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德國總理訪日、印度總理訪德,歐亞各國在俄中兩強夾縫間的生存遊戲

德國總理訪日、印度總理訪德,歐亞各國在俄中兩強夾縫間的生存遊戲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德國意欲走出自主的外交政策與戰略,不願完全受制於美國。身為北約與歐盟成員的德國,雖暫時無法完全擺脫對俄國的能源依賴,還是極力減低採購俄國石化燃料。這也顯現蕭茲內閣與前任的梅克爾內閣有所差異。

蕭茲訪日意義,與前總理梅克爾的差異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於2022年4月28日抵達日本進行兩天訪問,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日本成為蕭茲上任以來,第一個訪問的亞洲國家,有別於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亞洲行的第一站,通常是與德國關係良好的中國。

《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報導,這次德國總理訪日強化雙方關係,是基於烏克蘭危機以及中國威脅印太和平。象徵著德國在歐洲混亂之際,未忘記亞洲的重要性。自俄羅斯於二月底入侵烏克蘭後,德國與日本都強烈譴責俄羅斯行為並加碼制裁,但都無法立刻停止購入俄羅斯能源。

過去,德國外交政策相當重視商業和經貿合作,這也讓中德關係發展良好,促成許多經貿合作項目。任總理職16年的梅克爾,訪問中國12次,比訪問日本的次數高出一倍,顯示中國在德國外交的重要性。不過,因為新疆人權議題、香港自治問題、新冠肺炎、軍事威脅印太等,讓中德關係出現裂痕。

蕭茲此次訪問日本的意義,除延續梅克爾卸任前增加德國在印太地區的存在,也更加重視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活動,以及視其為軍事威脅。柏林、東京與烏克蘭站同一陣線對抗莫斯科,以及不吭聲但在背後撐腰的北京,象徵德國對中國疏遠了一步。

蕭茲訪日共識與合作事項

這次蕭茲與日本討論有關印太和平的維護,以及支援烏克蘭、抗衡俄羅斯外,一項最重要的議題就是能源。缺乏天然能源物資之下,德國長期向俄羅斯購買天然氣與石油,維持國內能源需求。德國因2011年日本311地震暨福島核事件後決定棄核,使德國更加依賴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發電。

烏克蘭危機爆發後,歐、美雖強烈譴責俄羅斯,加重經貿制裁與在各式國際場合打壓俄羅斯,唯獨並未立即停止購買天然氣與石油。俄羅斯為了反制,將許多支持烏克蘭的國家納為「不友善國家」名單,要求這些國家須以俄羅斯貨幣盧布購買石化燃料,或面臨直接切斷供應。

《日經新聞》(Nikkei Asia)報導,德國目前正與挪威、荷蘭等國,商討建立液態天然氣管線,以因應能源短缺。不過,這次蕭茲訪日時與岸田文雄討論氫氣能源合作。蕭茲赴日時發言說:「未來,氫氣將成為天然氣和煤炭的替代品。透過德日合作,促進氫能發展,一定可以成功。」

德國與日本都正朝向永續發展環保能源的方向,而雙方也都是貿易導向的國家。蕭茲表示:「德國與日本有很多相似處,透過兩國合作便能解決許多問題。」德日合作希望提升雙方關係外,德國也希望可藉由氫氣能源合作,減低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印度總理莫迪出訪德、丹、法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5月2日展開歐洲行,第一站是印度最大的歐洲貿易夥伴德國,隨後會陸續訪問丹麥與法國。莫迪與剛訪日回國的德國總理蕭茲會晤,並且討論環境保育、永續發展及民主國家之間合作的重要性。德、印兩國簽訂一系列有關可再生能源及環境保育的合作協議,而德國也承諾向印度提供100億歐元,協助印度完成環境與氣候保護。德國希望藉由增進與印度的經貿關係,降低對中國經濟依賴的問題。

然而,身為北約成員國、歐盟領頭羊的德國,當然會希望印度能與北約、歐盟態度一致對抗俄羅斯。但是,印度一直以來都很抗拒表態反對俄羅斯,以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因此,德、印雙方對烏克蘭議題,仍無共識。

莫迪5月3日訪問丹麥,會晤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莫迪也參與在哥本哈根舉辦的「印度-北歐高峰會」( India-Nordic Summit),並與其他北歐國家總理、首相會談。會議中討論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復甦、氣候變化、創新技術、可再生能源、國際安全以及印度-北歐在北極地區的合作。印度在挪威北部的斯瓦爾巴島(Svlabard),設有一個冰川研究基地,主要是做北極與喜馬拉雅冰川的對比研究。

莫迪歐洲行的最後一站為法國,並與剛成功連任的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會晤並表達祝賀。雙方除在國際議題上交流外,莫迪真正的目的莫過於討論軍備武器購買與合作。法國現已超越美國,成為印度第二大軍備供應國。根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報導,法國現在希望打造出「印度製造」。印、法兩國也正積極商談製造新潛艦、飛機發動機以及可能發起新戰機招標等多項可能合作的項目,擴展商業契機。

莫迪這趟歐洲行可說有一定程度的成功。雖然印度在烏克蘭議題上,不可能做出具體的表態,但大部分歐洲國家都與印度維持穩定的關係,也願意與印度合作洽商或投資。不過,有些學者對這些投資洽商有些不同的聲音。《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報導中指出法國《回聲報》(Les Échos)評論印度與德國簽署一項應在中期內,減少印度對俄羅斯石化燃料依賴的協議。看來德國企圖藉 「氣候槓桿吸引印度,加入西方的行列。」

AP22126691330204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德、日、印談到俄、中?

目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情勢陷入僵局,但仍常出現在頭版頭條新聞上。中國持續擴大勢力範圍讓俄、中兩國常被討論。首先,目前德國與日本兩國都希望降低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也同意中國是印太地區的一大威脅。其次,德日雙邊的經貿關係也能讓兩國降低對中國經濟的依賴。《路透社》(Reuters)報導德國為減少對中依賴,希望能更增進與印度間的經貿往來,但德國2021年度與印度的貿易,不到對中貿易額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