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關於東卯黑熊568:對於狩獵文化的人來說,山就像家一樣,拿取生命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關於東卯黑熊568:對於狩獵文化的人來說,山就像家一樣,拿取生命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示意圖,非當事黑熊(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次我沒有機會幫你卸下頸圈,隔離中也沒法現場送你一程。聽到現場工作夥伴通知的當下,非常難過,連X都罵出來了。時間一度好像停止了,那種感覺,如同一起努力的現場夥伴所說的,感覺像是一位認識很久的人走了。

文:姜博仁

這是一篇有關東卯黑熊的一些過程與感觸,以及提到一點點狩獵文化和自主管理的文章,文長,但或許可以一讀吧?

關於名字和神獸

在給東卯黑熊掛上編號37568頸圈之後,我心想,希望你有個新的熊生,或許改個名字吧,頸圈編號數字上有6(順)和8(發),配上5台語的諧音「有」,感覺不錯,不會讓人連想到他(按)以前把工寮當超商的編號,因此我寧可稱呼他為568,而不是711,3和7也有去山上的意涵,就自由吧。

​​編按:作者文中把熊視為人看待,故以「他」取代「牠」。下文亦同。

但我沒有想要取族語名或華語名,一來他原本活動區域來自泰雅,現在要到布農的傳統領域,然後我也不懂族語,但我希望他是全民的黑熊,可以得到全民的祝福,他,可以是他自己。

魯凱的長輩曾經告訴我關於雲豹的儀式故事,雲豹對於魯凱是神聖的動物,如果不小心獵到雲豹,視為不祥,必須趕快就地掩埋,不能回家,以免把不祥帶回家中,然後要在掩埋地現場陪伴守靈幾天,並經過除穢儀式之後,才能回家。

我最近才因為新冠肺炎確診隔離,我可以體會不能回家有多麼的不方便,家人小孩都沒有人幫忙照顧,以及對於家人的思念的侵襲有多麼大,對於以前山林刻苦生活的住民來說,獵人無法回家,家中少了食物的來源和支持的力量,「隔離」是影響多麼大的一件事。

我相信這樣看待雲豹為神獸,以及誤獵的守靈儀式,一定讓當時的獵人,想盡辦法在打獵過程都不要誤獵到雲豹,這樣的傳統約束的力量,神話傳說禁忌不會只是故事,它也隱含著野生動物保育的精神與手段。這種尊敬動物為靈的精神,我也從一位魯凱傳統領袖中聽到他父親傳承下來的熊鷹羽毛的故事,那種他父親對於熊鷹的尊敬,以及繼承那一支熊鷹羽毛,對父親的思念,延伸到對熊鷹的尊敬與感恩的山林哲學,令我非常震撼和感動。

類似的誤獵黑熊的儀式,我也聽布農的朋友說過把熊視作爲人去看待。那只是儀式嗎?不,我自己犯錯過,我也曾在一些儀式感的看似無意義的反覆行動中,讓自己反省,讓自己遺忘,希望自己心靈可以獲得解脫。

關於東卯黑熊568

我看到568,幾乎都是他被抬著出來,然後又抬著進去,我只是在他麻醉與健檢過程中,幫他掛上與設定追蹤頸圈。我沒有機會在野外看到活生生的他,但野放後,在接下來密集追蹤的24天,透過螢幕上一個一個回傳的活動點位,連接起來的軌跡路徑,我會想像把一隻令人敬畏的熊,套疊到我到過的美麗森林,想像在感覺可以擰出水來的氤氳雲霧森林中的他,像是在我面前活了過來。

3
Photo Credit: 野聲環境生態公司 鍾佳衡拍攝
黑熊頸圈及其編號,在確定不會脫落情況下,也不要讓頸圈太緊
4
Photo Credit: 野聲環境生態公司 鍾佳衡拍攝
與灰色電池殼相連的螺絲,是新式的內藏式自動脫落裝置,設定時間到或接收到脫落衛星命令,內部會鬆開固定螺絲,整個頸圈就會脫落。為防萬一失效,我們另外增加一段棉質連接頸圈,可以在1-3年後,自然逐漸腐壞或被熊爪鉤壞之後慢慢斷裂,自動脫落,但缺點是無法預測何時會掉落。

568開始一路往北和西北移動,有返家的行為。跨過郡大溪,再渡過郡大溪支流碰到峭壁,繞了一圈嘗試翻越不成,隔日從峭壁另外一邊翻越。逐漸轉往西北,我們開始擔心他靠近地利那一區的聚落農地,野放後兩周,他翻越到了可以俯瞰濁水溪的崩壁頂,我知道他看到了濁水溪旁的那一片農地聚落,568你會受到那些農地工寮的食物吸引嗎?

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與南投林區管理處馬上啟動應變會議,組織應變小組。從他過往闖入工寮的行為,大家深怕類似的事件再發生,為了確保居民的財產生命安全,必須做好警戒,不得以時可能要啟動捕捉,因此也大費周遭的把捕捉籠具先行運送到現場做好準備。

當568第一次接近設定的第一道防線──濁水溪,當時就如打戰一樣,戰事似乎一觸即發,我們每一個人都如臨大敵,討論應變如同佈下重兵一樣,可能路徑與接近的農舍附近架設好4G即時傳輸紅外線自動相機,深怕他一靠近聚落就闖入工寮,然後面對一隻轉為習慣性闖入工寮的黑熊,為了人身安全,就要啟動捕捉,568就要在圈養環境中終其一身,這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結局。

然而,誰都沒料到,當568沿崩壁陡下逐漸靠近,每一個人的心臟都像《一拳超人》中的King的帝王引擎一樣大聲的跳動。沒想到的是,陡下到濁水溪床前幾十公尺,來一個橫空90度大轉彎,即使左前掌截肢,568卻毫無懸念地直接橫渡幾乎不可能穿越的崩壁,繞了一個大圈,找了一個最少農地的天然林稜線移動。

工作人員也隨即轉移陣地,部署4G相機在新路徑上可能經過的工寮與雞舍,提供主人防熊噴霧罐,並準備守夜隨時聽訊號和看衛星是否回傳位置。

5
Photo Credit: 姜博仁
568選擇從相片最右側的崩壁,直接橫渡往下游較少農地的地方移動
1
Photo Credit: 姜博仁
現場裝設的4G即時傳輸紅外線自動照相機
2
圖片來源:野聲環境生態公司提供
4G即時傳輸紅外線自動照相機拍攝畫面

568悄無聲息地在天然林中移動,絲毫不靠近工寮與雞舍,在入夜後的七點,悄悄地渡過湍急的濁水溪,跨過台臨16便道,在公路上方過夜,當我們看到衛星回傳的定位資料,我們全都傻眼了,568採取迂迴戰術,繞道轉攻防線後方道路邊山坡睡起大覺,我們沿線每個可能侵擾的農地、工寮、雞舍必經路徑都佈下了重兵(4G即時傳輸自動相機),一切都做了白工。

頓時覺得我們遜斃了,看著辛苦運來的捕捉籠,一堆不知道要拍什麼的紅外線自動相機,白忙一場,不禁莞爾。568,好樣的。

原來,成見與既定印象一直都在默默地影響著我們,讓我們無法看到事情的全貌。看著568一路這樣跋山涉水,翻越峭壁,陡下崩壁,千山我獨行,迴避農地工寮,只為回家的想望,令人感動,我很想讓這次野放,轉化為全民護送黑熊回家的行動,只要先把他原本家園中可能會衝突的果園電圍籬給做好,就有機會。

568在台16邊休息過夜之後,隔天開始往上爬,準備翻越水社大山。大家也再度召開應變會議,也有共識定調為護送黑熊回家,準備著第二道「關卡」──武界的守護。只要過了武界,下一道台14公路就可如法炮製神不知鬼不覺地穿越,就進入了昔稱「邑治第一山」的守城大山,然後到八仙山,過了這幾乎沒有什麼農地聚落的山區,大雪山的家,就在前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