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紐約時報》:俄烏戰爭教會美國,必須幫助台灣變成足以嚇阻中國發動攻擊的「豪豬」

《紐約時報》:俄烏戰爭教會美國,必須幫助台灣變成足以嚇阻中國發動攻擊的「豪豬」
國官員鼓勵台灣採購「刺針飛彈」,以及波音公司製造的魚叉反艦飛彈。圖為美軍發射FIM-92刺針防空飛彈。(圖取自維基百科,版權屬公有領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紐時指出,美國官員正在重新檢視台灣軍力,以確認台灣能否如烏克蘭部隊一樣抵抗侵略。而蔡英文總統已試著把台灣軍隊帶往不對稱作戰的方向,並採取行動採購大量更難鎖定和反制的機動性致命武器。

美促台採購不對稱作戰武器

(中央社)烏克蘭2月遭俄羅斯入侵後以小搏大。美媒引述美台官員指出,拜登(Joe Biden)政府以此為鏡,敦促台灣別採購傳統固定形式作戰武器,改買有助擊退中國海上入侵的不對稱作戰武器。

根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自從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2月底下令全面入侵烏克蘭後,美國加緊塑造台灣防禦力。

烏克蘭戰爭讓台美相信,規模較小的軍隊若使用正確武器來實行不對稱作戰戰略、專注於機動性和精準的攻擊,將可擊退較為強大的敵人。美國兩黨官員及議員都說,烏克蘭戰爭教會美國,必須幫助台灣變成足以嚇阻中國發動攻擊的「豪豬」。

紐時指出,美國官員正在重新檢視台灣軍力,以確認台灣能否如烏克蘭部隊一樣抵抗侵略。而蔡英文總統已試著把台灣軍隊帶往不對稱作戰的方向,並採取行動採購大量更難鎖定和反制的機動性致命武器。

同時美國官員認定,台灣國防部嘗試下訂的某些武器系統,並不適合對中國軍隊作戰,例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製造的MH-60R海鷹(Sea Hawk)反潛直升機。

美國官員已示警台灣官員,美國國務院將拒絕這類採購請求;同時也要求美國武器製造商別要求美國機構同意台灣採購某些武器。

國防部長邱國正5日告訴立法院,MH-60R反潛直升機因價格過高,超出能力範圍,已經放棄購買。當時他未提到美國官員敦促台灣不要採購這型直升機。

一名美國國務院代表透過聲明表示,繼續要求無益於有效防禦的武器系統,並不符合台灣面臨的安全威脅,「因此美國強烈支持台灣採行不對稱防禦戰略」。

美國和台灣官員也在討論台灣是否要採購諾斯洛普格拉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製造的E-2D預警機。

美國官員也鼓勵台灣採購「刺針飛彈」(Stinger),以及波音公司(Boeing)製造的魚叉(Harpoon)反艦飛彈。一些美國官員則說,台灣還應加強採購岸置防空飛彈系統、武裝無人機和水雷。

另外,對美國及其盟邦來說,若台灣被圍困,供應武器給台灣的難度可能比烏克蘭更高,因此有些官員認為應在台灣儲存大量彈藥。

2019年,美國國務院批准一批22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內含108輛M1A2艾布蘭戰車(Abrams)。一些美國官員當時私下批評該案,稱如果共軍挺進到台灣得用戰車的程度,台灣可能註定吞敗。

台灣最近許多採購案都符合不對稱戰略,但若干台灣官員仍繼續敦促美方出售艾布蘭戰車等傳統武器。數名台灣國防專家主張,台灣需要一些傳統系統來為不同作戰情境作準備。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表示,台灣已接受美方許多建議,但仍需要一些空間來為其他更長期的情境作準備;他擔心烏克蘭戰爭讓美方深入探究不對稱作戰想法,而沒考慮到台灣特殊需求。

1979年生效的《台灣關係法》規定美國政府有義務提供台灣防禦性質武器。此後每任美國政府對於軍事干預台海衝突,都維持「戰略模糊」政策,也就是不明言中國若侵台,是否會協防台灣。

專家:先精準彈藥再強化載台

(中央社)紐時報導,美方盼台灣採購「不對稱作戰」武器,因此拒售台灣MH-60R反潛直升機。專家認為,美方評估中共戰力和台灣預算後,認為台灣應優先採購精準打擊類彈藥,再逐步強化傳統載台類武器。

美國近日多項對台軍售傳出取消或延遲交貨變數,《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引述美台官員報導指出,拜登政府以烏克蘭為鏡,敦促台灣別採購傳統固定形式作戰武器,改買有助擊退中國海上入侵的不對稱作戰武器。

對此,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向中央社記者表示,關鍵並非美方拒售台灣某種武器,而是優先順序問題;台灣常態性國防預算長期不足,而買潛艦或戰機的預算,則可採購許多彈藥。

他指出,台灣常以編列特別預算處理軍購案,就算有錢買到載台、卻遇到沒錢維修難題;美方評估過台灣國防預算結構,因此主張台灣現階段應優先購買彈藥類武器。

蘇紫雲說,美國盼台灣提升不對稱作戰軍備,另一原因是考量中共近年快速擴張軍力,俄烏戰爭給台海的啟示,即包括台灣應建立「領土防衛隊」,強化精準打擊彈藥。

蘇紫雲指出,台灣當然有自己的國防需求立場,例如軍艦老舊有汰換需求,但在有限預算下,並非所有目標都能一蹴可及;因此,政府應思考提高國防預算,並按照戰略訂出優先順序,並持續與美國溝通,表達我方需求以達成雙贏共識。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分析,美方對台「不對稱戰力」軍售標準已日漸清晰,一是美方預測台海可能在2027年爆發危機,故希望台灣購買可在2027年之前快速形成戰力的武器。

他指出,另一考慮是共軍近期大幅提升軍艦、戰機的數量與質量,台灣難以在這方面超越中國;在這兩個標準下,台灣能買的武器恐只剩「彈藥類」,載台類都不能買。

揭仲認為,美方對台灣的軍購雖有明確意見,國防部仍應站在自主需求立場努力爭取。他也注意到,《紐約時報》的報導有一段相當特別,指美國官員已示警台灣官員,美國國務院將拒絕不符合不對稱作戰需求的採購案,甚至要求美國武器製造商不要來替台灣遊說;若此訊息屬實,恐壓縮台灣對美爭取軍售的彈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