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25年前日本駐秘魯大使官邸人質危機,至今為何仍是「危機處理」經典教材

25年前日本駐秘魯大使官邸人質危機,至今為何仍是「危機處理」經典教材
危機期間負責協調物資的秘魯紅十字會負責人|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情報蒐集能力不足的安保痼疾,在秘魯人質危機暴露出來。而這也是為什麼,發生25年前的日本駐秘魯大使官邸人質危機,仍然使今日的日本輿論、安保官僚跟研究者無休止的從中反省、探討的原因。

根據媒體報導,4月22日,出身左派的秘魯總統佩德羅・卡斯蒂約(Pedro Castillo)出席日本駐秘魯大使官邸人質危機落幕25周年紀念儀式時;因為致詞被認為同情參與劫持的圖帕克・阿馬魯革命運動游擊隊,引發當時參與解救行動的軍方特種部隊退役成員不滿,多人當場退席以表達對卡斯蒂約總統發言的不滿。

而同一時間的日本輿論,也熱議這場發生在25年前的人質危機事件。不少當時參與其中的外務省、警察廳官員都不斷的反省、思考這場人質危機事件對於日本危機處理機制跟情報體系的衝擊。

AP97010902477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圖帕克・阿馬魯革命運動的旗幟

日本駐秘魯大使官邸人質危機概述

發生於1996年12月17日的秘魯左翼「圖帕克・阿馬魯革命運動」游擊隊攻佔日本駐秘魯大使官邸引發的人質危機。在經歷126天的僵持之後,1997年4月22日,秘魯總統阿爾伯托・藤森(Alberto Fujimori)親自指揮秘魯特戰部隊發動「查文德萬塔爾」(Operation Chavín de Huántar)作戰。從秘密挖掘的地下坑道攻入大使官邸,擊斃所有游擊隊員並解救所有人質(一名人質喪生),而秘魯政府方面也有兩名士兵殉職。

為什麼這場人質危機事件落幕25年之後,甚至在日本、秘魯政局多次變遷之後,對於日本方面仍然是一個必須不斷從中汲取教訓的課題?這就要從當年日本方面如何應對這場人質危機事件說起。

日本政府在應對這場人質危機事件所暴露的問題

當時的日本總理橋本龍太郎在人質危機發生時,雖然立即掌握情況並且跟秘魯政府方面聯繫,但是在後續的因應上暴露出種種問題,這些問題包括:

  • 錯判秘魯總統強硬處理危機的態度

首先是日本政府錯判秘魯總統強硬處理危機的態度。眾所周知,當時秘魯總統阿爾伯托・藤森是日裔移民出身,而且當時日本提供是秘魯最大外援的國家。因此在人質危機發生之後,當日本政府期望人質危機能夠不流血的和平解決時,日方認為藤森總統應該能夠認同日方的想法。

孰知藤森總統在人質危機發生初期,就跟該國國家情報局長蒙特西諾斯(Vladimiro Montesinos)秘密商議,決定採取攻堅處理的強硬態度。面對日方執拗的要求和平解決人質危機,藤森總統索性撇開日本政府自行秘密準備攻堅,直到「查文德萬塔爾」作戰發動前,都未曾對日方透露過相關計劃。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