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點還沒下班要不要團購下午茶?阿根廷人會告訴你要,享受你的「梅林恩達」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阿根廷人們一天習慣吃四餐,其中歷久不衰的午茶時光「梅林恩達」(merienda),正反映出當地人的社交模式和時間管理。而這原先是羅馬帝國的軍事用語,給士兵們在中午後吃的食物「merenda」,這個用詞又和拉丁文的動詞「merere」有關,意思是「你值得」或者「經過努力獲得」的食物。
晚食,是我在阿根廷經歷最大的文化衝擊之一。下午7點,工作完成得差不多了,我闔上筆電想著來準備晚餐。拿起鑰匙準備出門買菜時,阿根廷室友一臉疑惑的看著我,「你要現在吃晚餐?現在才7點耶!」
7點,台灣普遍的晚餐時間,在阿根廷是一個尷尬的時間──叫外送的app要7點45分後才可以點餐,餐廳更晚,多半晚上8點才開門。但這對阿根廷人來說還是太早,10點才是餐廳的尖峰時段。不趕時間,這裡的人可以一直吃到凌晨餐廳打烊。
為什麼可以撐到晚上10點才吃晚餐,中間都不會餓呢?「梅林恩達」(merienda)就是答案!「梅林恩達」直接的翻譯就是「午茶」或「午食」,在阿根廷,人們習慣在晚餐以前,下午5點左右吃點小東西──真的就是小東西,一塊阿根廷牛角麵包(medialuna)配咖啡,頂多兩塊,不能再多了。
「梅林恩達」這個詞,其實最早是羅馬帝國的軍事用語,給士兵們在中午後吃的食物「merenda」,這個用詞又和拉丁文的動詞「merere」有關,意思是「你值得」或者「經過努力獲得」的食物。
梅林恩達被當成午茶,最早是出現在16世紀的西班牙,並在18世紀蔚為風氣,後來傳到墨西哥、古巴、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和烏拉圭這些前西班牙殖民地的拉丁美洲國家,這些國家直到今天,也一定程度的保存這個晚餐之前來點小點心的傳統,不過吃些什麼、或者有多普遍就因地而異了。
Need a break?... #churros with #chocolate #Spain #food #travel #merienda pic.twitter.com/aaTM59X1fu
— A Taste of Spain (@atasteofspain) May 2, 2022
阿根廷的「四餐文化」
我在網路上讀到,在一些地方,像是「merenda」的發源地義大利,這個傳統正在消失,唯一還在下午吃零食的,是那些把Nutella巧克力榛果醬加在麵包上一起吃的孩子。
不過在阿根廷,梅林恩達的文化仍然歷久不衰。研究飲食的阿根廷人類學與符號學家卡莉娜(Carina Perticone)告訴我,梅林恩達和阿根廷的「四餐」文化息息相關:早餐、中餐、梅林恩達和晚餐。
「阿根廷人不怎麼吃早餐,我們幾乎只喝咖啡。現代人中餐也吃得比較趕,份量越來越小,到下午5點就餓了,這時就需要梅林恩達!梅林恩達其實份量不多,大概一杯咖啡配餅乾、甜麵包,但可以讓你下班以後撐到晚餐時間。」卡莉娜說。
卡莉娜說,在阿根廷,梅林恩達不只是吃而已,還有它的「社交意義」──「梅林恩達對小孩來說很重要,下午5點放學後,媽媽在家準備梅林恩達等你回家,你會邊喝巧克力牛奶配餅乾,邊和媽媽聊學校發生的事」。而對大人來說,這邊的上班族多半5─6點下班,正好趕上6點的happy hour,可以和同事邊吃點小東西邊聊天。
比較特別的是,梅林恩達也是阿根廷女性第一個可以名正言順外出吃喝的社交活動。卡莉娜說在19世紀的布宜諾斯艾利斯,上流階級的婦女如果被看到一個人坐在咖啡廳裡、身邊沒有先生陪伴會被認為是不好的行為。於是透過梅林恩達時間,貴婦們可以到專門給女性的咖啡館、茶館(茶葉也差不多是在19世紀傳到阿根廷,自此喝茶吃蛋糕的英式下午茶文化開始在上流社會盛行),享受難得不被先生、不被家庭攪擾的「me time」。
Tertulia en el salón de una familia paqueta y cuturraca del Buenos Aires de 1831, según la contemporánea visión pictórica de Charles Pellegrini. pic.twitter.com/OFcxqtCAQl
— Buenos Aires en el recuerdo (@BsAs_recuerdo) July 17, 2019
梅林恩達反映出阿根廷人的「時間管理」
我想到在台灣,同事間一度很流行的168斷食法,在早上10點吃過早餐後,必須趕在下午6點以前吃完晚餐。阿根廷人又要梅林恩達、又要吃晚餐的飲食習慣簡直和我認知的醫學建議背道而馳。
我曾問當地的朋友,一天這麼多餐、晚餐又這麼晚吃,這樣對身體難道不會不好嗎?當地朋友很不好意思的說,「對,我想這是阿根廷的文化,我們很晚吃晚餐」。朋友說,因為習慣晚吃,阿根廷人出國旅遊時晚上常常找不到地方吃飯(有些國家餐廳沒開這麼晚的)。她說她會盡量「早點吃」──但她的「早點吃」大概是晚上八點半以後。
只不過在阿根廷,人們晚餐吃得晚倒不是因為先吃了梅林恩達,搞得晚餐吃不下,阿根廷人晚吃晚餐,也和西班牙的晚食文化有關。
西班牙晚餐時間通常是晚上10點,除了是因為在1940年,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為了表達對納粹德國的支持,決定採用中歐時間、將西班牙時間調快一小時,自此改變了西班牙的時區,另一個比較實際的原因是西班牙比較晚天黑,晚一點吃飯也是合理的。
阿根廷也是。在這裡,除了冬天晚上6點天黑以外,夏天有時9點天還是亮的,所以也跟著西班牙晚吃晚餐的傳統。而晚吃的好處是,不用一下班就急著張羅食物,在工作結束和晚餐開始之間,你可以多花幾個小時做別的事,比如和朋友一起享用梅林恩達。
有人說比起食物本身,吃這件事,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滿足,是辛苦過後的慰藉,我想這正是阿根廷的梅林恩達和四餐文化所傳遞的。
畢竟一早睡眼惺忪的匆忙上工,那時吃的是能夠幫助醒過來的咖啡;中午在工作中進食,吃的是早上工作的收尾、下午工作的開始。從梅林恩達開始才是迎接下班後的生活:先給自己一點糖分激勵,辛苦了一天的你「值得這個」,然後到晚餐以前可以去慢跑、或者趕一場電影。不用報復性熬夜,還沒吃晚餐以前,一天還在繼續,一天還長。
和英式下午茶常見的司康配茶不太一樣,以下介紹幾種阿根廷梅林恩達的常見選擇:
- 阿根廷牛角麵包(medialuna):這是阿根廷最常見的早餐或午茶選擇。和法式可頌層層酥脆的口感不同,阿根廷牛角麵包咬起來比較紮實,比起酥皮更接近麵包的口感,通常在表面塗上薄薄一層的蜂蜜糖漿。
- 瑪黛茶(maté):瑪黛茶是一種傳統的南美洲草本茶,這是阿根廷梅林恩達與西班牙最不一樣的地方,在西班牙人到達南美洲之前,原住民就已經在喝這個飲料了。將巴拉圭冬青乾燥的葉片浸泡在熱水中,泡出來的茶湯就是瑪黛茶。喝瑪黛茶完全是一種社交儀式,在公園常看到人帶著保溫瓶裝著熱水,拿著一杯瑪黛茶與朋友共享,就是「一人一口感情不會散」的傳下去(連吸管都不用換),不過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這樣的共享曾經稍微暫停。
- 去邊三明治(Sándwich de miga):這種三明治只使用麵包柔軟的內部,不使用麵包皮,麵包薄片加上薄薄的起司或火腿、蛋沙拉、番茄、鮪魚或生菜,不過這對一人份的梅林恩達來說有點太多,在阿根廷比較是慶生或宴會時才吃的食物。
- 阿根廷巧克力派(Alfajor):台灣的朋友可以想像LOTTE黑巧克力派的口感,但LOTTE巧克力派皮比較膨,阿根廷Alfajor口感更紮實、也更甜,裡面通常是加焦糖牛奶醬(Dulce de leche)。台灣有鳳梨酥評比,在阿根廷許多報紙都會做Alfajor評比,每個阿根廷人心中都有自己的Alfajor排名,是當地非常受歡迎的零食,從中國超市到咖啡廳都有賣,建議服用時一定要配溫開水(或咖啡熱茶解膩)。
延伸閱讀
- 大概就像台灣人半夜想吃鹹酥雞一樣,阿根廷則是冰淇淋:4家各有特色的冰淇淋店
- 你知道何時開始,但不知道何時結束:為何西班牙人老愛把一頓飯從中餐吃成晚餐?
- 《餐桌上的韓國人》:到十九世紀末才定調的「甜點」概念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楊士範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