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外送員揭華人餐廳售馬來食物引穆斯林消費者不滿,業主:清真認證申請中

馬國外送員揭華人餐廳售馬來食物引穆斯林消費者不滿,業主:清真認證申請中
華人未經清真認證店家販售馬來餐點,遭外送員在臉書上踢爆。圖為示意圖。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不願同流合污!」外送員發現華人店家售賣馬來餐點,店裡不但沒有清真認證商標,反而有「土地公」,令下單的消費者擔心自己訂購的商品並非清真食品。業主針對風波作出澄清,外送平台也稱會採取行動。

馬來西亞美食外送平台GrabFood近日傳出華人店家販售馬來食物,因遭外送員揭發而引起熱議。外送員在臉書上公開這家位於吉隆坡(Kuala Lumpur)的華人餐廳,表示不願與這家餐廳「同流合污」,業主也在輿論壓力下發言澄清。

該店家在GrabFood上使用4個不同的名字販售華人及馬來餐點,並在店家門口張貼印有「Chef Aadham Fareed」、「Dapur Ayam Penyet」、「The Little Kitchen」及「Xiao Chu Niang」字眼的告示,方便外送員辨認。外送員莫哈末希山(Muhammad Hisyam)知情後當下立即通知訂餐客戶,並告訴他餐廳沒有「清真(Halal)」標誌,令客戶懷疑自己所訂購的餐點是否清真(註)。

伊斯蘭教是馬來西亞官方宗教,佔馬來西亞人口六成的馬來裔穆斯林,日常生活食用或碰觸身體的產品,必須符合伊斯蘭教義,即為「清真(Halal)」,如不可食用含豬肉、非法屠宰的牲畜、酒類等食品。關於清真認證,是由「馬來西亞伊斯蘭發展署(JAKIM)」負責管理,符合規定商家將獲得清真認證標章。

外送員的揭露被社群媒體網民推上熱搜,網民們標識宗教局、警方、Grab公司等,要求對餐廳展開調查。迫於輿論壓力,28歲業主阿當.法里德(Aadham Fareed)在臉書上解釋,他在2021年3月已經正式皈依伊斯蘭教,餐廳目前正在申請清真認證。

業主發文澄清

法里德在貼文中解釋,他是來自砂拉越州的華裔,現在信奉伊斯蘭教。「我對於重塑品牌感到遺憾,但Grab在不到一個禮拜就批准我更換店名的申請。」他說明,成為穆斯林不容易,尤其他不是因為婚姻改信伊斯蘭教,因此他將這次的困境視為阿拉給他的考驗。

May be an image of text

Photo Credit: 臉書:Aadham Fareed
法里德在臉書上澄清。

另外,外送員在店家並沒有找到宗教局認證的清真標誌,反而看到地上的「土地公」。法里德澄清,該土地公廟是屬於母親和弟弟的,他不能在母親不在場時把土地公移開。法里德否認餐廳食物非清真的指控,他強調所有食材都來自穆斯林供應商,餐廳也不曾售賣含有豬肉食品。

法里德繼續說明,店裡的員工来自不同族群,有馬來人、華人及印尼人,主廚是印尼穆斯林,因此有「印尼炸雞廚房(Dapur Ayam Penyet)」的註冊名字。「申請清真認證需要一點時間,我們同時也在想一個更適合餐廳的名字。會出現4個名字是因為想要沿用家人當初使用的點名。」法里德說。

至於目前餐廳使用啤酒招牌,法里德表示,當初在開店的時候啤酒商提供贊助,他便簽下18個月不能將廣告牌退還的合約,否則須繳馬幣2萬2千令吉(約新台幣1萬5千元)的賠償金。他透過馬來新聞網《MStar》訪問,向所有因為啤酒招牌所造成混淆的穆斯林族群道歉,並說明廣告牌合約已滿,啤酒商會在下個月拆除招牌。

GrabFood回應

一名網友透露這家餐廳在兩年前就已經在美食外送平台上售賣未受清真認證的馬來食物,批評GrabFood沒有對該店家採取行動。不過這次事件,GrabFood公司在短短一天內回應莫哈末希山的貼文,表示團隊將針對此事作進一步調查。

根據GrabFood官網,穆斯林用戶可以在手機應用程式主頁點擊「清真」標誌來尋找清真認證餐廳。平台提醒,「Grab不是認證機構,我們無法為那些未經伊斯蘭教發展署認證的產品貼上『清真標籤』,用戶必須自行衡量。」GrabFood也聲明,他們沒有管理店家名字的權利,但他們鼓勵用戶若遇到任何可能導致誤會的餐廳,都可以向政府機關通報。

馬來西亞《2011商品說明法令》規定,任何提供虛假商品訊息的店家,將罰款馬幣不超過25萬令吉(約新台幣17萬元),或監禁不超過五年,或兩者兼施。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駱芷萱
核稿編輯:杜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