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戲的人》:向好萊塢取經打造「台灣版製作寶典」Greenlight book,讓投資方亮綠燈開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4年,詹家維懷著滿腔熱血學成歸國,帶著在美國學到的好萊塢拍片邏輯與製作寶典概念,活用於台灣影視圈。但很快地,他的理想立刻被現實潑冷水,「在國外上課,發現很多軟體都很好用,回台灣想沿用,卻沒有辦法溝通。」
文:葉冠吟
【詹家維向西方取回葵花寶典 Greenlight book開影視綠燈】
荒廢的空屋傳出濃濃劣質汽油味,地面上隨處都是丟棄的汽油空瓶,「喀擦喀擦」,演員陳以文戲謔的玩弄著打火機,一不小心失手,整棟房屋將被熊熊火海吞噬。而女主角任容萱必須冒著風險,硬著頭皮踏入找尋解答。
八大戲劇《覆活》結合偶像與類型劇情節,片中的一場火場戲,由於任容萱的親姐姐任家萱(Selina)多年前因拍戲遭火燒傷,因此每每遇到「火」,都讓她與家人顯得不安。
所幸開拍前,導演詹家維仔細溝通汽油與火的使用呈現,並給演員厚厚的一本Greenlight book計畫書,清楚標記場景配置、演員走位與鏡頭拍攝方向,給任容萱最大的安全感,讓她卸下畏懼,可以謹慎但堅定的踏入汽油中,順利完成拍攝。
然而什麼是Greenlight book?留著一頭率性長鬈髮、膚色黝黑的詹家維,眼裡冒著淘氣神情問說:「千軍萬馬到底有多少匹馬,你可以告訴我嗎?」他笑說,問過很多人這個題目,但大家都答不上來,「1萬、2萬還是1000萬?」他從事影視拍攝十多年,每回看到劇本寫,場景呈現「千軍萬馬」,單單四個字,就有無數種呈現方式,「到底得用多少匹真馬拍攝,多少匹是特效?」這不是腦筋急轉彎,而是台灣影視產業正面臨的問題。
嚮往好萊塢製作環境 詹家維赴美找答案
33歲的詹家維,大學念傳播系,從大一開始就接觸影視拍攝,畢業後順理成章入行,由於台灣影視圈習慣導演制,往往是導演個人風格大過於劇組,沒有固定的拍攝模式與邏輯,就連劇本也沒有制式規格,「薄薄一張A4紙,有人拍一個禮拜,有人拍半天。」
這讓年輕時的詹家維很困擾,「我的師父、前輩告訴我,過去都是這樣做,我覺得這件事是有問題,但又給不出更具體的解決方式。」
在台灣找不到答案,詹家維只好跑到國外求解。
2011年,詹家維飛到美國紐約電影學院洛杉磯分校(N.Y.F.A.)學電影製作,扎扎實實蹲了三年,一邊學習拍片,一邊觀察好萊塢的製作體系和工作邏輯,「那時候發現,不管走到哪,劇組人手都拿著厚厚的一本Production Bible(製作寶典)。」
詹家維笑說,念傳播系的學生喜歡實作勝過於理論。到美國後才發現,好萊塢有著流傳已久的製作習慣,任何一部電影、影集、節目開拍之前,劇組必須建立一本「製作寶典」,裡面羅列所有的拍攝計畫,「白紙黑紙、清晰條列在冊子上,任何人只要有寶典、找到對的工作人員,基本上都能拍出一定水準規格。」
這也是選秀實境節目無論是《中國好聲音》、《美國好聲音》或《英國好聲音》,從場景設計到比賽制度幾乎如出一轍,全因為原創節目荷蘭《The Voice》,當初授權的就是這套「製作寶典」,裡面從節目製作規格、導師和參賽者怎麼挑選,到旋轉椅品牌等現場設備規格,全部詳細記載。
詹家維瞬時大悟,他千里迢迢踏上美國,尋的就是有條理的製片環境。
外國軟體台灣難運用 詹家維要打造華文製作寶典
2014年,詹家維懷著滿腔熱血學成歸國,帶著在美國學到的好萊塢拍片邏輯與製作寶典概念,活用於台灣影視圈。但很快地,他的理想立刻被現實潑冷水,「在國外上課,發現很多軟體都很好用,回台灣想沿用,卻沒有辦法溝通。」
詹家維解釋,「在美國影視圈,打劇本用Final Draft,機位圖設計用Shot Designer,預算和時間對製片來說最重要,就會使用Movie Magic Scheduling輔佐。」這些好萊塢行內常用的影視應用軟體,回到台灣可能就變成Word和Excel。
詹家維表示,並不是劇組不願意學,而是國外使用的軟體多半是全英文介面,對台灣影視人員來說,相對操作不易,這也讓他下定決心,要打造中文版的製作寶典,作為統合每個拍片環節所需要的資訊,因此才有設計Greenlight book的構想。
詹家維說,好萊塢只要有「製作寶典」,就能說服贊助商投資,而他把台灣版的製作寶典稱為Greenlight book,「製作人或贊助商看了這本,便能清晰了解作品藍圖、點頭同意拍攝,就像亮綠燈一樣可以通行、開拍。」
為此詹家維埋首撰寫各種Greenlight book版型,從行腳節目、電影長片到電視影集(六集),前期製作平均一套需要花費三個月,包含整理資料、拉圖排版。
詹家維說,以120分鐘的劇情長片,劇本大概72頁,Greenlightbook就有552頁。拍影集內容更多,像是《覆活》前六集劇本有400多頁,Greenlight book就超過3000頁。
台灣影視制度難改 詹家維咬牙獨自闖
然而,數十年累積傳承下來的台灣影視製作模式,並非一朝一夕就可撼動。
六年來詹家維設計的Greenlight book計畫書,只有七本被劇組採用,成功率只有三成。詹家維自嘲,「工作室的桌子用起來特別穩,因為剩下沒被採用的計畫書,都拿來墊工作室桌角和蓋泡麵了。」
不過詹家維認為,既然頭洗下去,就要做出成果,即使台灣業界鮮少有人願意用Greenlight book執行,那他就用在自己拍的片,一部一部慢慢試。
從執掌客家電視台、獲得第52屆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獎《我的NO.1表情》行腳節目,拍攝電影《完美正義》,擔任電影《大釣哥》、《寒單》的執行導演,到最近期的電視劇《覆活》,詹家維都不吝惜向業界推廣Greenlight book的優點。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