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美國務院網站刪除「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人該冷靜解讀別高興得太早

美國務院網站刪除「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人該冷靜解讀別高興得太早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美關係並非台灣單方面認為「史上關係最好」,真的就會是最好。美國對台灣的政策,自是以美國國家利益為最高指導原則。在這個前提之下,美國隨時會做出對美國最有利的調整。

美國務院更新「美台關係現況」

2022年5月5日,美國國務院公布更新過的美台「雙邊關係現況清單」(Bilateral Relations Sheet)。這份一曝光就即刻引起各界關注,內容刪除舊有版本裡「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支持台灣獨立」等內容,也新增多項美台關係近年來發展的新資訊。

新版不若過去未先引述過去《美中三聯合公報》內容,反而提到美國長期使用的「一中政策」。

美國的「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就是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聯合公報》以及《六項保證》(Six Assurances),與舊版有極大不同點。另外,新版說雖美國與台灣並無外交關係,但雙邊具有強健的非官方關係,且美國在維持台灣海峽和平穩定上有長久利益。

最引人注目的則是,新版移除「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兩個重點。2021年11月美、中領袖視訊峰會時,當時中國官媒《新華社》強調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會晤中提到「不支持台獨」,但當時的美方新聞稿並未出現相同文字。這情形在今(2022)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王毅的視訊會議上也同樣出現,顯示出美、中兩國各有堅持與底線。

值得注意地,舊版強調「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分歧,反對任何一方改變現狀,並鼓勵雙方在尊嚴與尊重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建設性對話」。而新版則稱:「美國持續鼓勵以符合台灣人民意願與最大利益的方式,和平解決兩岸分歧。」由此可看出,新版在兩岸關係上更強調台灣民眾的「意願」。

事實上,這符合近年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和拜登政府在兩岸政策的態度,強調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分歧,也增加符合台灣民意的要素。

不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在5月13日的發言,似乎與美台關係「新版現況」有所矛盾。普萊斯在記者會對台灣議題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不變,仍致力謹守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與《六項保證》的長年『一中政策』。」他更強調:「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這是美方公開與私下多次都清楚表明。」

美國國務院前後不一的立場,讓外界對拜登政府的對台政策感到疑惑。若細看美國國務院網站上有關美台關係的內容,可以發現「事實清單」外,在「美台關係」(U.S.-Taiwan Relations)一欄中,仍稱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

除了新版「事實清單」的內容值得探討外,這更新的時間也值得深思。拜登將在5月20日至5月24日展開為期5天、上任後首次「亞洲行」將分別訪問韓國和日本。國務院選在此時空背景下更新美台關係事實清單,或為拜登政府接下來將公布與執行的《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和亞洲行「鋪路」。

國安會與國務院分歧?美國安會坎貝爾再重申「不支持台獨」

國務院對「美台關係」的更新,若長期觀察白宮國安會和國務院的發言,不難發現國務院這次對台立場,似乎與國安會有別。

5月11日,美國聯邦研究機構「美國和平研究所」(U.S. Institute of Peace)特別顧問、前歐巴馬政府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Evan Medeiros),訪問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時,坎貝爾再對近日國務院更新美台關係的論述進行說明。

麥艾文在專訪中問坎貝爾:「美國國務院官網更新美台關係的論述,是否代表美國調整對台政策?」坎貝爾則回:「政策(對台)沒有改變,也保持一致。」麥艾文進一步問:「如果說美方不支持台灣獨立,這是否正確?」坎貝爾對此回答:「這是正確的,一中政策仍發揮作用。」而坎貝爾這回答,明顯與國務院早前更新美台關係論述的立場有別。

另外,《霧谷晶策》整理坎貝爾歷次在專訪、研討會或演講,坎貝爾在美國對台灣政策立場上,一直保持三重點不變,包含「不支持台獨」、「維持一中政策」、「鼓勵兩岸對話」。

拜登售台軍武取消、推遲

稍早,由於生產線吃緊,拜登政府將無法依原先期程,交付台灣所訂購的M109A6帕拉丁自走砲。此項軍售是拜登政府上任後首項對台軍售案。除自走砲的軍售案取消外,同樣因產能吃緊,預計於2025年以前完成採購、要價新台幣133億元的250枚刺針飛彈採購案,也因供應烏克蘭優先可能導致延後交付。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指出,許多台灣官員對近期幾項武器延宕交付感到失望,向美國政府和軍火商抱怨。其中,也包含蔡總統想傳達給華府的訊息。

然而,軍售案的取消除產能有限外,很可能隱含美國對台軍售戰略思維的改變。考慮台海情勢緊張,再加俄烏戰爭的經驗,很可能讓拜登政府在對台軍售項目上,更加傾向給台灣能落實加強「不對稱作戰」的武器,而非給與台灣「傳統性作戰」的武器。

報導指出,美方認為,台灣目前採購的某些武器並不適合台海防禦戰,例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製造的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不過,我國國防部長邱國正日前針對此案喊停的解釋則是價格過高,而非美方不希望台灣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