱菸載具恐成為個資安全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國外市面上的加熱菸載具,開始像其它3C科技產品一樣擁有專屬的APP,在安裝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你知道你的資料正在被收集嗎?如果你從沒想過,或許更需要立刻提高警覺。
「購物APP暗藏詐騙軟體」、「智慧型手機APP遊戲,搭配境外網站詐騙」,這樣的新聞標題,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3C裝置,都會要求使用者在手機或平板上安裝APP,讓使用體驗更為完整便利。但問題就在於,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其實也同時在面對釣魚廣告、木馬程式等無孔不入的資安威脅。
目前國內還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的加熱菸載具,在國外也像其他許多現代化的科技產品一樣,幾乎都有專屬的APP甚至被包裝成為戒菸工具,在安裝之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果你在使用加熱菸,未來或許更需要提高警覺你的資料是否正在被收集,這些資料被收集後又會如何被應用?尤其這些載具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中國製造。
不過針對中國製加熱菸進口問題,作為新興菸品主責機關的國健署回應,「依經濟部國貿署公告規定,加熱式菸草產品裝置屬大陸物品者,不准輸入。」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數位發展部提出的16項需要資安檢驗的IoT項目中,並未包括新興菸品載具。這樣的缺漏令人不禁擔心,我們的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否正面臨著意想不到的風險?
從呼吸中洩露的秘密
衛福部提出的新興菸品健康風險評估辦法申請項目中,並未包含資安相關文件的要求,這可能暴露出個人敏感資料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個人健康行為與呼吸資料保護不足的情況,在在都是開放加熱菸品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特別是涉及個人健康行為和呼吸資料的外洩問題,除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也可能被濫用於廣告騷擾,或甚至是健康保險詐騙等不法活動。因此,如何保護這些敏感資料,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 7 月家庭醫學會年會舉辦的「新興菸品減害與戒菸爭議」論壇中,已有專家提出警告,表示已有許多媒體及文獻披露加熱菸隱含的資安問題。該專家相當憂心地表示,當前各大品牌的加熱菸的載具幾乎都有數據連網功能。菸商能透過載具對吸菸行為進行大數據的搜集與分析,「甚至使用者每一口吸菸的深淺都有可能被記錄」。

為了改善這一缺漏,希望國健署也可以積極作為,加強對新興菸品的資安監管,建立完善的資安審查項目,確保所有與個人健康行為相關的數據,得到適當的保護。
在數位時代中,個人資訊就像是我們的分身,政府以及跨部會主管機關應該從相關的法規、監管措施等層面,努力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從而更進一步地加強、鼓勵各種針對資訊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網路威脅和數位安全挑戰,減少個資外洩的情形,杜絕詐騙行為對民眾以及我們的國際形象,所造成的各種損失。
當你一天的行程,都透過APP傳給某個陌生人
過去常常在資安方面引發眾多爭議的,例如掃地機器人,有搜集全屋地圖、作息時間等資訊的疑慮;智慧型手機,有可能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動將個人的敏感資訊,傳送到第三方伺服器上。這些被揭露報導出來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民眾對於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擔憂,更突顯了資訊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因此,當加熱菸載具以及應用程式,有可能收集到使用者的個人偏好、吸菸習慣、地理位置等敏感資訊,甚至可能涉及醫療數據。如果讓這些數據落入有心者之手,就有可能會被用於定向廣告、個資身份盜竊或其他不法用途,造成個人人身安全、聲譽和財務損失。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陳雅萍秘書長指出,近年來,因為個資外洩而遭受財物損失,前往消基會諮詢的民眾數量,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可以想見數位化時代,在網路、APP中填寫個資,已是一般大眾的日常,這樣的趨勢也讓個人資料保護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陳秘書長進一步提醒,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的時候,要保持警覺心,「如果你所填寫的資料,超出網站或APP所需要知道的資訊範圍,最好就不要繼續填寫。比方一個導航APP,它會需要知道你的所在位置,但它不需要知道你的婚姻狀況。」
*本篇文章由記者「莊丹琪」撰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