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高中確診「九宮格匡列」亂象多,學生、家長團體抗議,教育部:放寬給防疫假、不強制要證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於國高中生的「九宮格」匡列方式,許多學生、家長表示不滿,還有國中教師發現,只要班上有學生確診,全班幾乎都會嚇得自主請防疫假,教室鬧空城,校園不久後也將形同「類三級」,只剩下孤單的老師與冷冰冰的遠距器材。
《ETtoday新聞雲》報導,教育部5月7日和指揮中心一起公布新的停課辦法,其中「九宮格」規範引發學生和家長不滿。根據規費,國高中職與確診個案同班同學不須居家隔離,確診個案如「確診前2日內」曾到校上課,確診學生所屬班級之座位「九宮格」同學,實施3天「防疫假」停止到校。
教部不停課學生狂請防疫假,家長團體:易淪於形式化、象徵性制度
對於教育部新的停課標準,學生、家長團體紛紛表達意見及不滿。
《今日新聞》報導,台灣青年民主協會5月8日晚間在CROSSROAD跨世代倡議平台提出「教育部應檢討九宮格匡列法,並從寬認定防疫假」提案,彙整學生3項不滿意見,包含「九宮格範圍內學生未必風險最高,防疫措施並不實際」、「多項升學考試在即,勿讓學生升學權益受影響」,以及「實施防疫假學生,學習權益可能受損」,呼籲教育部應正視學生的擔憂與不滿。
《中時新聞網》報導,對於國高中生的「九宮格」匡列方式,國教行動聯盟彙整家長意見後表示,多數家長都認為非常的離譜,最親近、最常在一起的朋友往往都不會在九宮格內,而學生明顯從小至上廁所到體育與運動甚至社團補習班,接觸對象都是較親近的朋友,對於這樣的新制容易淪於形式化、象徵性制度,家長對這個新制度非常擔憂。
《聯合新聞網》報導,國教行動聯盟家長部長王瀚陽表示,已有家長替自家國中生請防疫假到暑假,雙薪家庭則是把「防疫假」當一種工具,有顧慮就請個幾天,但也保有送學校的選項。
也有國中教師發現,只要班上有學生確診,全班幾乎都會嚇得自主請防疫假,教室鬧空城,校園不久後也將形同「類三級」,只剩下孤單的老師與冷冰冰的遠距器材。
《自由時報》報導,新北市議員江怡臻表示,九宮格匡列制度引發許多亂象,某高中班級共33名學生,其中1名學生PCR陽性,9名學生快篩陽性,還有1名學生是家人快篩陽性,老師匡列匡了一整晚,匡到哭出來,最後只剩下4名學生和老師沒被匡列,經緊急詢問教育局,才決議全班停課。
雙北、台中自訂規定,與中央不同調
《中央社》報導,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教育部校園防疫的九宮格規範,他已指示當「參考用」,要看實際在班上整個狀況。哪有孩子坐得住,不會趴趴走,不要把很多一個固定化的東西套進來,因為很多應變執行是要彈性處理快速反應。他表示,為孩子健康跟安全,國高中快篩陽個案所屬班級得實施全班3天居家線上教學。
《聯合新聞網》報導,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也說,對國高中學生來說,不能假設都坐在那裡不動,這不是非常合理,加上學生平常互動高,九宮格停課標準的確造成滿大困擾。北市府除九宮格規定外,若同班同學有人確診,並有脫口罩15分鐘以上,就全班停課,北市府基於務實面給予學校很大彈性。
《聯合新聞網》報導,台中市長盧秀燕則表示,全市高中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如有確診個案「確診前兩日內」曾到校上課,全班暫停實體課程三天,國小、國中、高中實施線上教學,形同不甩中央「九宮格」政策;幼兒園則直接停課。對此教育部表示,原則上本部尊重,唯獨要請地方政府做好溝通,以及衍生問題的配套作為。
教育部:放寬給防疫假、不強制要證明
有鑑於「九宮格」匡列方式引起諸多民怨,《蘋果新聞網》報導,教育部9日說明,若是非確診者所屬班級之座位「九宮格」同學,但仍有與確診者有密切接觸的學生(如:下課、體育課、跑班),家長若有相關疑慮,可基於防疫目的為其子女向就讀學校請假。
教育部昨(10)日也正式發文給各縣市政府及教育局,有關高中以下(高中職、國中小及幼兒園)學生請假及相關防疫措施規範,因應疫情及各地區、各家庭面臨的情形不同,家長為子女請防疫假,學校應從寬認定給予防疫假。
新聞來源
- 學生不滿「九宮格停課」要求重新檢討!陳時中:只有一個標準(ETtoday新聞雲)
- 新北:九宮格參考用 國高中快篩陽全班得採線上(中央社)
- 停課新制引發不滿!學生喊話教育部 發起連署一晚就破千(今日新聞)
- 國高中生確診採九宮格匡列 家長喊離譜1500名學生連署反對(中時新聞網)
- 九宮格匡列遭罵翻 雙北、台中不甩(聯合新聞網)
- 准了! 台中市不甩「九宮格」停課新制 教育部:尊重(聯合新聞網)
- 教部不停課學生狂請防疫假 師諷校園將升「類三級」(聯合新聞網)
- 全班33人1確診9快篩陽 九宮格匡列老師匡到哭(自由時報)
- 國高中確診匡「九宮格」亂象多 教部放寬給防疫假、不強制要證明(蘋果新聞網)
延伸閱讀
- 疫情延燒全台15縣市至少200間學校停課,教育部:本週研擬鬆綁相關規定
- 把時間還給學生:教育部宣布9月起高中朝會每週最多一天,早自習、第八節不得考試
- 推動雙語教育:花蓮縣教師甄選「考英語不考專業科目」惹議,教育處回應「複試有考」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2-05-11 輝瑞口服藥Paxlovid與這10類禁忌藥物同時服用,小心引發嚴重反應
- 2022-05-11 公費中藥「清冠一號」大缺貨,黑市喊價高達5000元,衛福部呼籲留給確診者
- 2022-05-11 國高中確診「九宮格匡列」亂象多,學生、家長團體抗議,教育部:放寬給防疫假、不強制要證明
- 2022-05-11 台灣防疫打了八局半的好球,不要迷信無法持續的「清零」自亂陣腳
- 2022-05-10 2款口服抗病毒藥物僅開出3000多人份,醫師:4大問題是關鍵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