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金正恩都沒打過疫苗,北韓用茶、鹽水、「韓版陳時中」對抗COVID-19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迄今為止,北韓領導層拒絕接受外部醫療支持。北韓尚未引進COVID-19疫苗,甚至連國家領導人金正恩都還沒接種疫苗。
北韓在今年4月底傳出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至今已傳出超過200萬例的確診。這個國家過去以封鎖邊境的方式抵抗病毒,2500萬人口幾乎都沒有接種過疫苗,疫情爆發後有可能成為一場大規模的災難。在無法獲得足夠的疫苗和藥物時,北韓是如何抵抗疫情的呢?
自北韓承認境內發生COVID-19疫情以來,疑似確診的發熱病例每日遞增,最高曾達到單日39.2萬例,累計已有超過224萬起確診,65人死亡。不過《韓聯社》指出,雖然北韓每天通報疫情相關的統計數據,意在凸顯官方正在控制疫情以穩定民心,但通報的疫情數據可信度令人質疑。
迄今為止,北韓領導層拒絕接受外部醫療支持,去年拒絕了COVAX(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提供的300萬劑疫苗。南韓情報機構推測,北韓至今尚未引進COVID-19疫苗,甚至連國家領導人金正恩都還沒接種疫苗。

據報導,北韓16日派出3架飛機飛往中國瀋陽,當天下午急飛回北韓,據稱飛機上裝滿醫藥品。中國外交部並未透露飛機上物資細節,只說「中朝雙方有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中方願同朝方一道,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相互支持、加強合作。」
沒有疫苗,北韓靠什麼對抗疫情?
- 熱飲
對於疫情不那麼嚴重的人,北韓官媒《勞動新聞》 推薦民眾服用加了薑、金銀花或柳葉的熱茶,每天喝3次。
薑和柳葉可以緩解發炎並減輕疼痛,但它們並不是病毒本身的治療方法。中藥材金銀花則被證實能增強抵抗力、對抗COVID-19(飲用金銀花茶可以誘導人體產生大量微小的RNA),感染初期症狀輕微或沒有症狀者可以參考使用金銀花與黃耆。但金銀花性寒涼,孕婦及經期中婦女不宜飲用。
- 鹽水
據官方通訊社報導,數千噸鹽已被送往平壤,用來製作消毒液。北韓官媒還採訪當地一對夫婦,他們讓孩子每天早晚用鹽水漱口,「傳統療法是最好的!」這對夫婦表示。
雖然一些研究顯示,用鹽水漱口和清洗鼻腔可以對抗普通感冒的病毒,但幾乎沒有證據指出它們能減緩COVID-19病毒的傳播。
- 藥物
北韓國家電視台建議COVID-19患者使用止痛藥(如布洛芬)、阿莫西林和其他抗生素。
布洛芬和乙醯胺酚這類的止痛劑可以治療發燒並緩解頭痛、喉嚨痛等症狀,但仍無法祛除或阻止病毒傳播。醫界不推薦使用對抗細菌感染而非病毒的抗生素,另外不必要的使用抗生素,可能會產生耐藥性細菌等不良影響。
- 隔離
北韓面對疫情大流行主要的應對措施,主要集中在隔離疑似患者上。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已下令實施全國性封鎖,全國進入「最高緊急狀態」,以減緩疫情在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傳播,北韓官媒稱已經動用了100萬公職人員找出疑似確診病患。截至18日已有74萬人在隔離中。
不過外界擔憂,隔離政策對於本來就很難滿足基本需求的群眾,恐怕會造成可怕後果。
不再沈默,北韓改變策略靠「韓版陳時中」安撫民心
過去兩年來,北韓以沈默作為對抗COVID-19疫情的方式,不過在疫情爆發、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後,北韓已經改變了防疫策略──它借鑒了其他國家的做法,頻繁發布疫情相關數據,並教導民眾如何面對病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每天的電視簡報會。
每天早上9點30分,北韓電視上定時出現一位聲音輕柔的官員,除了報告新增的發燒人數和死亡人數,並解釋北韓的防疫措施。不同於北韓官方電視台主播誇張的播報方式,這名身穿西裝、帶著粗框眼鏡的男子給人的印象是明智簡明。
這是柳永哲(Ryu Yong Chol,音譯),過去他是一名知名度並不高的官員,但如今他已成為北韓這波抗疫措施中家喻戶曉的發言人。
Health official Ryu Yong-chol has become the face of North Korea’s fight against Covid-19, reporting cases and death every day on state broadcast pic.twitter.com/bN5ZAhkaW5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SCMPNews) May 20, 2022
國際媒體如《路透社》、《南華早報》稱他如美國白宮首席防疫專家佛奇(Anthony Fauci)或南韓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長鄭銀敬。在台灣的話,大約是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這樣的人物。

不過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北韓疫情簡報會上沒有媒體記者提問。
另外,外界對柳永哲的了解很少,包括他是否有醫學背景。根據《朝中社》,柳永哲在國家緊急防疫指揮部工作,該指揮部似乎是為了應對COVID-19而新成立的。
《南華早報》指出,2017年7月北韓官媒一篇報導中,衛生部門一位叫做柳永哲的首長指控南韓「策劃對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進行生化恐怖襲擊」(南韓否認了這項指控),雖然柳永哲過去曾擔任過該職位,但並不清楚他是否就是報導中提到的那個人。
Andy Vermaut shares:North Korea’s Dr. Fauci? Health official emerges as face of COVID campaign.: The little-known official, Ryu Yong Chol, has become the public face of the isolated country's battle against the coronavirus. https://t.co/suzNqLssdU Thank you. pic.twitter.com/x9zMz7CIdu
— Andy Vermaut (@AndyVermaut) May 20, 2022
不過,人在國外的脫北者們對於北韓的防疫仍感到擔憂。
「他們提供的指引毫無意義。」2011年逃往南韓的北韓前農業官員趙鐘輝(Cho Chung Hui,音譯)告訴《美國之音》,北韓國家電視台播放的動畫宣傳片中,建議人們在出現呼吸問題、咳血或暈倒時去看醫生。
「政府要人們在呼吸困難的時候才去看醫生,也就是說,叫他們死前才去看醫生。」趙鐘輝說,想到他在北韓的家人他的心就很痛。
另一名脫北者姜美珍(Kang Mi-jin,音譯)則說,北韓人知道世界各地有許多人死於COVID-19,他們害怕他們其中一些人也會死。」她說,能負擔得起的人都在購買傳統藥物來緩解焦慮。
脫北者們表示,雖然市場上有很多國產藥品,但由於質量問題,北韓人更喜歡南韓、中國、俄羅斯製造的藥物,不過外國藥通常很貴,多數窮人都負擔不起。批評人士指出,設備良好的醫院主要是服務北韓統治精英階層,免費醫療服務現在已經陷入一片混亂狀態。
「在北韓,如果你生病了,我們經常說你會死」,一名脫北者崔松竹表示。
新聞來源
- 朝鮮新增26.337萬例發熱病例累計超200萬例(韓聯社)
- 韓情報機構:金正恩或尚未接種新冠疫苗(韓聯社)
- North Korea: Fighting Covid with traditional medicine(BBC)
- North Korea's Dr Fauci? Health official emerges as face of COVID campaign(Reuters)
- North Korea’s Dr Fauci? Health official emerges as face of Covid-19 campaign(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Tea and Infomercials: North Korea Fights COVID With Few Tools (Voice of America)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吳象元
指引台灣邁向2050淨零轉型之路,玉山安永科技論壇剖析企業投資再生能源及財務策略計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減碳淨零時代,公司面臨的最新挑戰,就是該如何轉型成為綠色企業,這不僅牽涉企業的減碳藍圖,更需要滾動式調整財務策略,因應日後可能面臨的能源風險及成本議題。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共同舉辦「玉山安永科技論壇:淨零時代的國家競爭力與企業能源策略規劃」,邀請產官學界專家的深度探討,共同尋求台灣永續成長的下一波契機。
台灣經濟以外貿為大宗,能源轉型勢在必行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童子賢首先指出,台灣2022年GDP達7,626.7億美元,同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9,071.2億美元,意謂台灣高度依賴進出口貿易作為經濟成長引擎。面對歐盟CBAM、美國CCA碳關稅的衝擊,攸關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必須針對產業的能源策略做縝密規劃,在淨零減碳的路上,期許台灣成為各國學習的優等生。

事實上,碳排放與地球暖化的關聯性,最早回溯1970年代就有學者進行研究,但近五、六年因異常氣候造成大規模災難,促使全球各國、企業、乃至於個人,對減碳議題更為關注。安永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騰龍表示:「淨零碳排不只是口號,絕對是需要落地。特別是台灣在2023年一月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證明能源轉型勢在必行,企業須思考再生能源的投資可行性,以及對企業財務的風險影響並及時擬定因應之道。」

針對目前國際減碳現況,台灣淨零路徑有哪些明確指引?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分享,全球目前有151國家宣示淨零排放目標,以及越來越多國際大廠宣示,2050將使用100%再生能源。台灣方面,從2021開始有目標宣示,一路經歷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制定,接著推出12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再到2023年法案三讀通過,代表台灣淨零的里程碑,正式邁向法制化施行。
龔明鑫接著提及幾個關鍵數據,預估到2030年前政府將編列近9000萬預算,打造四大供應鏈:光電、風電、電動車、儲能等產業生態系,帶動民間4兆投資,預估可創造5.9兆產值及55萬個就業機會。另外,台灣發展再生能源將主力聚焦在太陽能、風電、氫能、碳捕捉封存技術(CCUS)這幾項重點項目,可望降低台灣的能源進口依賴度,目標要從2021年97.4%,下調到2050的50%以下。

淨零與永續畫上等號,企業如何因應挑戰調整資本策略
台灣12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當中,有一項計畫是「發展綠色金融」,顯見金融與淨零的密切關係,運用融資及金融工具,引導企業落實碳盤查並制定減碳目標及策略。安永財務管理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監馮熾煒就提到,全球淨零趨勢與企業永續策略緊密相連,在此脈絡下,金管會宣布2026年資本額達到新台幣100億元以上之上市櫃公司,必須接軌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永續揭露準則藍圖。
「這項主管機關要求,代表台灣企業未來要定期向投資人揭露永續報告,透過國際通用標準方法來比較永續相關資訊,同時也避免可能漂綠的情事。」馮熾煒表示,為了達到淨零減碳,越來越多企業選擇購買綠電做為最終解決方案,也可從源頭的角度同步解決碳稅的問題,而目前台灣取得綠電途徑的可行方法,主要以「綠電直供、綠電轉供、再生能源憑證」三種方式為主。
對此,馮熾煒提到,企業可依據自身用電模式,以及未來綠電用量期程,設計出不同綠電採購的方案來評估潛在效益及風險,並進一步優化資本配置,制定出企業中長程且高可行性的淨零減碳計畫。

企業擬訂永續策略,不可忽視財務永續
本次論壇最後的座談環節,由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負責人暨執業會計師曾于哲擔任主持人,邀請馮熾煒及兩家業界代表:GE Vernova政府暨公共事務總監王珮馨、Ørsted沃旭能源亞太區資產管理總監楊雅雯,一同分享彼此觀點及作法。
首先曾于哲提到服務企業客戶過程,觀察到永續投資趨勢的三大面向。第一,減碳不再是單打獨鬥,勢必讓供應鏈夥伴願意買單,而且搭配不同解方來執行計畫;其二,企業董事會盤點高層次的淨零願景,相關資本支出計畫必須有配套的具體方案;第三,全台金融機構分行與企業做融資貸款業務時,相當關注企業的淨零進度,若不做轉型,未來勢必拿不到最多訂單。
由此觀之,企業展開永續轉型過程,財務議題是重中之重。企業代表又是如何從財務角度,協助策略有效執行?王珮馨指出,GE身為設備商,除了把碳盤查的範疇一、二、三的每個減碳路徑擬定出來,同時財務長及執行長也積極與各地政府對話,搭配當地獎勵措施政策,幫助企業淨零轉型過程獲得更充沛的資本挹注。

楊雅雯對此議題回應,目前台灣除了自發自用綠電,大部分採用「電證合一」綠電購買模式,也就是將綠電跟憑證綁定採購,因此建議財務長盤點自身企業的用電量,藉此掌握不同再生能源方案的實際成本,協助公司擬定適切的購電策略。馮熾煒也補充,未來綠能與傳統能源的成本會在某個時間點發生黃金交叉,建議財務長持續掌握能源成本趨勢,協助企業達到能源轉型的最終目標。
最後,曾于哲再次強調,「擁抱再生能源實現企業永續成長」的重要性。企業未來談生意的過程,若期待不需再費心思關注再生能源的挑戰,相關做法包含從源頭減量及實際的財務計畫,安永會持續協助企業邁向永續之路,根據具體計畫來逐步執行,確保企業擁有永續成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