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警局稱「大麻成癮性僅次於海洛因」,甘安捏?究竟影響成癮的因素有哪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警政機關時常到學校與公家機關等場合進行反毒宣導,這些宣導往往搭配誇大但朗朗上口的標語來達到其嚇阻目的,如同這次台中市警察局被炎上的臉書貼文:「大麻是第2級毒品,成癮性僅次於海洛因」或「一朝涉毒,一生皆輸」,這樣的訊息會使大眾不滿甚至留言嘲諷,是因部份資訊錯誤且並無實證背景支持,更與使用者經驗不相符,有過於去脈絡化之虞。
文:吳秉霖
台中市警察局近期炎上的臉書貼文:「大麻是第二級毒品,成癮性僅次於海洛因」引發眾多網友討論,除了有近2000則轉發,更超過7000則的吐槽留言。

其實不管在媒體或警政系統,我們都可以看到很多聳動的標題來描繪娛樂性藥物,像是「一朝涉毒、一生皆輸;一日吸安、終生難安」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響的標語。好像意味著只要接觸了一次,一輩子都完蛋了。對於這一次台中市政府警察局的貼文,我們想以科學實證來做個回應。
大麻成癮性僅次於海洛因?甘安捏?
確實物質引起的依賴性不同:當你選擇了哪種物質,也選擇了你多容易成癮的可能性。海洛因之所以被稱為「毒品之王」,就是因為它是最容易成癮的物質沒有之一。
在醫學中最具權威性的期刊「刺胳針」在2007年的一篇研究指出,滿分為三分的狀況下,海洛因直接拿了滿分,許多人使用了一次就上癮,成為他們魂牽夢縈的小壞壞。除此之外,古柯鹼、安非他命和K他命也都榜上有名。
但是大麻……?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張圖,在成癮性上,前面還排了一堆人,菸草和酒精都比大麻容易成癮。因此我們可以確定台中市警察局所指稱的「大麻是第二級毒品,成癮性僅次於海洛因」距離事實有段差距。

究竟影響成癮的因素有哪些?
對於媒體與警政單位「一朝涉毒、一生皆輸;一日吸安、終生難安」恐嚇式的標語,很多娛樂性用藥的使用者會不以為然地說:「我用起來也沒事,什麼成癮?那嚨假的啦!」好像媒體所說的跟他們的經驗有些落差。
不過這個落差是怎麼一回事?成癮是真的嗎?一次就會黏住嗎?究竟用多少才會成癮?我們想要嘗試回答這個問題,不過當中的成因可以分成幾個面向來討論,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影響成癮的幾個因素。
一、服用方法:注射>鼻吸>口服
除了服用的次數越頻繁,也就越容易成癮以外,成癮的機率也會被使用的方式所影響。比如說:以針筒直接注射走水路(SLAM),或是用水車鼻吸,都比口服更容易成癮。
怎麼說呢?這和物質多快進入你的大腦會有關。當進入大腦的速度越快,就會產生越大越強烈的作用,帶來更高的快感;但同時,對大腦造成傷害的程度越高,成癮的危險性就越高(High得越快,成癮得越快)。如果是用口服的方式,會先經過胃部消化,再吸收進入血液,就是相對緩慢且較安全的過程。
二、遺傳因素:拍謝吼,不同人不同命啦
每個人的基因不同,有些人會說他們使用了一次就成癮,而另一些人則需要更多時間。目前已有許多研究指出,一個人是否會對物質上癮,可以歸因於遺傳的影響。
像是尼古丁的遺傳率為30-70%,酒精為40-70%,大麻約為50%成,可卡因則為40-70%。這代表,如果你的家人有成癮史,那你就對自己需要更加留意。
三、心理的依賴性
除了生理上的狀況以外,心理成因也是變數之一。許多使用者尋求物質,不是因為想要得到快感,而是為了避免不愉快的感受,像是低潮、孤獨、焦慮⋯⋯等等,當如果生活的壓力事件沒有解除,或是使用者沒有找到更適合的因應方式,那麼,他就可能為了要擺脫不愉快的感受而重複使用,同時也可能讓心理健康更加惡化。
此外,如果多次重複使用物質,「使用時的場景、情境,會讓使用者與物質在心裡產生連結,成為一種讓人心癢癢的暗示(cue)」。之後如果再接觸相似的情境,就會勾起心中的渴望。
這種連結,就像是自動導航一樣快速,讓你直達目的地。比如說,如果時常都在家中客廳使用,那可能只要一進到客廳就會開始想用;或者,如果常常在心情不好的使用,那如果心情變糟的時候就會開始想用。
透過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知道影響「多容易成癮」的因素不只一個,就現在的科學發展中,我們還沒有辦法預測每個人成癮需要多少時間和劑量。
但可以確定的是,即使大部份的成癮物質並不一定會「一次就中」,但不可忽視的是娛樂性用藥對身體的危害。好比傷害性較低的物質「糖吃多了會胖、咖啡喝多了會心悸」,但更高毒性的娛樂性用藥可能會破壞大腦中快樂因子「多巴胺」的機制,讓使用者在生活中難以感受到快樂。
更重要的是,大腦神經元一旦被破壞,要恢復也確實是不容易的事情,有可能造成腦部功能永久損害──造成不可逆的後果。以臨床實務而言,心理成癮就像慢性病一樣,幾乎是一輩子的事,需要花許多的心力才能和它對抗。因此,「爽一時,毀一世」雖然聽起來有點誇張,但有部份卻是事實。
所以,如果你正在嘗試使用成癮物質,或是之後你有機會接觸到的時候,或許可以先緩緩,思考一下可能正在承擔不可逆的風險;也可以想想,有沒有其他更安全可以獲得快樂的方法?再者,你又怎麼想「爽一時,毀一世」這件事?
- 本文感謝專業醫療諮詢: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黃介良(成癮治療科主任)、黃耀興(職能治療師)。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我、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溫偉軒
核稿編輯:翁世航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