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紙產業大爆發:外傳元太攜手蘋果搶iPhone多螢幕商機,友達推出膽固醇液晶技術投下業界震撼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元太科技告訴《關鍵評論網》,他們和友達是夥伴關係,未來元太將攜手友達,一起共創電子紙市場,在過去已經有許多成功合作的案例,包含:開發以有機薄膜電晶體(OTFT),可以應用於穿戴式裝置、智慧服飾等產業,利於拓展更多終端產品。
近年來淨零碳排(Net Zero)趨勢席捲各國,電子紙具即時變換、省電等特性,各類應用逐漸受到市場重視,各式應用百花齊放。其中包含電子紙的領導廠商是元太科技(E lnk)外傳將和蘋果(Apple)攜手打造iPhone打造電子紙次螢幕;而顯示器大廠友達亦宣告重返電子紙戰場,也替產業投下震撼彈。
電子紙應用翻倍,今年出貨有望到達4億片
截至今(2022)年4月已經有119國響應於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其中,在格拉斯哥氣候協議(Glasgow Climate Pact)決定了階段性的重要任務。
該協議具體揭示2030年前強化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如甲烷)減量行動,完成巴黎協定規則書制訂:國際碳市場規則,要求參與國家提交長期低碳發展策略,減少燃煤與淘汰化石燃料補貼。
過去節能減碳多流於「紙上談兵」,現在則有了明確的時間表以及碳交易的規則,無疑成為推動綠色產業的一大助力。然而,這股熱潮也燒到了傳統造紙產業,「電子紙」應用開始水漲船高,其中最令產業訝異的就是「電子貨架標籤」(ESL)。
據市調機構洛圖科技(RUNTO)資料顯示,去(2021)年全球,電子紙標籤模組出貨量達2億片、年增約15%,今年則有望出貨翻倍至4億片。
會有如此驚人的成長率並非偶然。元鑫證券投資顧問告報指出,電子貨架標籤慢慢成為零售端促銷廣告的最佳選擇,除了電子紙擁有超級低耗、180度廣角,還有可以選擇豐富色彩的特性。
此外,零售商還可以「無線即時」更新標籤,省下印刷的成本,更無需部署人力更換紙張,這代表可以減少經常性支出;而電子貨架標籤,還能依照零售商選擇,顯示商品成分、來源、匯率變換和庫存等資訊,應用層面相當多元。
目前,元太科技是全球電泳式電子紙顯示技術(ePaper based on Electrophoretic technology)的領導開發商與供應商,囊獲電子紙9成市占率,集團毛利率也從2017年穩定爬升,站上4成;EPS去年也達到4.53元,創下十年高點。
相形之下,傳統顯示面板產業受到中日韓供給影響,市況總是漂浮不定;反而,電子紙十年磨一劍出貨量節節攀升,隨著產業趨勢,需求亦衣百花齊放。
面對市況轉佳,同時也有越來越重量級大廠加入戰局,面板大廠友達(AUO)於2022 Touch Taiwan智慧顯示展中就攜手虹彩光電、冠捷科技(TPV)推出膽固醇液晶顯示技術(CLCD),進軍電子紙市場。
其實,膽固醇液晶技術並非新技術,早在十多年前友達就已經跨入電子紙產業,但是受到面板本業虧損嚴峻,同年將電子紙公司「達意」以15億元出售予元太。
友達重返電子紙戰場,元太跨域吃蘋果
如今,友達重返戰場,展出採用膽固醇液晶技術的7.9吋反射式顯示器,擁有和電泳式電子紙顯示技術相同的特性,能夠大幅降低耗電量,也不需使用彩色濾光片、偏光片等。
友達甚至強調,飽和度優於市售彩色電子紙,未來將可應用於教育市場及戶外公共顯示等領域。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23日在台北舉辦「陳澄波全集」出版完竣發表會,現場並與友達光電合作,以先進抗反光技術(Advanced Reflectionless Technology)螢幕面板擬真還原已故畫家陳澄波代表作「阿里山之春」。中央社記者趙世勳攝111年3月23日
對此勁敵,元太科技董事長的李政昊心中已有底。去年他向《遠見雜誌》預告:「那是不同的技術,其實也代表市場夠健康,大家願意投進來。一個人跳舞跳得好累了,大家一起,市場才能做大,更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一直往前走。」
元太科技告訴《關鍵評論網》,他們和友達是夥伴關係,未來元太將攜手友達,一起共創電子紙市場,在過去已經有許多成功合作的案例,包含:開發以有機薄膜電晶體(OTFT),可以應用於穿戴式裝置、智慧服飾等產業,利於拓展更多終端產品。
《遠見雜誌》分析,元太為首的電泳式技術,與目前友達主導膽固醇液晶的兩大主流是目前兩大主流;膽固醇技術發展彩色顯示較早、且更新速度進展快,不留殘影,但是有可能更耗電。
然而,元太電泳式技術在彩色顯示市場已經佔有一席之地,已經突破電子墨水彩色化瓶頸,也針對不同彩色顯示技術,開拓了相當多的應用,這也是固醇液晶技術最大的軟肋。
例如元太於今年1月6日攜手德國汽車大廠BMW,展示採用其電子紙技術的概念車款「BMW iX Flow」,因為電子紙包覆車體,只要按一下按鈕,車身能瞬間變色,兼具時尚與環保概念,成為產業討論焦點。
還有,根據《經濟日報》引述業界人士指出,未來蘋果可能攜手元太,在iPhone背面搭載2塊電子紙打次螢幕,加上原本的正面主螢幕,成為多螢幕iPhone為產品做出突破;業界研判iPhone電子紙次螢幕訂單由「元太獨拿」,將成為助攻集團成長動能。
同時這也宣示了,就電子紙產業而言,其技術已經從電子閱讀、電子標籤中跨到了不同的領域,像是汽車產業、工業以及更多消費性產品等,這些創新的應用發展,未來都將成為電子紙發展的重要利基。
延伸閱讀
- 行政院會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分階段徵收碳費,在野黨與環團批:給企業減碳優惠太多
- 晚其他國20年,印度宣布「2070完成淨零碳排」為何仍是COP26最大亮點?
- 詹順貴:肯定政府公布「台灣2050淨零碳排路徑」,但仍有這11點缺失亟須補強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