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我丈夫的時候,是什麼感覺?」烏克蘭寡婦法庭上對質開槍的俄羅斯士兵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烏克蘭法院週四(18日)舉行了俄羅斯入侵以來第一起戰爭罪審判,21歲的俄羅斯士兵希斯馬林與他開槍射殺的烏克蘭平民遺孀在法庭上對質。
烏克蘭基輔法院週四(19日)進行第一起戰爭罪審判,21歲的俄羅斯士兵希斯馬林(Vadim Shishimarin)承認奉命令殺了一名62歲的烏克蘭平民,並懇求受害者的遺孀原諒他,兩人在法庭上的對質令人心痛。
「你殺我丈夫的時候是什麼感覺?」遇害平民的遺孀薛利波娃(Kateryna Shelipova)週四來到法庭,直接與殺害她丈夫的俄羅斯士兵交談。
「害怕。我知道你可能無法原諒我。但我請求你的原諒。」俄羅斯士兵希斯馬林回答說。
薛利波娃並沒有停在這裡,她繼續質問希斯馬林和其他俄羅斯士兵入侵烏克蘭的理由。
「請告訴我,你們(俄羅斯人)為什麼來這裡?為了保護我們?」她引述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一直以來拿來合理化戰爭的理由,稱是為了保護烏克蘭平民並且將烏克蘭去納粹化。「保護我們免受誰的傷害?你保護我免受我丈夫──那個你殺死的人──的傷害嗎?」
希斯馬林沒有回答。
事情是怎麼發生的?
作為俄羅斯坦克部隊成員,希斯馬林被控在2月28日,於烏克蘭東北部小鎮丘帕希夫卡(Chupakhivka)路邊開槍射殺一名手無寸鐵、騎著自行車的烏克蘭男子,導致他當場死亡。當時俄軍遭到烏克蘭軍隊的襲擊,希斯馬林與另外4名俄羅斯軍人一起逃跑,他們開車進入丘帕希夫卡鎮,在那裡他們看到一名居民騎著自行車在講電話。
希斯馬林說,他一開始不服從上級指揮官的命令開槍,但當另一名軍官強硬的重複命令時,他不得不照做。
「他說,如果我不這樣做,我會把我們置於危險之中。我在短距離內開槍打死了他。」
「我開了一槍,三四顆子彈」,他告訴法庭。當法庭詢問,他是否有義務遵循相當於戰爭罪的命令時,希斯馬林回答,「沒有」。
在場有另一名年輕的俄羅斯士兵馬提塞夫(Ivan Maltysev) 受審,他在2月目睹了這場槍擊。
「瓦迪姆(希斯馬林的名字)一開始沒有開槍,所以那個士兵,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在車裡轉過身來大吼說瓦迪姆必須執行任務,否則我們會被揭發。」馬提塞夫說,在壓力下希斯馬林開槍了,「他開了3至4槍。」
受害者是誰?
受害者是62歲施利波夫(Oleksandr Shelypov),他曾在蘇聯時期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服役,現在是兩個孫子的祖父,他的兒子27歲。遺孀薛利波娃說,當時他出去看一輛被炸毀的俄羅斯坦克,她還和丈夫吵架,說出去不安全。
「他說,『我不會有事的,就在轉角處而已。等等見!』這是他對我說的最後一句話。」薛利波娃說。
ITV News spoke exclusively to Kateryna Shelypova, the widow of Oleksandr Shelypov, who was shot dead in the village of Chupakhivka. 21 year old Russian sergeant, Vadim Shishimarin, has been charged with Shelypov’s death in the 1st war crimes trial Ukraine has conducted pic.twitter.com/FYYXirnkcX
— Jonathan Wald (@jonathanwalditn) May 13, 2022
薛利波娃說她丈夫的死毫無意義,「他只是路過,沒有對任何人構成任何威脅。」
談到希斯馬林,薛利波娃說,她親自到法庭來看希斯馬林:「我能說什麼?他還是個孩子,他還年輕,我為他感到難過。我們沒有要求他們(俄羅斯人)來這裡。」
「我知道他是一名軍人,而且他正在執行命令,但他為什麼不向地面或空中射擊呢?」
希斯馬林會面臨什麼刑罰?
薛利波娃告訴法庭,希斯馬林殺害她的丈夫,理應被判無期徒刑,但她補充說,她不介意將他作為與俄羅斯交換囚犯的可能之一,以交換在馬里烏波爾亞速(Azovstal)鋼鐵廠投降的烏克蘭士兵。
檢察官已求處判希斯馬林無期徒刑。
烏克蘭總檢察長維涅迪克托瓦(Iryna Venediktova)表示:「正義之輪已經開始轉動,我們將會見到結果。」檢察官西紐克(Andrii Syniuk)強調,今日的審判結果非常重要,因為每個人都必須明白,那些在非法戰爭中犯下罪行的人,仍將被追究責任。
不過另名檢察官烏沙皮夫斯基(Yaroslav Uschapyvsky)表示,希斯馬林可能會受到較輕的判決,因為他已經認罪,並配合調查。
到目前為止,烏克蘭指控俄羅斯犯下1萬1000多起的戰爭罪行。調查人員一直在收集可能的證據,以提交給海牙國際刑事法庭(ICC)。國際刑事法庭也派出一個由42名調查員、法醫專家等人組成的特別小組到烏克蘭,以協助烏克蘭未來提出訴訟。
烏克蘭表示,已確定40多名俄羅斯人的罪行,包括針對烏克蘭平民進行轟炸、殺害、強暴和搶劫烏克蘭平民,但要抓到這些俄羅斯人則是最大的障礙。
與此同時,俄羅斯否認其軍隊傷害了平民。克里姆林宮發言人稱烏克蘭目前的審判「完全是假的」。
新聞來源
- Courtroom drama: Ukrainian widow confronts Russian who shot her husband(NPR)
- Russian soldier on trial asks victim’s widow to forgive him(AP)
- Ukrainian widow confronts Russian soldier accused of killing her husband(BBC)
- 'Let him rot in prison': Grieving Ukrainian widow, 61, stares down baby-faced Russian soldier, 21, who shot grandfather, 62, four times in the head during war crimes trial(The dailymail)
- Widow of first Ukraine war crimes trial victim 'betrayed' by Russians who brought 'too much grief'(itv)
延伸閱讀
- 如何定義「戰爭罪」與「種族滅絕」?普亭入侵烏克蘭可能面臨什麼下場?
- 立陶宛認定俄羅斯為「恐怖主義國家」創全球首例,烏東城鎮伊久姆發現44具平民遺體
- 基輔郊區小鎮數百名平民遇害、澤倫斯基指控俄軍「種族滅絕」,聯合國籲保存證據
- 臉書封鎖烏克蘭平民被殺標籤,但人權團體批戰爭罪證據也沒了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吳象元
城鄉均好、全民均享的理想生活,就用科技來實現吧——你需要的健康照護服務,現正上線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後疫情時代,零接觸服務的需求,使得智慧科技的角色愈發重要,智慧城鄉計畫與先進醫資共同推動人工智慧影像辨識技術,擴大既有的共照雲服務,協助民眾獲知疫情訊息,為民眾建立個人自主健康照護服務。
在科技不斷進步的過程中,許多過去不存在的工具,到今日已成為現實。2008年「智慧地球」的概念出現後,全球便開始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臺灣向來以科技之島自居,自然也不例外。在政府多年來力求數位轉型的政策下,臺灣進入了「智慧城鄉」的時代;所謂智慧城鄉,是運用大數據、物聯網、AI人工智慧等科技,串連市民、產業與地方,以創新的方式讓彼此有效溝通,並針對地方的特色和需求提供客製化服務,進而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質。
把問題當作燃料,用科技強化服務力
然而,城鄉發展必然會有不均的問題,藉由科技介入、釐清現實痛點的立意雖良善,卻也無法忽視城鄉間的數位落差。在偏鄉地區因為人口流失、高齡化、科技產品使用率較城市低,數位化的腳步自然較為緩慢,向來是各項服務設施鞭長莫及之處。
先進醫資從2018年開始,在經濟部工業局「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計畫」的支持下,在高雄、屏東與澎湖發展「雄健康打造智慧樂活社區共照應用服務」(以下簡稱「雄健康」)。當時總經理黃兆聖就非常清楚,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資源不足、人力不足、缺乏回饋三大問題,而數位化、智慧科技等創新力量,正好可以有效的連結偏鄉生活需求與痛點,讓在地化、客製化的服務與設施,全面提升民眾的醫療照護品質。
用最體貼的科技,讓照護範圍沒有邊界
「雄健康」計畫的目標,是在衛生所、醫療院所、長照據點、社區活動中心及商業通路等多元化的據點,設立「智慧健康照護站」,提供血壓機、血氧機、血糖機等生理量測設備的整合服務,同時還支援多種身分識別登入、數據隨身、遠距諮詢、銀髮族健康管理量表等功能,讓市民可以依自己習慣的生活圈,就近接受基礎的照護服務,並且養成定期自主量測的習慣。這些健康紀錄將會上傳雲端、整合數據,不只可以將結果傳送給自己作為提醒,在民眾實際就診時,也能成為醫生評斷的參考,協助醫護人員及早發現異常或是調整用藥,大幅降低醫療資源及人力不足的問題。
同樣對提升醫療資源與人力應用效率有幫助的還包括「雄健康」計畫中的客服機器人腳本。這個功能是針對不同客戶需求,開發多達50種服務的腳本客服機器人,用來即時解決民眾常見的健康問題。只要民眾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疑慮,就可以詢問線上客服機器人,並獲得最初步的協助。最重要的是,這個客服機器人以國人常用的社交軟體LINE作為平台。有鑒於LINE的普及率高,使用者無需重新下載及適應新軟體,對年長者來說更是友善,使用意願便明顯提高,如此一來,為民眾所建立的個人自主健康照護服務,就這樣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來了。
立基於「雄健康」在高屏地區和澎湖的發展十分順利,2021年開始便積極與臺南、臺中、高雄、屏東、金門地方政府合作,務求達到更深入、體貼的服務,發展出獨特的「健康共照雲」系統。
靈活因應疫情變化,滾動式修正共照雲服務
原本是為了打造數位醫療照護服務而發展的共照雲,參考了「雄健康」所建立的數位化照護服務內容,同樣使用LINE作為平台,目標同樣是為了解決偏鄉資源和人力不足的問題。沒想到今年五月,在傳染力更為強大的Omicron變異株的肆虐下,疫情擴散迅速,臺南市共照雲的發展也臨危受命,在短短五天之內將服務上線,主要協助民眾獲知疫情訊息、確認自身狀況,另外也提供下載居家隔離單、施打疫苗、申請補助等服務內容。在疫情猛烈的攻勢下,共照雲成為市府、醫療院所與民眾溝通、解惑的最佳橋樑,甚至做到AI快篩辨識服務,協助許多臺南偏鄉地區的民眾不需冒險接觸人群,線上就可以判斷是否確診,後續再由醫療人員介入協助,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擔心和移動。
同時,客服機器人,也在疫情期間提供了最佳輔助。在衛生局、先進醫資和醫療院所的共同努力之下,不斷地優化、精進客服機器人腳本。無論市民為確診者、居隔者、密切接觸者⋯⋯盡可能讓每一個人都能在機器人的服務中,找到問題的解答。臺南市衛生局長許以霖表示:「對抗疫情,臺南市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讓就診人數維持在醫療量能之下。客服機器人的出現,減輕了醫護人員疲於接電話、回答民眾問題的瑣碎流程,更能專心在照顧中、重症患者,在疫情大爆發期間不至於崩潰,如此才能真正守住所有市民的健康。」
當然,疫情是一時的,市民的健康才是長久的,「健康共照雲」的目標,是希望可以透過民眾健康紀錄的數據化,成為日常自主照護的重要幫手。下一步,先進醫資希望能跨縣市留存健康資料,成為全國性的第一線照護服務。而這些數據,都將成為中央和地方政府參考的基準,以便未來做到精準打造各縣市的特色照護服務。
以人為本,發展城鄉均好的未來
在2025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前提下,如何幫助國人健康、安心地迎向老年,已是國家與全民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與此同時,臺灣也是一個充滿創新能量、技術發展快速的地方,所以過去所面臨的困難,今日已可以透過科技來解決。
「智慧城鄉計畫」從2018年起,持續針對地方需求,鼓勵業者提出新興解決方案,在推動健康領域方面,不僅是智慧照護,包含遠距醫療、健康量測、智慧運動以及登革熱防治等,都秉持著以人為本的初心,以科技的力量來照顧臺灣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透過政府和企業攜手合作,協助地方數位轉型,並降低城鄉之間的落差,共同建立一個城鄉均好、全民均享的理想未來。
經濟部工業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