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美國小學生不用寫功課?學習不是只有記住知識,用心體會、應用在生活中才是最重要的

美國小學生不用寫功課?學習不是只有記住知識,用心體會、應用在生活中才是最重要的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雖然安親班有處理好孩子的照顧及成績的問題,但不斷的練習習題可能造成學習壓力,學習的本質要回歸學習動機以及融入社會生活,而父母的專心陪伴是回歸學習本質的最佳方法。本篇文章以經驗、故事、及實驗說明,當父母看到孩子成績落後時,該如何穩定內心,堅持自己認為有效的教養呢?

最近有一篇新聞提到「安親班成為台灣家長強大的後援隊,但也讓家長對安親班越來越依賴,成為壓榨和過勞學習的惡性循環。」

安親班的確有幾項優點,第一,因為群體效應,學校或安親班的老師要求,孩子比較無法耍賴。再者父母不用擔心接送問題,在常需要加班的台灣職場,安親班能處理好照顧及晚餐等問題。第三,可能也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就是考試成績,孩子在安親班一直練習測驗卷,學校考試成績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然而,安親班也有其問題。童年本該快樂生活,但是安親班需要確保學生的成績,大部分的行程是不斷的練習習題,或者安排才藝班和學科班,課後一條龍的照顧,讓孩子從小就承受巨大的學習壓力。

伊凡・伊里奇(Ivan Illich)在《非學校化社會》書中所稱的「儀式化」,就是依循著「上課→寫作業→考試」的模式,讓學生完成這儀式,通過考試的學生看起來像是學會了,但實際上卻無法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或技能。學校教的學科可能與社會生活已有脫節,而安親班卻用大量的習題練習,確保孩子考試可以拿高分,等於是在加強伊里奇所說的「儀式化」。

教育專家的孩子成績一定要優秀嗎?

我在教育研究所擔任教職,平常做的研究和寫的書籍多是教育相關領域,常在受邀演講的場合中,就被冠上「教育專家」的名號。因為對於演講的主題我能駕輕就熟,所以這名號對我來說不會是負擔。

然而,當自己小學一年級的孩子第一次考了期中考試,成績是班上倒數的,可能第一次考試不知道遊戲規則,然而考到下學期,竟然還是倒數的,這名號對我來說已漸漸成為負擔了。

孩子的學校是一般的公立小學,因為建校時間不長,校舍新穎,校長和老師都比較年輕,所以成為附近一帶的搶手學校,要在學區裡持有房屋滿四年才能入學,這條件其實蠻嚴苛的。

孩子是班上唯三下午沒有去安親班的,雖然我與內人平時工作忙碌,也知道安親班就是一直讓孩子不斷的寫練習題,而學校課後輔導班的老師幾乎不會管小孩的,但為了不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還是選擇讓孩子待在課後照顧班。

課後班的行程通常就是要求孩子把作業做完,有問題再問老師,寫完作業後就自行看書。這種學習方式的缺點是比較被動,但至少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是開心的,像我的小孩每天都要求我們晚一點接他。

相較於安親班,先不討論才藝班或專才班,老師會積極的準備測驗卷讓孩子練習,但也常常變成過度練習測驗卷,甚至是抄寫或死背,讓孩子可能厭惡學習這件事。

當初我決定不送孩子去安親班的原因就是,我實在無法認同安親班的教學方式,那我寧可讓孩子快樂的度過他的童年。

然而看到孩子的成績是班上倒數時,第一時間也是情緒複雜的,甚至開始與老婆討論是否送孩子去安親班加強功課,家中氣氛一度低迷,為了孩子的學習胃口不被打壞,還是選擇繼續觀察一段時間。

突然覺得在外演講時所說的快樂學習、自主學習、自律的重要性等,但真的自己遇到問題時,卻也很難靜下心來釐清真正的問題出在哪裡?我希望孩子能有什麼樣的成長環境。連我自己有專業背景的都很難把心態穩定下來了,何況是不懂教育領域的家長呢?

美國的小學生都不用寫功課?

我弟弟在科技公司上班,因為公司要去美國設廠,可能需要舉家搬遷到美國三年的時間,他的女兒(我的姪女)整個樂歪了,因為她聽說美國小學都沒有回家作業,更不用寫習題,也沒什麼考試。

美國小學真的沒有回家作業嗎?記得十年前我還在美國念博班的時候,下午三點都會在公園與中學生一起打球到五、六點,他們下午的行程就是三點放學,打球到晚上六點,回家上網查找資料和作筆記,隔天帶去課堂上討論。當初我也是很訝異,這麼簡單的作業,竟是中學生的回家功課。

美國小學在周一到周四放學後也是有回家作業的,是一些跨學科的學習單,例如有幾何概念的英文學習單,問題諸如「how many sides does a square have?」(正方形有幾個邊)。美國小學很重視閱讀,也要求家長要與孩子共讀,因此回家功課也有閱讀課外讀物。周五和周末都沒有作業,因為老師認為放假就是要享受全家在一起的生活,走出戶外,認識自己生長的環境。

美國有很多課程是體驗課,例如他們會請昆蟲專家帶來他們飼養的昆蟲,讓孩子實際與昆蟲互動,聽專家講解昆蟲的習性,再分組查找資料,對於老師給的問題做出簡報,最後上台報告。即使是在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期間,他們也會與昆蟲專家遠距連線,請專家在鏡頭的另一端介紹昆蟲,讓孩子與專家互動,鼓勵對答與討論。

美國的老師對於課程有很大的自主性,因為沒有全校性的期中和期末考,也沒有全年級一樣的考卷,老師可以針對孩子的需求,設計適合她的班級的評量,例如小組報告、音樂賞析、科學動手做等,老師對每個孩子的質化意見、小組組員間的互評,都可以成為評量結果。

美國的學校對於校園的課程及活動安排,也有很大的自主空間,例如有學校行政找學生一起規劃活動,設計出睡衣日,就是全校的孩子在選定的某一天,全部都穿睡衣到校。還有反穿日,就是在這一天可以上衣和褲子反穿、內衣外穿,讓小孩子盡量發揮創意。另外還有電影日、個性日、搞怪日、職業服裝日、藍T恤日等,讓生活充滿創意和樂趣。

學習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