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遊嚮導】5/10-5/16:松山文創學園祭、熱戀小暖流 、大言舌時代、非遊記,還有這些精彩藝文活動別錯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作為一位喜愛劇場、音樂與藝術的人,付諸行動參與觀賞是起手式,也是我們從每一場演出中領悟世界與學習新知的途逕。
戲劇的形式已經不只拘泥於傳統的展演方式,藝遊嚮導精選了白開水劇團全新鉅作《大言舌時代》、藝術家鄭伊里《感質》,前部真人實境作品邀請你走進劇場,親身來體驗角色扮演與推理遊戲;後部電聲肢體劇場作品則是透過光、空氣、水,打造多層次電聲裝置系統,給你全新的感官享受。
另外,本週分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光點華山展出探討台東南亞移工的《非遊記》與島嶼的集體記憶創作計劃的紀錄片《給阿媽的一封信》,透過影像、紀實等藝術手法爬梳出個族群的多元面貌,關注民族與文化認同的你絕對不能錯過。
【表演藝術】
名稱|2022KSAF春藝小劇場-玩戲空間3+1《大言舌時代》
時間|2022/5/13 (五) - 2022/5/15 (日)
地點|高雄正港小劇場(高雄市鼓山區蓬萊路99號 駁二藝術特區蓬萊倉庫 B9棟)
備註|本活動為售票活動
詳請請點擊
以社會新聞或真實事件改編,打造邊玩邊演的看戲新潮流。
2200年因為人類的負面情緒過漲,世界聯合組織宣布進行全世界「去黑運動」,人類不得再有負面行為及負面情緒的表態,舉凡經由舉發或查證有負面情緒現象產生,將由國際聯合組織進行逮補。
一直表現良好的國家亞奧瑞茲人民共和國,直轄市西南港城人民自由黨榮譽黨員郝校長辭世,享年48歲,郝校長是西南港城實驗中學的校長,學校廣發喪帖邀各界人士前往郝校長的告別式。
隨著科技的進步,「社群平台」成了現代人最知心的朋友,完美的秘密都藏在網路上,聲量極高的董事長、演藝圈新生代偶像、學界權威的老師、美麗聰慧的校長秘書、名聲遠播的檢查官,這些人真的彼此夠熟嗎?在這個不能表現負面情緒的時代,這場腥風血雨的「坦白遊戲」,將一發不可收拾⋯⋯

名稱|四把椅子劇團《春眠》
時間| 2022/4/30 (六) - 2022/5/15 (日)
地點|水源劇場(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92號10樓)
備註|本活動為售票活動
詳請請點擊
「 她不記得很多事情,你只是其中之一 」當記憶與愛成為時光中的灰燼,我們該如何確定曾經擁有彼此
《春眠》故事靈感啟發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的短篇小說〈熊過山來了〉,藉由一對夫妻數十年婚姻生活中的各種波折,以及妻子的失智症對於兩人的影響,深刻描繪情感關係中最幽微不可解的快樂與悲傷,並且觸及失智、長照、老人情慾等議題面向,其動人細膩的情感以及角色描寫,擁有普世且雋永的渲染力。

名稱|2022 NTT-TIFA歌劇院駐館藝術家鄭伊里《感質》
時間| 2022/5/14 (六) - 2022/5/15 (日)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臺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
備註|本活動為售票活動
詳請請點擊
#電聲肢體劇場
每個生命、物質都有其獨特性,鄭伊里在《感質》中,探究生命感知及多元個體的覺察,企圖觸發觀者思考尊重生命個體。
演出透過「介質裝置」、「即時電聲」和「表演者肢體質地」,融合歌劇院建築核心元素:光、空氣、水,打造多層次電聲裝置系統,依表演者的肢體觸碰即時引動現場電聲反饋,融合光影互動,創作出極具視聽效果的電聲肢體劇場,喚醒觀者的感官意識。

【展覽】
名稱|非遊記
時間| 2022/05/10(二)- 2022/07/17(日)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詳請請點擊
讓我唱給你聽:「非遊記」的非官方版本台泰紀行
「非遊記」既不屬於寫意的行旅文類,也沒有浪漫的遊蹤剪影,展覽以兩條交錯、相續的軌路,輯錄散落邊陲、被主流敘事淹溺的細弱發聲。
第一軌〈我們可不是來玩的〉,是來台東南亞移工以第一人稱自敘,透過書信、創作、展演,表述勞動意見、生存掙扎、情緒情感,以及對台灣社會的觀察。
第二軌〈再等我三年〉,收錄勞動歌謠與社會政治共振的聲軌。以泰國東北民歌「摩蘭」(หมอลำ, Molam)及台灣原住民的「林班歌」為本,交織勞動遷徙與歌謠政治的敘事軸線。

名稱|帝国南方無理心中:陳飛豪個展
時間| 2022/04/19(二)- 2022/06/05(日)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詳請請點擊
「帝国南方」意指日本殖民下的臺灣,「無理心中」在日文中泛指情殺後同歸於盡,或要求無死意的人共赴黃泉。
歷史敘事的再構大多是在當下主流史觀的想像之上,以新挖掘出的檔案補充甚至翻案,以達到論述再構的目的,也是藝術家陳飛豪近年用以探索日治臺灣文本敘事的核心理念。在本次「帝国南方無理心中」展覽中,陳飛豪則是試著透過各種文本形式如表演藝術、劇本、文學與新聞的轉釋重構,結合基隆、高雄與澎湖的真實地景,再造出個人意念建構下的日治臺灣想像。

名稱|第十一屆「松山文創學園祭」Move ON/OFF
時間| 2022/05/06(五)- 2022/06/14(六)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詳請請點擊
松山文創園區舉辦之「松山文創學園祭」,現為台灣最具規模且專業的畢業展覽盛會。
第十一屆「松山文創學園祭」以“Move ON/OFF”作為主題,今年度共48所校系和中華民國學會共襄盛舉,以六週完整呈現各別主題「藝術與時尚週」、「廣告與大眾傳播週」、「空間與室內設計週」、「都市與景觀設計週」、「文化創意設計週」和「建築與城市設計週」。

【影視】
名稱|柏格曼的島 Bergman Island
上映時間| 2022/05/13(五)
詳請請點擊
【 尋 找 你 的 身 影 卻 找 到 自 己 】
一對美國編導夫妻克莉絲與東尼來到瑞典法羅島度假,希望能在這個造就瑞典國寶導演伯格曼無數傑作的影迷寶島,找到下一步作品的創作靈感,完成劇本。但在到處都能見到電影大師過往風采的柏格曼之島,這對夫妻的關係卻逐漸出現分歧,克莉絲只能陷入了她所的創作世界,希望能在故事與故事之間,找到人生的解答...。

名稱|親愛的童伴 Petite maman
上映時間| 2022/05/13(五)
詳請請點擊
每個大人都曾是孩子,誰不想回到過去給予自己還是孩子的父母一些慰藉?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