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勝利日普亭要的是一場秀,西方則拒絕俄羅斯對歷史與秩序的篡改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俄羅斯官方賦予5月9日的意義:俄羅斯土地上的人們愛國大團結、擊敗納粹解放了歐洲。如今解放烏克蘭東南部,就是紀念二戰的最好行動。而對法德與整個西方來說,歐盟的團結與國際制裁,等於拒絕俄羅斯對歷史和秩序的篡改。
5月9日二戰勝利日,對歐洲而言是大日子。很多人擔心今天普亭會趁著大閱兵,一口氣升級到核戰爭摧毀全世界。
其實不會發生核戰爭,至少今天不會;就算發生了,俄羅斯並沒有足夠力量摧毀全世界。不過俄軍可以摧毀馬里烏波爾。亞速鋼鐵廠早已是靠著信念與奇蹟在支撐,前兩天平民撤離之後,廠裡只剩那些「可惡的納粹」,殺掉納粹最能彰顯俄羅斯的正義與仁慈。
這類修辭聽起來很荒唐,卻是真的。今天凌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還在宣傳頓巴斯有多少人民自願逃難到俄羅斯。這次俄軍要用俄羅斯人民的善意,清洗被納粹再度污染的「新俄羅斯」土地,俄軍根本是正義之師。
這就是俄羅斯官方賦予5月9日的意義:俄羅斯土地上的人們愛國大團結、擊敗納粹解放了歐洲。
如今解放烏克蘭東南部,就是紀念二戰的最好行動。
普亭的秀,俄羅斯的美夢
俄羅斯的勝利日紀念活動,始於蘇聯時代,1995年葉爾欽也復刻了這項紀念傳統。但到了2008年,普亭把勝利日轉變成展現肌肉的場合,而且俄羅斯也是在2008年入侵南奧塞提亞,與喬治亞打了一仗。
克里姆林宮要的是一場秀,一場讓俄羅斯能暫時填補對領土貪婪胃口的精神饗宴。如果克宮判斷局勢應該升級,那5月9日這天還會下達某種規模的動員令,用來確定頓巴斯到赫爾松的領土控制權。
當然啦,不需要被俄羅斯自稱正義之師的政治修辭迷惑,5月9日在國際現實意義上是恫嚇。「看看我有核武跟大軍,提醒一下二戰死了那麼多人,你們西方人最好不要越線。」
西方人當然不會越線,沒人想逼普亭做出更瘋的事,而且烏克蘭代理人打仗打得很出色。西方軍援一天一天送到前線,普亭裝睡不醒的時間也剩不多了。
西方會更加緊整合,未來幾年持續轉型陣痛
5月9日這天,也是馬克宏連任成功後的第一次出訪,目的地正是柏林。
世人把重點擺在馬克宏致力歐洲一體化的立場,但這趟出訪不論政治意義或歷史象徵性都很強烈。柏林是昔日納粹帝國的中樞,德法和解才是真正讓歐洲停止大戰轉向和平的歷史主場。
對德法與整個西方來說,歐盟的團結與國際制裁,等於拒絕俄羅斯對歷史和秩序的篡改。
烏克蘭、喬治亞正在走加入歐盟的流程,瑞典與芬蘭準備加入北約。在義大利鼓吹下,阿爾巴尼亞和北馬其頓可能很快開啟入歐盟談判。俄羅斯威脅刺激了歐盟與北約的更擴大,甚至讓西方開始思考把印太與歐洲安全整合在一起的方法。
西方各國心知肚明,即使普亭垮台,俄羅斯也會繼續存在,能源問題也會繼續困擾歐洲。要解決這些問題,只能拋開各自的歷史矛盾,即使是德國法國也必須擱置嚴重的反英美心結。
在「反俄」大前提下,歐洲會更擴大、更親英美,更親英美如今意味著開始「反中」。為了反對中俄軸心,歐洲也變得更親印度、日本、韓國、澳洲,以及台灣。只有滿足印太主要行為者們的政經需求,才能向英美證明歐洲在廣泛安全議題上的忠誠。
但從歐洲擴大的角度看,這也是歐洲的隱憂。許多東南歐國家財務不佳、宗教紛亂,無力抵抗中國債務陷阱,也拒絕不了俄羅斯和土耳其的影響力。雖然馬克宏會繼續朝向歐洲一體化之路,但國境、族群與宗教邊界的縫合,能源與產業鏈的轉型,實在千難萬難。
延伸閱讀
- G7會議擴大對俄制裁:日本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但歐洲國家對能源抵制反應不一
- 美國第一夫人吉兒拜登突訪烏克蘭,澤倫斯基發表二戰紀念日演說:「邪惡回來了」
- 撤出亞速鋼鐵廠的烏克蘭平民:在地堡苦熬兩個月,這片天空如同和平一樣遙不可及
- 烏克蘭並非俄羅斯與西方一決雌雄的「主戰場」,更像是俄版印太戰略的「訓練場」
- 俄烏戰爭第二階段:烏克蘭不再是單純的防守方,得面臨挑戰更大的收復失土任務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Ep1:氣候變遷引發飢餓浩劫,我們如何即刻救援?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直播節目,由李漢威、蔡尚樺聯手主持,與資深媒體人范琪斐對談,帶領觀眾一窺全球正面臨的嚴重氣候變遷、迫切的糧食危機,以及世界展望會在全球各地展開的救援任務。
於5月3日首播的《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直播節目,由李漢威、蔡尚樺聯手主持,與資深媒體人范琪斐對談,除了帶領觀眾一窺全球正面臨的嚴重氣候變遷、迫切的糧食危機,也帶觀眾認識世界展望會在全球各地展開的救援任務,並邀請各界一同付出行動,與世界展望會一起集結眾人之力、力挽狂瀾,守護飢寒交迫的社區家庭與兒童,同時醫治急需挽回的自然環境。
人類生活正備受考驗,而此刻的我們仍有機會扭轉命運。
全球氣候變遷,引發嚴峻糧食危機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目前全球約有40%人口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且約有33~36億人正生活在極易受到氣候變遷衝擊的環境中。當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嚴重,人類與其依存的生態系統所要承擔的風險也就愈來愈高。
而全球極速暖化、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象,也引發物種滅絕、蟲媒傳染病、生態系統崩潰、致命熱浪、缺水和農作物減產等後果。事實上,在NASA最新的研究也表示,最快在2030年,氣候變遷就會影響全球玉米和小麥的生產;而這項結論,也呼應了聯合國IPCC發布的《氣候變遷與土地報告》。如果不採取有效的因應措施,到了2050 年,氣候變遷將導致全球糧食產能下降5~30%。

當家庭受困於飢餓,最大的受害者竟是兒童

氣候變遷導致乾旱造成農作物歉收,或是洪水沖毀農作物及房屋,導致資源更少,導致部落間及國家間為了爭奪資源而爆發衝突。更令人難過的事實是,兒童是對氣候影響最小的族群,卻是氣候變遷下的最大受害者。
由於在家庭生計捉襟見肘時,某些脆弱地區的家長,往往將童婚視為撫養子女的唯一辦法;此外,還可能迫使兒童從事危險的勞動工作以協助生計,卻讓他們處於剝削和虐待的嚴重危機。家庭暴力、人口販賣、童婚以及童工問題等,種種暴力不但嚴重影響脆弱兒童的身心狀況,也剝奪了兒童的基本權利與未來前途。
此外,來賓范琪斐也強調,氣候難民、飢餓危機已是現在進行式,且正在擴大蔓延中。當災難發生,首當其衝的是弱勢國家、弱勢人民,以及老弱婦孺等弱勢族群。這些處於社會底層的弱勢兒童,背負著悲慘命運,令人不忍卒睹。然而,除了感到悲痛沈重以外,我們也要知道自己是有能力做出改變行動的人。

世界展望會人道救援三大策略-緊急回應、調適、減緩
「一個地區的糧倉受到影響,生活在地球村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共同承擔。」氣候變遷造成的毀滅性後果,迫使流離失所的人數創歷史新高,全球正在與本世紀最嚴重的飢餓危機抗戰,而你我都肩負起一定的責任。
例如:人道救援第一線的世界展望會,總是在第一時間搶救因遭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區域和家庭,並針對緊急程度分別訂定短、中、長期的執行策略,恢復家庭與社區生活的韌性,提升居民災變的應變力與經濟彈性,以及促進兒童的長期福祉與發展。具體來說,世界展望會三大行動策略,包括:
- 緊急回應:世界展望會首先提供挽救生命的急迫性服務。例如:供給糧食、臨時居住所、乾净飲用水、簡單醫療設備,以及心理支持。
- 調適:世界展望會與當地社區一同尋求能有效減少氣候變遷危害的策略和措施,以事先預防的措施,減少損害、提升韌力,並開發有益當地生計的機會。
- 減緩:主要是針對溫室氣體減量,規劃長期措施。例如:透過減少排入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或將溫室氣體以吸收儲存的方式,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含量,以推遲、甚至避免氣候變遷發生,降低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例如:在世界展望會的宣導下,當地居民改為使用低耗能爐具,取代傳統用大量燒木頭;或是運用生質沼氣煮飯系統,善用農業廢棄物、動物糞便產生沼氣,進而轉化成燃料,減少多於碳排。另外,世界展望會也會幫助地區建設太陽能等再生能源。

若不立即作出改變行動,災難將迅速蔓延至全球各個角落,別等到發生到我們身上時,才後悔莫及。
為孩子迎戰氣候變遷!飢餓三十救援專線:(02)8195-3005 即刻救援動起來

關於《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
由《國際大風吹》李漢威、金鐘主持人蔡尚樺聯手主持,每集《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直播節目將邀請重磅來賓,帶大家深入淺出、探討急需人們重視的國際議題,並呼籲各界付出實際行動,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展開即刻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