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相較中國三年對東協投資15億美元,拜登1.5億美元的「倡議」更顯小氣

相較中國三年對東協投資15億美元,拜登1.5億美元的「倡議」更顯小氣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雖不一定要在金額上計較,但差距太大只怕會讓東協覺得美國誠意不足。尤其,中國與東協的貿易總額,更達到東協與美國的2.4倍之多。一來一往,恐怕不會讓美國得分,而是讓美國鬧笑話。

拜登政府密集鋪路東南亞外交,美國東協峰會終登場

2022年5月12日、13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東協10國裡的8位領袖齊聚華府,展開為期兩日的「美國-東協特別峰會」(U.S.-ASEAN Special Summit)。這峰會是拜登2021年1月上任後,首度與東協領袖親自實體會晤,對美國與東協關係具重大意義。

拜登政府上任後,派遣多位外交、國防高層訪東南亞多國。2021年5月底,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曾先後訪問​​印尼、泰國和柬埔寨。7月底時,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Loyld Austin)先後拜訪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8月時,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也親自訪問區域內的新加坡、越南。

並且在8月份,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以線上方式,一連參加四個有關東協的外長級會議,包含「美國-東協部長級會議」(U.S.-ASEAN Ministerial Meeting)、「東亞峰會外長會議」(East Asia Summit Foreign Ministerial Meeting)、「湄公河流域之友部長級會議」(Friends of Mekong Ministerial Meeting)、「東協區域論壇部長級會議」(ASEAN Regional Forum Ministerial Meeting)。

拜登利用2021年10月底舉辦的第九屆「美國東協峰會』(U.S.-ASEAN Summit),確認雙方之後舉辦美國、東協的特別峰會。隨後布林肯和東亞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也都在2021年底訪東南亞多國。2022年1月底,防長奧斯丁更「二訪」東南亞,拜訪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

《霧谷晶策》自拜登政府上任後長期觀察下,拜登政府對東南亞各國展開「密集外交」,明顯展現重視東協的決心。

事實上,白宮2022年3月公布《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全文提及東協(ASEAN)高達19次,次數之高甚於日本九次、印度九次、韓國八次、台灣八次。這顯示東協國家在拜登政府印太戰略,乃至外交政策上的重要性。

再者,若無意外的話,奧斯丁將在今(2022)年6月三訪東南亞,參加疫情後首度以實體方式在新加坡舉辦的「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 )。很有可能,屆時奧斯丁將藉此「多邊機會」,與各國防長展開雙邊或多邊會談,共同商討「抗中」對策,或藉此行訪問其他東南亞國家。

美國、東協深化合作,雙方11月預計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據白宮峰會後公布的「美國東協特別峰會成果清單」(Fact Sheet: U.S.-ASEAN Special Summit),美國在這次峰會向東協提出不少「好處」、深化多項與東協的合作。

成果清單稱:「美國和東協將在今日進入到基於美國《印太戰略》和東協《印太展望》(ASEAN Outlook of Indo-Pacific, AOIP)的『新時代夥伴關係』。建立在這觀念下,拜登宣布將投入1.5億美元(約新台幣44.6億元)的倡議。」

美國與東協各國領袖宣布《2022美國東協特別峰會聯合願景聲明》(ASEAN-U.S. Special Summit 2022, Joint Vision Statement)。雙方將致力於在今(2022)年11月舉行「第十屆美國東協峰會」(U.S.-ASEAN Summit),把現時的「戰略夥伴關係」,升級為有意義、實質性、互惠互利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這或許是白宮之所以稱雙方正式進入「新時代夥伴關係」的緣故。

《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指出,拜登也藉機任命現任白宮國安會幕僚長亞伯拉罕(Yohannes Abraham)為美國駐東協大使。此前,大使一職已空懸超過五年,僅由代辦(chargé d’affaires)暫時兼任。

《聯合聲明》重申,東協與美國都致力於維護和促進東南亞的和平、安全與穩定,並根據國際法和平解決爭端,包括充分尊重法律和外交程序,不訴諸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

此外,在《聯合聲明》中,雙方也就俄烏衝突、緬甸動亂、北韓核武問題提出看法。不過,先前白宮印太政策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曾在峰會前提到,峰會有機會討論台灣議題,結果也未如預測般出現在議程上討論。

根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東協領袖們除了與拜登會晤外,也與賀錦麗、布林肯、奧斯丁、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數位國會議員和商業領袖們會面。

峰會延期兩次終登場,數項爭議猶存

這次峰會盛大,雖對美國和東協關係有所意義,但峰會中仍有三個值得關切的焦點:

第一、東協10國僅有八位領袖參與。菲律賓因剛結束總統大選,現任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進入看守階段,不方便出席峰會,而總統當選人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尚未宣誓就任,也無法參與。另外,由於目前緬甸仍由美國不認可的軍政府掌權,因此未邀請緬甸的軍政府領袖代表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