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在台陸生確診缺乏醫療保障,也無法透過實名制購買快篩試劑,「陸生納入健保」問題再度浮上檯面

在台陸生確診缺乏醫療保障,也無法透過實名制購買快篩試劑,「陸生納入健保」問題再度浮上檯面
大陸委員會發言人邱垂正5日出席例行記者會|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邱垂正表示,確診陸生都由學校依照各項規定,安排進行隔離與生活照顧。但陸生確診的問題,也再度讓陸生納入健保的問題浮上檯面。

台灣近日爆發本土疫情,在台陸生也開始出現確診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案例。然而,陸生納入健保的問題多年未解,相較其他確診者,確診陸生可能更缺乏醫療保障。對此,大陸委員會發言人邱垂正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證實,目前確實有部分陸生確診。

根據《中央社》報導,確診陸生都由學校依照各項規定,安排進行隔離與生活照顧。陸委會也會協同海峽交流基金會,透過校方致贈防疫物資。雖然確診的陸生和其他境外生無法返家隔離,但教育部已經宣佈,若學校隔離檢疫宿舍不足,學生可以向教育部申請協助,前往集中檢疫所住宿。

而陸生確診的問題,也再度讓陸生納入健保的問題浮上檯面。多年來,儘管陸委會試圖推動讓陸生比照外籍生及僑生納入健保體系,政府也主張陸生可比照僑外生納保,並全額自付保費,但此事牽涉《全民健康保險法》中的納保對象及保費計算,該法修正草案在立院第9屆任期未進入二、三讀程序,直到目前仍難產中。

但事實上,讓陸生納入健保並非只有修改《健保法》一途。《端傳媒》的報導曾指出,讓陸生納保的第二種方法是給予其「居留」身份,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陸生來台僅具有「停留」身份,因此無法享有健保。

自中國2020年宣布暫停陸生赴臺就讀以來,陸生人數大幅下降,根據陸委會最新統計,目前在台陸生僅有4293人,其醫療保險是由商業保險的方式辦理。

以台灣大學為例,陸生在校期間需加入「團體健康保險」,每學期繳交新台幣3000元,與學雜費一起繳納。保險公司理賠項目只限必要的醫療行為,依收據實支實付,門診以每日新台幣1000元為上限,醫療手術以7000元為上限,住院金額則限於12萬元、三等病床。

在台陸生指出,若是看診超過1000元,有些醫院會協助陸生分次取藥,以滿足報銷規定;有些醫院要求一次用完,超過1000元的部分由學生自己承擔。

至於擁有「居留」身份的在學僑生(包含港澳生)、外籍生,在台待滿6個月後,就可以就讀學校為投保單位,申請參加健保。境外生在健保中屬於第六類被保險人,本人必須負擔60%保費、再由政府補助40%。

在例行記者會上,邱垂正表示,陸生納保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權益問題,根據《中央社》報導,他強調陸委會會共同審酌健保整體財務負擔情形,並廣納社會各界意見後審慎評估。

至於沒有健保卡的陸生,無法透過實名制購買快篩試劑,陸委會先前已經與指揮中心協調,參照口罩實名制和疫苗接種的做法納入陸生。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李芯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