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文化操控》:從宜家家居、星巴克與蘋果等例子,全都是為了把交易變成一座參與式的劇場

《文化操控》:從宜家家居、星巴克與蘋果等例子,全都是為了把交易變成一座參與式的劇場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作者納托.湯普森,以清晰的歷史脈絡,鋒利且批判的筆觸,在本書中漫談現今文化令人擔憂的種種現象。從好萊塢到華府,麥迪遜大道與摩蘇爾戰場;甚至是滲入日常生活的消費文化――如房地產、個人電腦、手機;以及大眾文化――社群媒體、流行娛樂音樂、通俗藝術與高尚藝術等。

在發展這些產生社會關係的空間形式時,這些零售通路也把販賣商品與服務,推到了遠遠不只是貨物交易的境界。藉著這些由他們指定、被他們商品化的詞彙,我們則做了自己最擅長的事:作為社會動物生存於世。這些地方都是人們主要的見面場所,因此也都在很大的程度上,一起組建了公民意識(the civic)在當代的概念與實況。

當然,還有許多遭到企業私營化的社會空間,主宰著全球各地的城鄉地區,而這三家無所不在的巨型企業不過是其中幾例。另一家二十一世紀的連鎖零售業者全食超市(Whole Food),則經常透過社群排行榜與共餐區,將有機食材、餐酒館式的美學都納入了某種公民意識當中。

而迪士尼(或許儼然是產製體驗的先驅)所營造的世界也是如此,他們不僅用主題樂園示範了這種美學,還繼而推出成功的零售連鎖店,以及在佛羅里達州造鎮失敗的祝賀城(Celebration)。還有巴諾書店(Barnes & Noble),在發覺即將被亞馬遜搶走書籍市場之後,就決定把他們的店面弄得更像是間舒適的咖啡館(經常設有星巴克),只是剛好也有賣書而已。

在零售業進行社會轉向時,數不清的商業理論與經濟學書籍也隨之而來。從約瑟夫.派恩二世(B. Joseph Pine II)與詹姆斯.吉爾摩(James H. Gilmore)一九九八年在《體驗經濟時代》(The experience economy: work is theatre & every business a stage)這本書中的獨到見解,就能理解這三家公司是如何崛起,成為了企業式公民意識的巨擘。

這本書奠定基礎,讓各公司可以把工作環境與零售體驗都想成劇場。他們鼓勵零售商把店面的布置成一座劇場,而不只是商品的展售間。把員工想成表演者而非勞動者。「當某人購買服務時,他買的是一組為他而進行的無形活動。但是當他購買一場體驗時,他付錢則是把時間花在享受公司所安排的一系列值得記憶的事件,就像看一齣戲,藉此用個人的方式投入其中。」

從宜家家居、星巴克與蘋果等例子,就能發現這種公民意識劇場的高度成功模式。撤掉收銀台、讓員工更像是顧問而非銷售員,或是把客人的名字寫在咖啡杯上等,全都是為了把交易變成一座參與式的劇場。

若把市集想成劇場,那麼在商店變成一處獨特的社會性場所時,即可徹底看透其中的有效元素,以及藝術在塑造高強制性體驗時的關鍵角色。從有效的企業式公民意識當中,我們可以看見種種精細的技術,影響著人性中如感情、情緒等超越了理性決策的部分。柏拉圖認為,應當把藝術趕出社會事務的領域,因為這些藝術感性對理性有害。如今,政治與資本利用了藝術的力量,正是因為相同的破壞力量,感情可以迫使我們對某個緣由買帳。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文化操控:挑撥激情、蒙蔽客觀,為何權勢者創造恐懼總是奏效?為何群眾不會理性行動。》,馬可孛羅出版

作者:納托.湯普森(Nato Thompson)
譯者:石武耕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文化這種武器,很少用於純粹善意目的。」

川普當選那一夜,全球彌漫著似乎就要天下大亂的氛圍,但事實上,大選政見發表時,選民更多關注政見?還是哪個新聞媒體捕捉到候選人跌倒的畫面?

房價、物價不停飆漲,通膨來到新高點,心知肚明買不起也租不起的未來已經來到,為何買房子還是多數人公認最可靠的理財方式?

手機與社群平台侵入你的生活,記錄著你的一舉一動以及走過的足跡,但你甚至沒有意識到,這是對你私密領域的監控。

這世界出了問題,你心知肚明。但為何在特定議題上,似乎所有人都無法抽身,並理性選擇?

作者納托.湯普森,以清晰的歷史脈絡,鋒利且批判的筆觸,在本書中漫談現今文化令人擔憂的種種現象。從好萊塢到華府,麥迪遜大道與摩蘇爾戰場;甚至是滲入日常生活的消費文化――如房地產、個人電腦、手機;以及大眾文化――社群媒體、流行娛樂音樂、通俗藝術與高尚藝術等。

誰握有權力,就能透過環境與產業模式能塑造文化。文化能形塑思考模式,而思考模式能誘導行為與決定。納托.湯普森洞悉此道,因此提出,藉由部署文化現象來攻略人心,已經成為無所不在的武器,足以深刻影響所有人的全面日常,導致群體行為總是缺乏客觀。

本書試圖透過文化研究來回答,為何民主與理性等概念,似乎只存在於修辭,而不存在於現實。從權力如何塑造與影響文化來解讀權力,你會發現,在權勢者這個強大的主體面前,我們其實都是如此脆弱。

2
馬可孛羅出版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王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