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普亭為何非拿下烏東頓巴斯地區不可?

普亭為何非拿下烏東頓巴斯地區不可?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俄軍重新布陣,集中攻擊烏東地區。此舉並不完全出人意外。問題是,為什麼普亭總是覬覦盧漢斯克和頓內次克?

文:Jan D. Walter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說,「頓巴斯戰役」已經打響。4月初,俄軍突然從位於烏克蘭北部的首都基輔大區撤離——顯然是為能集中力量攻擊烏東頓巴斯(Donbas)地區。多天來,各方均預期該地區將出現攻勢。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偏偏是在頓巴斯?

該地區與俄羅斯的關係是否有別於烏克蘭其它地區?

盧漢斯克和頓內次克(州級行政區)與克里米亞半島一樣,都屬於烏克蘭領土,但住民中將俄語作為母語者眾多,俄族人比例也相對較高。鄰近的札波利沙州和哈爾科夫州以及敖德薩情況類似。俄族人只在克里米亞半島上佔多數。

在爆發了2004年總統選舉後的「橙色革命」和2014年的「親歐獨立廣場」運動後,相關地區的部分住民對烏克蘭的西方取向強烈抵制。儘管這些人並不佔大多數,但俄羅斯分離主義暴力分子——可能得到莫斯科支持——仍以武力奪得對部分地區的控制。

與此同時,克里姆林宮利用基輔高層當時的權力真空,出兵吞併克里米亞半島。波昂國際交流中心(BICC)的東歐專家海內曼・格呂德爾(Andreas Heinemann-Grüder)表示,這是俄羅斯人按「機會成就小偷」原則採取行動的眾多例子中的兩個,其背後並無更大規模計劃。

有何歷史原因?

直到19世紀中期,頓巴斯幾乎無人居住。其後,因煤炭資源豐富,它成為俄羅工業化的最重要中心。德國雷根斯堡(Regensburg)大學萊布尼茨東歐和東南歐研究所(IOS)歷史學家豪斯曼(Guido Hausmann)指出:「此後,烏克蘭語的公開使用在俄羅斯帝國受到壓制,俄語日益成為教育語言;與此同時,大量俄羅斯農民也湧入這個新工業區。」

在1918年烏克蘭短暫獨立期間,頓巴斯尚不屬於烏克蘭領土。而在前蘇聯將該國定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時,情況發生了變化。此後,在蘇聯時代,更多俄羅斯人遷居來此。由於這一原因,那裡相對而言的確有不少人仍與俄羅斯甚至與蘇聯有感情。不過,他指出,「儘管如此,頓巴斯人一直也說烏克蘭語,而且,大多數人今天仍強烈認同烏克蘭。」

政治學家海內曼-格呂德爾(Andreas Heinemann-Grüder)也認為,關於烏克蘭人中的民族構成或母語使用,可提供民族認同訊息的假設完全是誤導性的。他指出:「甚至在2014、2015年與分離主義分子作戰的烏克蘭營級部隊裡也有說俄語的。」現在,情況可能不再是這樣,在整個烏克蘭,多年來,對俄語的使用大為減少。就此,他認為,「若說是什麼強化了烏克蘭人的民族感,那就是過去8年來的俄羅斯的侵略:俄羅斯的炸彈促成了烏克蘭的齊心協力。」

進攻烏克蘭東部的背後是否也有經濟利益?

二戰結束後,對於前蘇聯,西伯利亞的工業地區變得比頓巴斯更重要;但直到2014年,頓巴斯對烏克蘭則是最重要工業地區。不過,隨著當地發生衝突,其重要性已顯著下降,許多礦井——尤其是在分離主義地區——或被放棄或狀況極糟。隨著戰火延伸,更多廠房和基礎設施被毀。

歷史學家豪斯曼指出,該地區的經濟能力對俄羅斯無決定性意義,但對烏克蘭及其經濟獨立行而言卻是決定性的:「俄羅斯開戰的一個決定性目標便是,要使烏克蘭永遠依賴俄羅斯——政治上、文化上、以及經濟上。」

頓巴斯有何象徵性和意識形態意義?

頓巴斯戰火已延燒八年:2014年,親俄分離主義分子宣布盧漢斯克州和頓內次克州為獨立的「人民共和國」。在分離主義武裝和烏克蘭軍隊之間持續交火一段時間後,2015年達成就脆弱停火和「接觸線」第二次《明斯克協議》,將烏克蘭控制的部分和與俄羅斯接壤的分離主義勢力地區分開。

2022年2月21日——入侵烏克蘭前3天——俄羅斯正式承認這兩個「人民共和國」。海內曼-格呂德爾指出,此舉旨在整個頓巴斯,因此,俄方現在是要全面佔領,以落實其以「承認」作為鋪墊的吞併戰略,「一旦得手,莫斯科就可對本國公眾宣布勝利,並可能結束戰爭。」

這位政治學家還指出,有右翼民族主義傾向的烏克蘭作戰部隊還在當地戰鬥,尤其是在2014年幫助阻止分離主義分子佔領馬里烏波爾的「亞速團」(Regiment Asow),而隨著擊敗它們,「普亭(Vladimir Putin)便可宣布完成了所謂的去納粹化使命——至少是在頓巴斯」。克里姆林宮聲稱,在烏克蘭,打擊的目標之一是納粹政權。攻佔工業和港口城市馬里烏波爾也將是一個具象徵意義的成功,該市頂住了數周的圍困和轟擊,成為烏克蘭抵抗意志的象徵。

頓巴斯有何戰略意義?

海內曼-格呂徳爾指出:「頓巴斯戰役結局將決定烏克蘭還剩下什麼」。隨著吞併克里米亞,莫斯科不僅佔有了曾經自豪的俄黑海艦隊的前母港,而且還在蘇聯壽終正寢後首次在瀕臨歐洲地區擁有一個終年不凍港。

不過,迄今為止,克里米亞仍是一塊飛地,經由2018年開通的橫跨亞速海和黑海之間刻赤海峽的克里米亞大橋才與俄羅斯大陸相接。一旦佔領了整個頓巴斯,俄羅斯則能從烏克蘭那裡得到另一重要港口——馬里烏波爾,而該港則與克里米亞和地中海相連。

海內曼-格呂徳爾相信,依據軍隊及其補給線狀況,莫斯科還可能將目光投向下一個目標,尤其是沿海岸到克里米亞的陸地連接線,而這又構成新的軍事前景。這位政治學家相信:「只要看到有使烏克蘭這個獨立國家分解的機會,普亭就會抓住它。」他指出,對此,烏克蘭政府不能不回答這一問題:「我們是否須放棄頓巴斯以拯救基輔?」


“2022烏克蘭危機”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