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倫示警全球面臨「停滯性通膨」風險,呼籲取消中國商品部分關稅、緩解經濟危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民眾已經從「購買非必需商品開始轉向必需品」。在可自由支出方面,雖然消費仍在緩慢增加,但在花錢上越來越挑惕,包含Target等多家企業表示,家具類銷售都顯著下降。
你可能很難想像全球零售商面臨的難題,由去年積累到現在的「非必需商品」大量的堆積在倉庫中;然而能源、食品類等必需品卻正被搶購。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葉倫(Janet Yellen)強調經濟成長緩慢,同時物價又在上漲的「停滯性通膨」正在發生,他主張降低對中國商品部分關稅,藉此緩解經濟危機。
零售商營收不佳,美財政部長葉倫:正發生「停滯性通膨」
近來美股壓低上攻無力,主要是美國一些大型零售商受到通脹困擾,導致最新一季財報因為燃料等成本上漲,普遍低於市場預期。
投資者紛紛拋售美國大型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Target Corp以及其他大型連鎖企業的股票。市場擔憂此些公司無法將「高成本」轉移到消費者上,將大幅降低企業的毛利率。
其中,Target股價大跌25%,新一季的財報大幅低於市場的預測。Target對此回應,寧可自己吞下成本上升的苦果,也不會對購物者漲價。
而通膨的壓力,正常科技業蔓延到了庶民經濟上。
法盛投資管理(Natixis Investment Managers)的投資組合策略師Garrett Melson甚至向《華爾街日報》示警:「我們今年真的陷入了通脹恐慌,從本質上講,人們擔心的是聯準會在抑制通脹的同時,會嚴重抑制經濟成長。」
然而昨日葉倫亦重申,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對全球經濟構成了嚴峻挑戰,他還強調正在產生「停滯性通膨」,如此情況會抑制產出和支出。
除了成本問題外,庫存也是一大難題。去(2021)年高庫存的廠商獲得巨大的甜頭,消費者展開報復性消費,拿著大把的紓困支票橫掃的貨架上的商品。
直到供應鏈問題日益嚴峻,去年供給端逐漸跟不上需求,於是各大通路、零售趕緊拉高了各類商品庫存貨量。未料,現在經濟開始轉變,它們發現自己囤積了太多「消費者不在迫切需要」的東西,例如日常服裝、家用電器和家具。
零售商庫存亂象:必需品短缺,非必需品則要清倉拍賣
對此現象《華爾街日報》描述「長鞭效應」正在浮現,如Kohl's昨日財報公布指出,截至4月30日的財季庫存較上年同期大幅飆升40%。其中,五分之一是「在途商品」,8%是去年遲到的聖誕商品。
長鞭效應(Bullwhip effect):商業活動客戶需求不穩定,企業常保留安存庫存,導致供應鏈中,上游至下游到終端客戶中的安全庫存會越來越多。值得注意的是,長鞭效益在需求升高時,上游叫貨的訊息會逐漸扭曲放大,導致過多庫存難以消化。
此外,沃爾瑪、Target,最近一個財報的庫存分別也增加了32%和43%。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股票分析師Michael Binetti表示,某些零售商通路甚至發現,在今年2月底開始清倉拍賣開始飆升,顯示庫存已經影響營運。
以上表示,美國民眾已經從「購買非必需商品開始轉向必需品」。在可自由支出方面,雖然消費仍在緩慢增加,但在花錢上越來越挑惕,包含Target等多家企業表示,家具類銷售都顯著下降。
為了化解國內民生必需品物價上漲的壓力,葉倫坦承自己正力推取消對中國進口商品的一些關稅。根據《路透社》報導,拜登政府內部正在討論前總統川普依301條款,葉倫對取消中國部分關稅立場鮮明。
葉倫甚至向拜登強調,某些對中國的關稅對企業和消費者造成傷害,實質上根本不具有任何戰略意義。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
不過,報導稱相較於葉倫主張取消部份關稅;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則傾向「保留關稅」,甚至制定更具戰略性的對中貿易政策。這也代表,白宮目前仍未就中國關稅問題達成一致共識。
延伸閱讀
- 北美示威減產,再加上晶片短缺、海運受阻,台灣汽機車最快第2季調漲售價
- 蔬菜、雞蛋漲幅高達2成,央行啟動「貨幣緊縮」政策對抗輸入型通膨,楊金龍呼籲中小企業預作準備
- 中國經濟走弱波及全球,高盛:美元被大幅高估18%,一旦美國經濟衰退將前景黯淡
- 通膨惡化、缺工嚴重超乎預期,聯準會最快3月升息,專家警告投資人注意風險一不小心就「畢業」
- 聯準會「縮減購債」市場卻風平浪靜?通膨怪獸來襲前6大關鍵一次看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最新發展:
-
以史為鑒:從大蕭條到金融海嘯,百年以來三次世界範圍經濟危機揭示了什麼? 11月前
-
美股三大指數重挫宣告標普墜入空頭熊市,市場預測聯準會下半年可能升息3碼 1年前
-
世界銀行大幅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恐陷入類似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風險 1年前
-
美國商務部長:華府研擬取消川普時期對中關稅,以緩解通膨壓力 1年前
-
摩根大通CEO:美國民眾的紓困金還有6~9個月可花費,接下來準備迎接「經濟風暴」 1年前
-
上海迎來解封,中概股觸底反彈,李克強:紓困刺激措施要「能出盡出」 1年前
-
歐美大型零售商陷入高庫存窘境,為緩解倉儲成本發動折扣促銷大戰 1年前
-
「動態清零」大傷中國房地產,北京退減稅2.64兆人民幣卯足全力「穩經濟」 1年前
-
北京嚴厲封控嚇壞外資,蘋果加速生產「去中國化」,布局印度、越南建立新供應鏈 1年前
Tags:
Living as ONE:一圖看懂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看見居住、永續新可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臺首場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即將於9月23日至10月01日登場,邀請大家於展出期間走入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一窺臺灣社會住宅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今年9月23日至10月01日,由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主辦的「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LIVING AS ONE)將於松山文創園區盛大登場。這次展覽內容以「我們+」為主題,取加號與「家」的相同讀音,巧妙地展現政策以「社會住宅」為核心、強調居住權的精神,同時也隱喻著臺灣社宅發展史中從零到一的累加與創造。
臺灣社會住宅發展史:一段集體創造的過程,一個關於我們成「+」的故事
臺灣社宅的發展歷程,相比歐美日韓等國於二戰後就開始不同,臺灣受特殊的歷史紋理與經濟脈絡影響,社宅的推動軌跡才不過十餘年。但其實自1989年反對高房價的「無殼蝸牛運動」後,不少民眾就意識到居住議題的重要性,並持續與政府、民間溝通對話,試圖改變「有土斯有財」價值觀中居住權、所有權緊緊相依的觀念,進而影響住宅政策的發展。

經過民間組織與政府單位的共同努力,2005年「社會住宅」一詞終於列入政策文件,其後伴隨著一系列的倡議、修法行動,直到2015年廢除國民住宅條例後,才終於確立社宅只租不賣的政策方向。換句話說,臺灣社宅乃經由長期的倡議運動而生,並在體制內、外的漫長溝通與修法過程中一點一滴的累積後,才形成現今結合社會福利、社區營造、公共服務的社宅樣貌。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不只是全臺首次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更是臺灣社宅發展的重大節點。此次展覽從倡議經歷、議題訴求、政策結果,及共榮共創的未來可能性等面向,將內容分為「社宅倡議+」、「社宅實踐+」、「社宅趨勢+」、「社宅生活+」四大展區,帶著觀展人一起看見社會住宅的方方面面,理解它的內涵與成果。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看見社宅實踐的三種可能性
談了那麼多,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到底是什麼?簡而言之,社宅最核心的概念是「只租不賣」,由政府將住宅以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出租給一般戶或弱勢戶。目前臺灣的社宅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由政府主導或輔導興建的「社會住宅」;第二類則是由政府補助租屋服務業者開發民間房源 的「包租代管」。除此之外,社宅入住資格也有限制,《住宅法》規定,社宅應提供至少40%以上戶數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及一定比率予未設籍當地但因就學、就業而有居住需求者。

也因此,過去很容易因「社會住宅」與「弱勢戶」的連結造成負面觀感。不過事實並非如此,除了社會扶助的面向,社宅更加強調「多元混居」,且社宅並非獨立於社區的存在,當中不只有住戶,還乘載了許多社區的公共服務資源。例如07號展區展示的「信義區廣慈博愛園區社會住宅(E基地)」,就設有完善的物業管理機制、商業店鋪、托嬰中心、住宿式長照機構、身障空間等,不論是入住社宅的住戶,還是周邊社區的民眾,都可以享受社宅帶來的益處,住得安心、滿意。

另一方面,由於興建社宅的能量有限,所以政府除了興建新的社宅,還透過「包租」或「代管」的方式,媒合擁有閒置房屋的屋主及有居住需求的房客,重新利用現有的住宅空間,提供專業服務與租賃關係的保障。在展覽05號及08號展區中,亦展示了「包租代管」的社宅政策,無論是租稅補貼、居住體驗、傳統租屋困境等各個面向,都能夠讓觀展者更了解社宅政策下的多元樣貌。
社宅不只是房子,還是你未曾體驗過的生活方式
全臺各縣市都有社宅,而不同縣市的社宅,也發展出其獨特的特色。例如國家住都中心以「公共藝術打開鄰里之門」的林口選手村社宅、臺北市強調社區生活內涵而首創「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又稱青創戶)、臺中市強調公共空間設計的「臺中好宅」、高雄市以城市、交通與產業為主軸,將社宅融合進整體都市發展擘畫藍圖。

不難發現,在各地的社宅案例中,鄰里、社區、交通、公共空間等關鍵字反覆出現,這些字詞也直指社宅真正的本質──生活;而北中南東的不同發展方向,都是在成就一種地方性的理想生活。所以社宅的未來,其實就是城市生活的未來藍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展覽不斷強調社宅的未來想像,於是在展覽最後,國家住都中心將臺灣的社宅發展置於國際視野中,透過世界各國興辦社宅的案例,呈現全球社宅與城市交織出的獨特風景;並與循環台灣基金會合作,重新發掘永續發展、銀髮混居、共融共享等生活型態的珍貴價值。
除了內容豐富的場館展區,國家住都中心在展期間也舉辦如公共藝術、社宅建設、社宅營運等共24場議題沙龍及工作坊,邀請大家觀展之餘也可以一起動動手、動動腦,想像未來的居住可能!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 《我們+》 展覽詳細資訊
展出時間:2023/09/23 (六)~2023/10/01 (日)
展出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
入場條件:免費入場
主辦單位: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