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篩陽性怎麼辦?居家隔離要幾天?通報SOP懶人包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目前國內疫情仍居高不下,快篩陽性該如何通報?居家檢疫、居家照護、居家隔離要幾天呢?本文一次整理給你看。
文:Bryan
做完快篩之後呈現陽性怎麼辦?快篩陰性可以直接丟掉嗎?以下整理幾項常見問題與流程,同時也呼籲民眾需隨時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態。
「快篩陽性視同確診」適用族群
根據5/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消息,5/12開始以下三類族群如果快篩陽性就視同確診者,分別為:
1. 歸國入境者
正在「居家檢疫」七天期間的快篩陽性者
2. 密切接觸者
因密切接觸確診者而正在「居家隔離」三天期間的快篩陽性者
3. 密切接觸者
居家隔離3天後正在「自主防疫」四天期間的快篩陽性者
5/12起,上述「三類族群」快篩陽性之後的SOP
Q:5/12起,我快篩陽性該如何通報?
A:上述「三類族群」快篩陽性的確診者應留在家中不可外出,並透過遠距門診醫療(可免費使用24小時視訊諮詢「健康益友APP」或聯繫所轄衛生局安排),請遠距/視訊診療醫師協助評估確認快篩陽性結果,如快篩陽性者及醫師對評估陽性結果達成共識,則由此醫師所屬醫事機構進行通報,並由系統自動研判為確診個案。
確診個案後續將由地方政府衛生局依確診個案分流收治原則,安排於住家「居家照護」或其他指定處所進行「隔離」或「隔離治療」。
Q:5/12起,快篩陽性之後我還要居家隔離幾天?
A:上述「三類族群」快篩陽性的確診者並非屬於「居家隔離3+4」,而是「居家照護的居家隔離7+7」,屬於「居家照護」的範疇,所以要7天+7天。也就是前7天為「居家照護的居家隔離」、後7天為「居家照護的自主健康管理」。
Q:5/12起,快篩陽性之後,我還可以做PCR確認嗎?
A:可以,快篩陽性者或評估醫師,如果對於快篩陽性結果未有共識或有疑義,仍可通知衛生局安排PCR採檢。
居家檢疫、居家照護、居家隔離要幾天呢?
1. 歸國入境:「居家檢疫 7+7」
居家檢疫7天+自主健康管理7天。
2. 自己確診:「居家照護 7+7」
居家隔離7天+自主健康管理7天。(原本為10+7,自5/8起居家隔離從10天改為7天)
3. 密切接觸:「居家隔離 3+4」
居家隔離3天 + 自主防疫4天。同住者確診或頻繁接觸確診者,但自己快篩陰性則需 「居家隔離3+4」(自5/12起,3+4此7天期間若快篩陽性視同確診,確診隔天起進入「居家照護7+7」狀態)
請注意,確診者「居家隔離」為7天、密切接觸者被匡列的「居家隔離」則是3天,兩者皆稱為居家隔離,但天數不同,請注意勿混淆。
5/12起,所有快篩陽性、快篩陰性的處理流程
狀況1:快篩陽性,且正在居家隔離 or 自主防疫 or 居家檢疫期間(即文章第一段所述三類族群)
(1) 5/11以前:先解除電子圍籬
請先聯絡衛生單位解除電子圍籬,並配戴好口罩,速至鄰近採檢院所進一步檢測。使用過的快篩採檢器材需用塑膠袋密封包好,一併攜帶至鄰近採檢院所,交給院所人員。
(2) 5/12開始:改使用健康益友APP遠距門診
同最上方文章所述,5/12起快篩陽性視同確診,並透過遠距門診醫療(可免費使用 24 小時視訊諮詢「健康益友APP」或聯繫所轄衛生局安排),請遠距/視訊診療醫師協助評估確認快篩陽性結果。
如快篩陽性者及醫師對評估陽性結果達成共識,則由此醫師所屬醫事機構進行通報,並由系統自動研判為確診個案。快篩陽性者或評估醫師,如對於快篩陽性結果未有共識或有疑義,仍可通知衛生局安排PCR採檢。
狀況2:快篩陽性,但未在居家隔離 or 自主防疫 or 居家檢疫期間
(1) 戴口罩、勿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如果非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自行在家快篩而測得陽性結果,需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儘速至鄰近的社區採檢院所進一步檢測。
(2) 攜帶快篩採檢器材
記得將使用過之快篩採檢器材用塑膠袋密封包好,一併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交給院所人員。
請注意,由於近期確診者眾多,考量醫療資源珍稀,請快篩陽性者再去PCR篩檢站。
狀況3:快篩陰性,持續自我健康檢測
(1) 持續防疫
雖是陰性,但請持續遵循指揮中心的防疫規範,做好個人防護與社交距離,持續自我健康管理。
(2) 快篩試劑勿亂丟
採檢完之家用快篩試劑及試劑棒勿任意棄置,請以塑膠袋密封包好,以一般垃圾處理。
本文經職場熊報Bear Times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 【快篩試劑地圖】各縣市快篩實名制販賣地點一次查
- 快篩哪裡可以做?公費快篩試劑怎麼領?全台社區PCR篩檢站查詢、衛生局電話懶人包
- 「快篩陽性視同確診」估5月中旬上路,產險業者傾向防疫理賠需附醫師診斷證明
- 【PCR檢驗地圖】哪裡可以做PCR核酸檢測? 各縣市醫院、診所一次查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溫偉軒
核稿編輯:翁世航
城鄉均好、全民均享的理想生活,就用科技來實現吧——你需要的健康照護服務,現正上線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後疫情時代,零接觸服務的需求,使得智慧科技的角色愈發重要,智慧城鄉計畫與先進醫資共同推動人工智慧影像辨識技術,擴大既有的共照雲服務,協助民眾獲知疫情訊息,為民眾建立個人自主健康照護服務。
在科技不斷進步的過程中,許多過去不存在的工具,到今日已成為現實。2008年「智慧地球」的概念出現後,全球便開始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臺灣向來以科技之島自居,自然也不例外。在政府多年來力求數位轉型的政策下,臺灣進入了「智慧城鄉」的時代;所謂智慧城鄉,是運用大數據、物聯網、AI人工智慧等科技,串連市民、產業與地方,以創新的方式讓彼此有效溝通,並針對地方的特色和需求提供客製化服務,進而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質。
把問題當作燃料,用科技強化服務力
然而,城鄉發展必然會有不均的問題,藉由科技介入、釐清現實痛點的立意雖良善,卻也無法忽視城鄉間的數位落差。在偏鄉地區因為人口流失、高齡化、科技產品使用率較城市低,數位化的腳步自然較為緩慢,向來是各項服務設施鞭長莫及之處。
先進醫資從2018年開始,在經濟部工業局「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計畫」的支持下,在高雄、屏東與澎湖發展「雄健康打造智慧樂活社區共照應用服務」(以下簡稱「雄健康」)。當時總經理黃兆聖就非常清楚,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資源不足、人力不足、缺乏回饋三大問題,而數位化、智慧科技等創新力量,正好可以有效的連結偏鄉生活需求與痛點,讓在地化、客製化的服務與設施,全面提升民眾的醫療照護品質。
用最體貼的科技,讓照護範圍沒有邊界
「雄健康」計畫的目標,是在衛生所、醫療院所、長照據點、社區活動中心及商業通路等多元化的據點,設立「智慧健康照護站」,提供血壓機、血氧機、血糖機等生理量測設備的整合服務,同時還支援多種身分識別登入、數據隨身、遠距諮詢、銀髮族健康管理量表等功能,讓市民可以依自己習慣的生活圈,就近接受基礎的照護服務,並且養成定期自主量測的習慣。這些健康紀錄將會上傳雲端、整合數據,不只可以將結果傳送給自己作為提醒,在民眾實際就診時,也能成為醫生評斷的參考,協助醫護人員及早發現異常或是調整用藥,大幅降低醫療資源及人力不足的問題。
同樣對提升醫療資源與人力應用效率有幫助的還包括「雄健康」計畫中的客服機器人腳本。這個功能是針對不同客戶需求,開發多達50種服務的腳本客服機器人,用來即時解決民眾常見的健康問題。只要民眾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疑慮,就可以詢問線上客服機器人,並獲得最初步的協助。最重要的是,這個客服機器人以國人常用的社交軟體LINE作為平台。有鑒於LINE的普及率高,使用者無需重新下載及適應新軟體,對年長者來說更是友善,使用意願便明顯提高,如此一來,為民眾所建立的個人自主健康照護服務,就這樣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來了。
立基於「雄健康」在高屏地區和澎湖的發展十分順利,2021年開始便積極與臺南、臺中、高雄、屏東、金門地方政府合作,務求達到更深入、體貼的服務,發展出獨特的「健康共照雲」系統。
靈活因應疫情變化,滾動式修正共照雲服務
原本是為了打造數位醫療照護服務而發展的共照雲,參考了「雄健康」所建立的數位化照護服務內容,同樣使用LINE作為平台,目標同樣是為了解決偏鄉資源和人力不足的問題。沒想到今年五月,在傳染力更為強大的Omicron變異株的肆虐下,疫情擴散迅速,臺南市共照雲的發展也臨危受命,在短短五天之內將服務上線,主要協助民眾獲知疫情訊息、確認自身狀況,另外也提供下載居家隔離單、施打疫苗、申請補助等服務內容。在疫情猛烈的攻勢下,共照雲成為市府、醫療院所與民眾溝通、解惑的最佳橋樑,甚至做到AI快篩辨識服務,協助許多臺南偏鄉地區的民眾不需冒險接觸人群,線上就可以判斷是否確診,後續再由醫療人員介入協助,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擔心和移動。
同時,客服機器人,也在疫情期間提供了最佳輔助。在衛生局、先進醫資和醫療院所的共同努力之下,不斷地優化、精進客服機器人腳本。無論市民為確診者、居隔者、密切接觸者⋯⋯盡可能讓每一個人都能在機器人的服務中,找到問題的解答。臺南市衛生局長許以霖表示:「對抗疫情,臺南市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讓就診人數維持在醫療量能之下。客服機器人的出現,減輕了醫護人員疲於接電話、回答民眾問題的瑣碎流程,更能專心在照顧中、重症患者,在疫情大爆發期間不至於崩潰,如此才能真正守住所有市民的健康。」
當然,疫情是一時的,市民的健康才是長久的,「健康共照雲」的目標,是希望可以透過民眾健康紀錄的數據化,成為日常自主照護的重要幫手。下一步,先進醫資希望能跨縣市留存健康資料,成為全國性的第一線照護服務。而這些數據,都將成為中央和地方政府參考的基準,以便未來做到精準打造各縣市的特色照護服務。
以人為本,發展城鄉均好的未來
在2025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前提下,如何幫助國人健康、安心地迎向老年,已是國家與全民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與此同時,臺灣也是一個充滿創新能量、技術發展快速的地方,所以過去所面臨的困難,今日已可以透過科技來解決。
「智慧城鄉計畫」從2018年起,持續針對地方需求,鼓勵業者提出新興解決方案,在推動健康領域方面,不僅是智慧照護,包含遠距醫療、健康量測、智慧運動以及登革熱防治等,都秉持著以人為本的初心,以科技的力量來照顧臺灣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透過政府和企業攜手合作,協助地方數位轉型,並降低城鄉之間的落差,共同建立一個城鄉均好、全民均享的理想未來。
經濟部工業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