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於詩深處的宇宙(Ep.8):對比人文與天文,「北門七子」吳新榮以詩諷刺議會虛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吳新榮藉反諷「人文」並非如「天文」般純粹優美,表達了對議會及制度的失望。
文:臨狼(在藝術中尋找天文蹤跡)
日本及臺灣,兩個港人最愛的地點。系列最後一篇選材了吳新榮一篇寫於臺灣日治時期的詩作,看看記載的昔日歷史。
1895年,臺灣於「馬關條約」中被清政府永久割讓予日本,正式進入日治時期。「被殖民」的不滿,以及日本長期的苛虐暴政,引致臺灣在日本統治期間,曾出現長達20年的武裝抗日運動。然臺灣原住民武裝運動的慘烈,反日運動漸轉為非武力形式的文化維護運動。
「北門七子」之一的吳新榮,便是當時致力推動文學運動的一分子。他亦曾是政治事務的狂熱分子,然過程中的失利,讓灰心的他專注寫作,不再追求政治權力。
〈天文和人文〉
讀著《天體和宇宙》
夜越發深沉
好不容易才入睡
夢裡卻坐在軌道
和星座一起亂舞
星球輾軋的美妙諧和聲
在耳畔囁嚅著
獵戶座神秘的閃爍
一直在眼底今晨頭腦昏沉沉的
出席臨時協議會
城鎮的紳士們像閃爍的星宿
整然並排叫人欣喜
也許在這大地上
會有美妙的福音和輝煌的光榮
我豎起耳朵滿懷期待地一聽
怎麼的他們的吶喊是
「魚配給得趁新鮮」——吳新榮

吳新榮出席的「協議會」,是當時臺灣地方議會的總稱。看似是美好的自治機關,卻曾全是由官方指任的議員及代議士。
1935年,臺灣總督府(日本在臺最高統治機關)於民眾爭取下開放市會及街莊協議會員選舉,讓出部分議決權予民選議員。吳榮新於4年後第二屆選舉中高票當選協議會員。鴻鵠之志的他不滿議會虛庸的討論,於1942年寫下此詩諷刺議會。
詩分為兩個部分,描述了夢及現實,以視覺及聽覺對比,帶出了吳新榮的不滿。
夢中神秘閃爍的星宿,現實中整然並排的議員及代議士,先以兩者的美好相類比,營造出期盼的氣氛。然沒有如夢中聽到美妙諧和的聲音般,議會中聽到的卻是吶喊、卻是「魚配給得趁新鮮」等對食物配給制的討論。吳新榮藉反諷「人文」並非如「天文」般純粹優美,表達了對議會及制度的失望。
星球輾軋的美妙諧和聲 在耳畔囁嚅著
進入正題,吳新榮於詩中提及了星球輾軋的聲音是怎樣的呢?

探討此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聲音的形成。
簡言之,聲音是一種波動,透過介質有節奏的振動,形成疏密相間的縱波(聲波)作出移動及傳遞。例如可以透過空氣分子的振動,把說話的聲音傳入耳朵。當介質的密度越大,粒子間的距離則更近,波行進的速度就越快,反之亦然。
按照數據,宇宙的平均密度只有每立方米5.9 個質子,稱得上為「真空」。故此於太空中,人是聽不到聲音的。

然而我們可以經過超聲處理(Sonification),把儀器探測到的訊號,以不同方式轉變成聲音,給予我們觀測星空的新體驗。
Nasa網頁上(例如這個)有許多經過超聲處理的觀測,以下選出了其中三段供大家試聽。
第一段取材於Galileo伽利略號探測器於1996年飛越木衛三時探測到的訊號。把探測到長45分鐘的訊號濃縮為60秒,並將頻率降低9倍後,就能聽到「呼嘯聲」。
第二段則是改自Bubble Nebula泡泡星雲的影像,以圖像中的色階配以不同音高(紅低、藍高),並按照亮度控制音量,加上鐘聲代表圖中的恆星,所編寫而成。
第三段取材於AM 2026–424的影像。它是相撞中的兩個星系,因看起來像是人面而著名。聲音以影像的縱軸為音高,亮度為音量,所編寫而成。
聽了這些精選後,你是否認同吳新榮所描述的「美妙諧和」,又有否聽到「囁嚅著」,感受到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感覺呢?
《說文解字.車部》中寫道:「軋,輾也。」。軋輾,意思是圓輪壓在物體上轉。時代亦在轉,壓迫着苦難的人。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標題與內文稍作修改,原文請看《德尼思化》Medium。
伸延閱讀:
- 藏於詩深處的宇宙(Ep.1):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 藏於詩深處的宇宙(Ep.2):綠太陽無須敲門就闖進石頭
- 藏於詩深處的宇宙(Ep.3):蘇軾「西北望,射天狼」
- 藏於詩深處的宇宙(Ep.4):昴宿與七姐妹星團,在星海中沉淪
- 藏於詩深處的宇宙(Ep.5):愛情與不滅的星星
- 藏於詩深處的宇宙(Ep.6):宇宙詩人谷川俊太郎
- 藏於詩深處的宇宙(Ep.7):「反革命」古米廖夫的太陽之唇
- 藏於詩深處的宇宙(Ep.8):比星星遙遠的人,到底有多遠?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
Tags:
36歲身價千萬仍然沒有安全感?善用「負債」,縮短與財富自由的距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以VI 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的學員案例來分析推導,說明透過系統性的分析、目標設定及投資規劃,財富自由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甚至能藉此達成財富自由與志業圓滿的雙重目標。
財富自由是許多人共同夢想,如果可以擁有足夠被動收入讓生活無虞,甚至還能每月度假,相信這是許多人欣羨的生活。然而,財富自由確實是很好的理財目標,卻未必是「快樂」的終點。
36歲的心怡過去時常在各地飛來飛去長達八年,高壓工作、生活作息日夜顛倒,也為自己累積下遠高於同齡人的資產。分析心怡的資產負債現況:現金活存、股票、外幣存款、美股、債券、保險,包含名下一棟房地產,即便房子還有500多萬房貸,但總資產淨值有1300多萬。
她的夢想跟許多人相同,希望能靠著理財就不需要工作,每月有10萬元用來度假、15萬生活開銷資金和給家裡5萬的孝親費,同時維持目前每個月公益捐款的好習慣。現階段生活看似豐盛,但是距離自己設定的3億身家還有相當長一段距離,特別是盤點目前可動用初始資金只有美金3萬元,更讓心怡覺得目標難以達成。而在離開上一份工作後就因為帳面不缺錢而始終待業中,也讓心怡對未來不時感到不安。
擁有千萬身價,想要過上相對充裕、財富自由的生活是否是件難事?或許關鍵就在於資產負債組合當中的「負債」!

給心怡的建議一:財富自由的關鍵在於善用「負債」。
與多數諮詢的學員相比,心怡的投資體質跟觀念都算相當完善,特別是本身資產分配方向十分多元,表現出對於投資她是有長期研究且願意嘗試的。而透過完整檢視「資產負債」「資產損益」及「投資組合」三張表格,我可以在短時間內理解學員本身屬於哪種類型投資者,目前於投資理財方面存在什麼問題通常也能一目了然。
財務問題一定是出在負債嗎?以心怡這個案例來看,反而是卡在分配最多資產於「保險」上,而能讓自己加速達成財富自由的機會,反倒是唯一且最大的負債「房貸」。
心怡的房子目前剩餘房貸已經低於房價50%,我建議她可以尋找銀行重新談30年換貸並加上使用三年房貸寬限期,這樣除了立即將每月10,000多元房貸支出減輕為幾千元,對待業中的心怡來說可減輕相當大支出負擔,還能取得一筆不小的資金將防守型資產轉為進攻型資產。如果又進一步將那些投資報酬率過低的儲蓄險贖回,將資金都投入進攻型投資項目中,能在三年寬限期內靠著投資達成每月10,000多元的被動收入,等同於用手邊資金幫自己繳未來每月房貸。
給心怡的建議二:明確財務目標,距離財富自由其實很近。
但想要財富自由真有那麼困難嗎?或許單靠心怡目前手邊資產能在60歲前達成願望。
如果以心怡目前保障型資產高達518萬、防守型資產1400多萬、進攻型資產僅有250萬,分配比例為24:64:12現況來看,如果維持投資組合現況每年約8%獲利計算,要達到3億身家需要40年9個月。

但如果能將保障型資產降低至6%,防守型資產降低為31%,進攻型資產提高到63%,就目前心怡於美股平均獲利為15%,只需要將獲利提高至20%,16年又8個月就能實現3億身家目標。

但事實上3億真的是必要目標嗎?如果以心怡希望的未來生活來看,即使加上換房、換車及新房裝修等開銷,也只需要1億3千多萬資產,同樣投資組合、同樣獲利只需要13年,心怡於50歲前就能實現財富自由夢想。
給大家的財富建議:比起追求金錢,更該追求使命。
雖然心怡有相當大機會達成財富自由的夢想,但在諮詢過程中我也發現她對未來的不安感,主要原因來自缺乏「使命」。即使可以靠著理財就擁有不錯的生活,但缺乏使命可能會讓人覺得人生沒有重量感。除了追求財富自由,我常常建議學員建議一定要找到「沒有錢也會願意做」的事情,才有辦法創造更多財富,所以建議目前待業中的心怡可以趁著目前還沒有生活壓力,找到「使命」並做為主動收入來源。
我也會透過一連串問題引導學員,從這些問題的答案中找到一個方向後確實執行,無論透過創業、找到相關產業或相關職位,建立屬於自己的中長期志業規劃。在執行跟學習過程當中,也能夠找到更多元的新道路,這是每個成功者在找到財富事業前必經之路,藉由系統性的分析、規劃及目標設定,讓自己找到真正的人生快樂泉源。關鍵在於:你有找到屬於自己的「使命」了嗎?

本文章內容由「VI 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