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很沈重,當你想要一次扛下所有事的時候」:泰勒絲給紐約大學畢業生的7個「生活訣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流行歌手泰勒絲對畢業生們說,生活中總會有需要為自己挺身而出的時候,也會有需要軟化、道歉的時候。有要為自己而戰的時候,也有該轉身逃跑的時候。有抓住你所擁有的一切的時候,也有該放手的時候。
美國流行音樂天后泰勒絲(Taylor Swift)在週三(18日)從紐約大學獲得了榮譽藝術博士的學位,她也在洋基體育場對2022年的畢業生們發表演講。
17歲就發行第一張專輯,泰勒絲在流行音樂界獲得諸多獎項,但並沒有上過大學。週三,她第一次戴上黑色天鵝絨帽和紫色畢業袍,接受紐約大學頒發給她的博士學位。事實上,考量泰勒絲在音樂界的影響力,頒發給她榮譽學位並不讓人意外,另外紐約大學的克萊夫戴維斯唱片音樂學院(Clive Davis Institute of Recording Arts)也在今年推出一堂以她音樂為主題的課程。
「我90%確定,我今天會在這裡的主要原因是我有一首歌叫〈22〉。」泰勒絲笑著對今年的畢業生們說。她感謝紐約大學賦予她博士(doctor)的頭銜,但強調「不是那種你在緊急情況下需要的那種」(編按:英語中的博士和醫生是同一個單字),「除非是你急需一種朗朗上口、有強烈橋段音樂的那種緊急情況」,泰勒絲說。

雖然沒有讀過大學,但泰勒絲也在這場演講中,給即將進入社會的畢業生們她的人生建言。
「我自己從來沒有過正常的大學經歷。我在公立高中讀到10年級,然後在機場航站的地板上完成了我的學業。然後我踏上了電台巡迴之旅——這聽起來非常迷人,但實際上它就是關於一輛租來的車、汽車旅館、和我媽在登機時假裝母女吵架,所以沒有人會想要我們之間的空座位。」
泰勒絲說小時候她一直幻想自己會上大學,想像會在大一宿舍裡掛上海報,她甚至把對大學的幻想放進〈Love Story〉這首歌的MV裡。「在大學裡遇到一個在草坪上讀書的男模,對眼之後,我們意識到我們是前世彼此的情人......這就是你們過去四年裡所經歷的,對吧?」
不幸的是,這屆的大學畢業生有一半的大學生涯被COVID-19疫情打亂了,事實上,他們必須在宿舍隔離、透過Zoom上課,在疫情的恐懼中還要努力獲得學位。
「我所想像的正常大學經歷,也是你想要的。但在現實情況中,我們都了解到,在生活中你不總是能獲得你從選單中選擇的所有東西。你得到你所得到的。」
泰勒絲說,她不會告訴畢業生們他們該怎麼做,因為沒人喜歡被這樣說教,但她將分享一些對她來說在面對生活、感情、壓力、選擇、羞辱、希望和友情中相對實用的小訣竅。
以下是《關鍵評論網》整理的7個重點:
- 人生很沈重,尤其是當你想要一次扛下所有事的時候
長大,就是意識到人生是關於獲得與放手,知道必須保留什麼,又有哪些讓它隨風去。「不管是對誰的怨恨──你前任的新消息、或是那個曾欺負你的壞蛋又在他叔叔的對沖基金公司獲得升遷。」
決定什麼是你的,其他的統統放掉。很多時候,你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總是更讓你輕鬆,所以給它們留更多的空間吧!一段有毒的關係會蓋過許多美好、簡單的快樂。你可以選擇花哪些時間和精力在你的生活中,要有辨別力。
- 學會跟讓你尷尬的事情共處
無論你如何努力避免,尷尬在一生中是無法避免的。「在2012年一整年,我都穿的像1950年代的家庭主婦,但你知道嗎?我當下玩得很開心。現在回頭看、嘲笑那時的自己也很有趣。」
- 不要隱藏你對事物的熱情
「不努力的人看起來好像比努力的人更酷,但我不知道,我做過很多事情,我從來都不是那個『很酷』的人。」永遠不要為嘗試感到丟臉,看似輕鬆獲得的成功,只是個迷思。
「高中的時候,我會想要跟那些什麼都不在乎的人交往和當朋友。但是現在,我只想和那些心懷熱忱的人一起工作。」泰勒絲說。
- 想變成什麼你自己決定
「我從12歲開始寫歌,從那時開始,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創作的延伸,我指導影片、做視覺設計、我表演。」要弄清楚自己想要成為誰,又要在什麼時候、採取什麼行動才能到達你想要去的地方,這聽起來可能會讓人不知所措。好消息是,你要做什麼,完全取決於你。壞消息是:你要做什麼,完全取決於你。

- 生命中犯的錯,往往帶來最好的事情
「我的經驗是,我的錯誤導致了我生命中最好的事情。當你搞砸時感到尷尬是人類集體經驗的一部分。站起來,撣掉自己的灰塵,看看誰還想和你一起出去玩,然後大笑一場──這是一個禮物。」
「沒有被邀請參加派對和過夜讓我感到絕望的孤獨,但因為我感到孤獨,所以我會坐在自己的房間裡寫歌,讓我打開另一扇大門。環球音樂集團納什維爾的高層告訴我,只有35歲的家庭主婦會聽鄉村音樂,他們也不收13歲的年輕人,這讓我在車上一路哭回家。但隨後我將我的歌曲發佈在我的MySpace上——並與像我這樣熱愛鄉村音樂但沒有任何人從他們的角度唱歌的其他青少年傳訊息。」
「我被拒絕過,我被排擠過,沒有被選中、沒有獲勝、沒有晉級……回想起來,我真覺得那些時刻與被看見的時刻一樣重要。」
泰勒絲說,那些大肆批評她的新聞報導,讓她更認識到她到底是誰;「在網路上被取消,幾乎失去了我的職業生涯,但讓我認識了所有種類的葡萄酒。」
- 逃避不可恥,逃避有時有用
在你的生活中,你不可避免地會說錯話、相信錯誤的人、反應不足、反應過度、傷害不該傷害的人、想太多、根本不思考、自我破壞、活在自己的世界、毀掉自己和別人的完美時光、否認錯誤、不去改善、感到內疚。讓內疚吞噬你,讓它觸底、釋放你的痛苦,然後下次嘗試做得更好。
生活中總會有需要為自己挺身而出的時候,也會有需要軟化、道歉的時候。有要為自己而戰的時候,也有該轉身逃跑的時候。有抓住你所擁有的一切的時候,也有該放手的時候。
在這些關鍵時刻,你怎麼知道正確的選擇是什麼?你不會知道。可怕的消息是:你現在靠自己了。很酷的消息是:你現在靠自己了。
- 記得要呼吸
「我們被我們的直覺、慾望和恐懼,我們過去受的傷和我們的夢想所引導。你有時會搞砸,我也會。當我這樣做時,你很可能會在網路上讀到。」
無論如何,困難的事情總是會發生在我們身上。但我們會康復的。我們會從中學習,我們將因此變得更有彈性。
「深吸、吐氣,深吸、吐氣,深吸、吐氣......別忘了,我現在是個博士(醫生),我知道呼吸如何有用。」泰勒絲說。
延伸閱讀
- 娜塔莉波曼哈佛大學畢業演講:「缺乏經驗」將助你走出自己的路
- 庫克在MIT畢業演說:我不擔心AI會思考,反而擔心人類失去了同情心
- 承襲林肯、邱吉爾、甘迺迪等領導人,澤倫斯基的演說在關鍵時刻發揮了巨大意義
- 林書豪給畢業生7個建言:為何十球都投不進,卻成了他最驕傲的比賽?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吳象元
最新發展:
-
為什麼泰勒絲要重錄舊專輯推出「Taylor's Version」?背後牽涉的母帶爭議與法律戰一次說清楚 4月前
-
撕掉厭女的標籤?泰勒絲改動〈Better Than Revenge〉歌詞引發粉絲熱議 4月前
-
美國知名歌手泰勒絲再寫紀錄,生涯12張專輯拿下告示牌冠軍成唯一女歌手 4月前
-
從泰勒絲難以成眠的五個原因,逐曲解析新專輯《Midnights》20首歌 1年前
-
泰勒絲新專輯《Midnights》:13個失眠夜靈感噴發,生涯中最赤裸亦最誠實的一部作品 1年前
-
泰勒絲新專輯寫下新紀錄,歷史首次囊括告示牌百大熱門單曲榜前10名的歌手 1年前
-
畢業生看過來:勞動部「青年就業獎勵計畫」開放受理申請一次看,最高可領3萬 1年前
Tags: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