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職籃P.LEAGUE+與T1 League應援文化與主客場屬地經營生態比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現行有兩個職業聯盟與一個半職業聯盟共有17支球隊,若要討論主客場經營的話,P聯盟又較T1更勝一籌,這就要從主場配置、球星文化、本土培養等等的面向來討論。
文:林廷燁
台灣在這一兩年以來打造出與以往不同的籃球文化樣貌,除了2020年創建暌違20-30年以來第一個職業籃球聯盟「P. LEAGUE+」之外,更於去年6月左右創立國內第二個職業籃球聯盟「T1 League」。
這兩個聯盟皆打造屬地主義,也就是所謂分明的「主客場制」,藉由球團經營以及行銷操作手法的力量,不但吸引當地球迷進場應援,同時呈現出專屬支持屬地球隊之特定球迷。
這兩個職業聯盟的出現,再加上過去延續至今的SBL非職業聯盟,三個聯盟總共17支球隊共同打造出台灣籃球市場。從外界角度來講,三個聯盟結合打造出的籃球市場確實為台灣運動增添新篇章。
然而目前綜觀來看,我認為各聯盟之間的競爭力出現極大差異,勢必會出現某一個聯盟會被迫淘汰的命運,而首先那個會被迫淘汰掉的聯盟,當然歸屬現今非職業籃球聯盟的SBL莫屬。
畢竟除了以上所提及之多種元素之外,多數在SBL奮鬥之著名球星紛紛加盟職業聯盟,使得SBL成為籃球二、三軍實力的業餘聯盟。籃協對於SBL以極度不用心之卑劣態度的經營,加上每場球迷進場人數與其應援文化熱絡氛圍完全不如其他兩個職業聯盟的情形下走向沒落。
個人可以肯定的是,兩個職業化聯盟的出現,不僅為台灣注入新活力,也為籃球運動文化邁向新篇章。
P.LEAGUE+職業籃球聯盟:台灣籃球市場復甦與應援聲響文化之重現
誠如前面所提,運動文化中的「主客場制」屬地主義的建置成為全球拓展運動文化商業化的基本元素。當中聯盟和球團共同推動地域性的行銷手法,包含電視轉播權的關注,還是招募球星加盟製作商品販賣賺取更多利潤,都是成為熱絡台灣籃球市場的一大步。
今年球季P. LEAGUE+(下簡稱:P聯盟)的各隊主場票房皆開出門紅,包含新竹縣立體育館主場的攻城獅、台北和平籃球館為主場的富邦勇士、新北新莊體育館之新北國王、高雄鳳山主場之鋼鐵人隊、桃園主場之領航猿以及今年新球季改遷至台中洲際迷你蛋小主場的台新夢想家。
雖然全台籃球體育館的數量以及容量人數仍然有限,不過在各球團用心經營打造,以及在比賽中營造強大應援氛圍下,呈現每場都締造滿場的紀錄。這種熱潮完全勝過去年剛成立之「T1職業籃球聯盟」。

《ETtoday新聞雲》先前有撰寫報導此現象:
台灣職籃舞台在2021-22賽季,正式邁入雙職籃聯盟並存狀態,包括邁入第2季的PLG職籃,以及首季上路的T1職籃,兩聯盟正面對決情況下,人氣、票房及討論度都成為比較話題。PLG職籃在上半季6隊主場票房明顯開出紅盤,根據聯盟官方數據,上半季例行賽平均「滿座率」達到81.6%,可說是相當亮眼表現(杜奕君,2022年2月5日)。
去年剛成立之P聯盟,在各球隊用心實行的主場經營行銷,以及高強度球賽內容本質的加持下,塑造出場場滿座的盛況。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球團深耕於專一主場,經由長時間的經營累積下吸引屬地球迷進場應援。至今我們可以看到各隊主場應援聲響文化的建構方式,比起棒球運動來說是較為簡略的。
在球場裡球迷都可以聽到現場DJ主要以播放多樣且讓人感到熟悉的電子音樂,搭配簡單的「防守」、「Defense」,以及球隊相關之簡易口號帶領滿場球迷喊聲。
此外,再加上球迷在口號喊聲的時候並齊敲打加油棒和拍手打節拍,呈現出具有節奏感的應援聲響文化。球賽中的高低起伏,包含球員的傑出表現,以及他們在球場上秀出來的籃球花式技巧,皆使球迷不斷發出應援讚嘆聲。
當裁判做出對主場球隊不利判決,以及對手撞傷主隊球員時,滿場球迷也會以噓聲嗆聲伺候裁判。球迷與DJ所共同塑造出來的籃球應援聲響,讓整座室內場館裡佈滿巨大的應援能量。
儘管近幾年在疫情肆虐的情形下影響各隊主場之票房收入,不過這一年P聯盟各隊確實把屬地主義應援之正面效益徹底展現出來,讓全台球迷以各自居住之城市為認同而支持自家球隊。堅實的粉絲基礎,也讓P聯盟在全台球迷的心目中建立起台灣現今第一職業聯盟的穩固定位。
T1 League:「趕鴨子上架」缺乏新穎手段挖P聯盟牆角
去年6月左右才剛成立的第二個職籃聯盟「T1 League」,被外界主流輿論認為是看到P聯盟的成功,有意在熱絡的台灣籃球市場中分一杯羹獲取利益,想如法炮製以主客場的制度進行職業賽事。
至今比較下來,只有以高雄巨蛋為主場之高雄全家海神隊,在主場應援文化與行銷經營策略上勉強能夠吸引多位球迷進場應援,其他球隊不論是以台南嘉藥科大為主場之台鋼獵鷹、台中台體大之台中太陽、桃園中原大學之雲豹、台北天母之台啤英熊以及與P聯盟一樣在新莊為主場之新北中信特攻,都無法獲得大多屬地球迷之歸屬認同感而進場踴躍應援。

籃球迷不論是藉由電視和自媒體收看賽事轉播,還是蒞臨現場觀看賽事,皆能隱約發現,T1不但在創始之初就被冠上分一杯羹的負面形象(先天不良),各球隊承襲主場行銷經營來增進地主球迷認同的作法也力有未逮(後天不足),導致各隊每一場滿座率以及收視率票房等等都不如隔壁的P聯盟。
其中個人認為T1籃球聯盟風潮持續退燒的主要原因,除了因賽制對洋將使用較為寬鬆,而被貼上「洋將聯盟」的負面標籤,導致本土球員發揮之能力與機會不如P聯盟(P.LEAGUE+)之外,主場場地的挑選與經營,甚至如何獲得多數屬地球迷對地主球隊認同,兩大部分成為最主要的敗因。
在這兩個極大敗因之外,還有其他的問題存在。
首先就是一個縣市竟有兩支職業籃球隊以上作為主場培養地主球迷。例如,新北中信特攻隊與另一個職業聯盟之新北國王隊,都共同以新莊體育館為主場,在兩隊共用一個主場的情形下,當然有P聯盟作為掩護的新北國王隊在經營上能得到更多資源,也能獲得地主球迷之高度認同。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