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稅常見QA整理:年度中買賣移轉過戶怎麼算?忘記繳會被罰多少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房屋稅並不是按房屋造價或市價計算,那是怎麼計算的呢?如果我在上個年度曾有買賣移轉過戶,房屋稅該怎麼算?「漏稅」的話會有什麼處罰?擁有不動產還有什麼需要算入的成本呢?
文:洪哲茗(理財規劃顧問/定方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時間進入到每年的5月,所得稅繳交是這個月重要的大事。不過,名下登記有房產的人,也要記得繳納房屋稅喔!
房屋稅是對房屋所有人在持有期間所課徵的財產稅,以下針對房屋稅如何計算、買賣時如何切分房屋稅、以及其他持有房產的成本做說明。
房屋稅怎麼算?怎麼看?
房屋稅並不是按房屋造價或市價計算,而是以「房屋課稅現值」乘以「適用稅率」計算得來。由於房屋稅屬於地方稅的一種,所以這兩項數值都是由各地方政府所決定的。
- 房屋課稅現值:按照房屋的各種建造材料、耐用年數、折舊標準以及所處地段的商業交通情形及供需概況等訂定。由各地方政府成立「不動產評價委員會」來決定房屋課稅現值。
- 適用稅率:稅率如下表。除了自住稅率是全國一樣的1.2%外,其他會依房屋所在地不同,而是用不同的稅率。

同一棟建屋,如果同時有自住與營業用途,例如樓上自住、樓下出租做生意,也應該要申報,地方政府的稅捐機關也會幫我們核定不同的課稅現值,以適用不同的稅率(如下圖範例)。

年度中買賣移轉過戶,房屋稅該怎麼算?
既然房屋稅屬於持有稅,繳納義務人是房屋登記的持有人,那麼假如我們在年度中購入房產,只持有了一年當中的某幾個月,卻要繳交一整年的房屋稅,豈不是成了冤大頭?
別擔心,稅捐機關都幫我們想好了。房屋稅的課徵期間是每年的7月1日到隔年的6月30日,也就是說,今年5月繳的房屋稅,課徵的是去年7月到今年6月的稅額。但如果這段期間發生買賣,房屋稅切分方式是以月當做單位,房屋買賣移轉申報如果在當月15日以前,房屋稅自當月起由買方繳納;如在當月16日以後,則自次月起由承受人繳納。
申報移轉時,賣方必須先繳清應納的房屋稅,才可以進行移轉。
舉例來說,小定在2020年3月8日將房屋移轉給小方,稅捐處會先開徵小定自2019年7月至109年2月共計8個月的房屋稅,待小定繳納完畢後,地政事務所才會受理移轉登記;至於小方則應負擔2020年3月至6月共計4個月的房屋稅,並於2020年5月繳納。
順帶一提,移轉時除了房屋稅要切分清楚外,還有其他像是地價稅、水電瓦斯、管理費等費用,也要跟買賣對象確認好各自應負擔的部分喔。
房屋稅的罰鍰與滯納金
- 罰鍰
前面提到,房屋會因為使用情形不同,而課以不同的房屋稅率。一旦變更使用目的必須適用較高稅率卻未申報時,就會產生「漏稅」,如果被檢舉或查獲,就要被處以罰鍰。
依《房屋稅條例》第7條規定,納稅義務人應於房屋建造完成之日起三十日內檢附有關文件,向當地主管稽徵機關申報房屋稅籍有關事項及使用情形;其有增建、改建、變更使用或移轉、承典時,亦同。
一旦被處以罰鍰,處罰倍數也會因為漏稅金額以及情節輕重而有不同的倍數,整理如下:
漏稅金額或情節 | 罰鍰倍數 | 減課倍數* |
11,00~54,000元 | 0.5 | 0.3 |
54,001~324,000元 | 0.7 | 0.5 |
逾324,000元 | 1.0 | 0.7 |
故意未申報者 | 2.0 | 1.5 |
(*減課條件:其房屋領有使用執照、使用情形變更已向主管稽徵機關辦理稅籍相關登記;或裁罰處分核定前,已補報並繳清稅款者。簡單說,就是趕緊去更正與繳清欠稅金額。)
舉例來說,如果漏稅金額是50,000元,被處以的罰鍰會是25,000元(補稅50,000元 ╳ 0.5倍),但如果裁罰處分核定前已補報並繳清稅款50,000元,就可適用減輕罰責之規定,即裁罰倍數由原先0.5倍降至0.3倍,罰鍰則由25,000元降至15,000元
- 滯納金
滯納金就是如果未能在繳納期間準時繳納的話,就必須多繳滯納金,所以這是適用於所有稅額的罰則。在2022年以前,是每逾期兩日就加徵1%的滯納金,最高是逾期30日、15%的滯納金。不過,2021年12月17日已經修法通過調降滯納金,自2022年起,是每逾期三日就才加徵1%的滯納金,最高是逾期30日、10%的滯納金。
不過,只要能準時繳就可以避免這樣的費用,如果真的是大忙人,建議可以申請用金融帳戶代扣代繳喔!

除了房屋稅,還有那些跟房屋有關的成本?
- 持有稅(其他持有成本)
除了房屋稅外,另一項持有稅就是地價稅。地價稅在每年11月開徵,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房子是自住用途,務必要記得申請「自用住宅用地特別稅率」,稅率僅有0.2%,如果沒有申請,就要適用1%的稅率,也是一個不小的差距喔!
另外一個跟我們比較有關的,就是自用住宅房貸利息費用,可以納入每年所得稅申報時的列舉扣除額,可扣除金額會由貸款銀行計算。至於是否能減少所得稅,還須視其他扣除額而定,比如如果是使用標準扣除額,就沒有差異。當然,不要為了能少繳稅而增加貸款金額,還是要考量收支狀況、其他財務目標等等來決定適當的貸款金額。
另外,如果房子不是自住而是出租,除了可能直接造成收入增加而必須多繳所得稅外,像是房屋的裝修、空租期間等等,也都是要當房東前務必加以考量的事項喔!
- 移轉稅
移轉包括了買賣、贈與或繼承等,稅務上主要需要繳交土地增值稅、房地合一稅。
土地增值稅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一生一次自用住宅用地稅率」以及「一生一屋自用住宅用地稅率」,各有其適用條件,另外如果是換屋,也可以享有重購退稅的優惠。
房地合一稅就更複雜了,除了須考量持有期間的獲利外,適用稅率也跟持有期間長短有關,這邊僅先提醒移轉時須注意此項稅負,至於如何計算就暫不在此說明了。
與房屋有關的稅或成本,對一般大眾來說相當複雜。所以若有買賣等需求,建議先向專業人士如地政士、會計師等人詢問。如果同時還要考量自身的收支狀況、未來的財務規劃等等,則建議務必向財務顧問諮詢,通盤考量後才能做出最符合我們的決策喔!
Facebook專頁:定方財務顧問
延伸閱讀
- 5月報稅常見QA整理:申報扶養親屬可以節稅,是不是報愈多省愈多?
- 2022報稅季7大關鍵QA:稅務計算與繳稅方式有哪些變動?誰能領到減稅大禮包?
- 實價登錄、房地合一2.0及育嬰留職停薪擴大補助,即將上路的「七一新制」一次看
- 政府打炒房,「囤房稅」為何卡關?推與不推QA一次看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