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資穎擊敗東奧勁敵陳雨菲拿下生涯第23座冠軍,堪稱「戴資穎高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戴資穎近年已經連續4站打進最終戰,收下2冠、2亞的佳績,今日對戰中國好手陳雨菲成功復仇再拿下本季首冠,累積23座超級賽冠軍堪稱「戴資穎高牆」。
今(22)日台灣羽球天后戴資穎對戰昔日東奧勁敵陳雨菲上演甜蜜復仇,最終取得本季BWF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冠軍,這是繼去(2021)年1月國際賽冠軍後的首冠,同時也是小戴生涯第23座超級系列賽金盃,並持續維持最多超級賽女單冠軍紀錄,堪稱「戴資穎高牆」。
戴資穎力再遇東奧勁敵中國好手陳雨菲
世界羽聯世界巡迴賽(BWF World Tour)官方名稱為滙豐BWF世界巡迴賽,由世界羽球聯盟所推動,從2018年開始全面實施,並以4年為一個循環,旗下賽事按照獎金和排名積分共分為六個級別。
其中,屬於滙豐BWF世界巡迴賽的賽事有5個,包含:第一級總決賽(該級別獎金最高,至少150萬美元)、第二級1000賽、第三級超級750賽、第四級超級500賽,和第五級超級300賽。
第六級超級100賽則為「開放級別」,開放予所有世界羽聯的會員國申請舉辦,雖然此不屬於滙豐世界羽聯世界巡迴賽,但也可以獲得巡迴賽排名積分,列入世界排名計算。
然而,世界巡迴賽積分世界前8好手,才能參加年終總決賽。
根據《中國時報》報導,2012年9月日本羽球公開賽是戴資穎生涯首度於超級系列賽奪冠,此後累積實力開始一連串的奪冠紀錄,最終於2020年全英公開賽拿下生涯第21座超級系列賽女單冠軍,超越中國退役名將王儀涵。
隨後戴資穎又在去年於「2020年賽季年終總決賽」(因為疫情延辦)再次獲得冠軍,破紀錄擁有「第22冠」,締造史上最多超級系列賽女單冠軍紀錄。
本次,台灣羽球一姐戴資穎再次闖入BWF超級500系列泰國羽球公開賽的決賽,總獎金達36萬美金,同時遇到中國好手陳雨菲,重演去年東京奧運金牌戰好戲。
本季首冠到手,累積23座超級賽冠軍堪稱「戴資穎高牆」
綜合媒體報導,首局戴資穎出現小失誤,但後來經過調整後積極搶攻,在直線下壓的強勢攻擊,和靈巧出拍取得優勢,隨後在11比7進入技術暫停,回到場上後戴資穎靠著陳雨菲多次失誤,慢慢擴大分差,最終以21比15取得首局勝利。
第二局,前半段雙方有來有往、互有回擊,先以7比7僵持不下。此後,陳雨菲回神打出一波7比1的攻勢,戴資穎調整步伐,造成陳雨菲接連失誤連追6分,但最後不幸連續攻勢遭中斷,終讓陳雨菲以21比17扳平局數。
最後決勝局,由陳雨菲率先得分,不過他失誤增加,反而讓戴資穎在3比4落後狀態下連續得分,換場時已經領先達7分,最終戴資穎以21比12收下超過1小時的苦戰勝利。
目前,連同去年兩場在泰國舉辦的亞洲公開賽,和世界巡迴賽總決賽都闖進決賽。戴資穎已經連續4站打進最終戰,收下2冠、2亞的佳績,今日再拿下本季首冠,累積23座超級賽冠軍堪稱「戴資穎高牆」。
知名主播「克媽」克拉克(Gillian Clark)在本季賽事中盛讚戴資穎的高超技巧,他甚至說:「我認為在女子單打項目中,還沒有任何選手的技巧能像戴資穎的如此厲害,無人可匹敵。」
根據《自由體育》報導,去年東奧戴資穎和陳雨菲交手飲恨吞銀,不過統計過去19次碰頭,小戴取得15勝4負的絕對優勢;另,細數陳雨菲戰績,她在德國公開賽、南韓大師賽屈居亞軍,是今年第3度勇闖決賽,但最終還是與冠軍擦肩而過。
根據世界羽球聯盟資料顯示,下一站將在6月14日開始,是屬於BWF超級1000等級的印尼公開賽。
新聞來源
- 泰國賽》高超技巧無人匹敵! 知名主播「克媽」盛讚戴資穎(自由體育)
- 泰國賽》戴資穎3局復仇陳雨菲 收下本季首冠
- 羽球/不再抱憾!戴資穎復仇陳雨菲 泰國賽決賽第三局21:12奪冠(聯合新聞網)
- 羽球》戴資穎隔16個月奪冠 23座超級賽冠軍堆高障礙(中國時報)
- 泰國羽賽/重演東奧金牌戰對決 戴資穎拍下陳雨菲復仇(聯合報)
延伸閱讀
- 【專訪】林瀛洲醫師:金牌背後的守護神,盧彥勳、王齊麟、李洋都曾接受他的治療照護
- 運動傷害要看「骨科」還是「復健科」?
- 【專訪】李智凱的運動防護員王瑞翔(上):運動科學四大基石,卻容易被忽略的運動傷害防護
- 【專訪】運動心理學家洪聰敏:想讓好動的ADHD孩童更專心,運動有效嗎?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莊貿捷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圖解智慧國家四大關鍵科技,從不同角度帶你了解台灣的科技應用實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家都知道台灣有座半導體護國神山,也聽過許多媒體對台灣科技實力的盛讚,但台灣的科技實力到底強不強?我們從四個面向帶你看台灣作為「智慧國家」到底有什麼實力!
大家都知道台灣有座半導體護國神山,也聽過許多媒體對台灣科技實力的盛讚,但台灣的科技實力到底強不強?自己說不如讓國際單位做的調查更客觀顯示。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每年9月公布的世界數位競爭力(World Digital Competitiveness Ranking)評比,最近一次報告2021年台灣在全球64個主要國家及經濟體當中排名第8,獲得歷年來最佳名次。
而且值得關注的是,支持數位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也就是「科技」競爭力。IMD評比報告揭露台灣拿下全球第2的佳績,從2018年的第11名年排名持續上升,顯見台灣無愧於科技強國之名。
科技小百科: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是一個長期研究國家與企業競爭力,在國際上具盛名及公信力的評比機構,並自1989年起發布「世界競爭力年報」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其評比報告與調查結果更是各國政府擬定相關政策之參考。IMD每年會定期公布兩份競爭力評比報告,其一是「世界競爭力年報」,每年在6月公布,2022年台灣在63個受評比國家中排名全球第7名。另一份報告為「世界數位競爭力評比」World Digital Competitiveness Ranking,每年在9月底公布,本篇文章引用的資料為這兩份研究。 |
也因為科技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有哪些技術是台灣不為人知的優勢?或是未來產業可大力投資布局的領域?我們找出其中四大項與智慧國家最有關的科技,展現台灣具備強勁的科技能量,或許你已經受惠,也或許你能從其中找到發展的機會。
關鍵科技一、融合海陸空領域的多維通訊

隨著國家管理範圍逐漸擴大,通訊範圍多元且彼此關聯,相關科技如低軌衛星、5G通訊、海底電纜等,形成環環相扣的多維通訊聯網。
仔細洞察2021年的IMD報告,台灣在「行動寬頻的用戶比例」這項指標,拿下全球第1的傲人成績。顯見台灣在通訊基礎建設的投資及普及率,是走在全球領先位置。
尤其5G/6G關聯科技更是未來多維通訊的具舉足輕重的地位,原因是5G衍生的價值鏈相當廣泛,舉凡從晶片、模組、終端、邊緣、系統、到應用服務,可形成完整生態圈。為了強健台灣5G專網的自主技術與供應鏈,從2018年先後成立5G產業發展聯盟、5G垂直應用聯盟、以及5G Open Networking平台,逐漸形成5G國家隊。
除了把5G領先國視為戰略目標,當創新技術落地,更能帶來龐大商機。根據工研院的預估,將5G的小基站、邊緣運算、網路虛擬化等關鍵產品、模組、元件加總起來,2025年的市場規模上看2,510億美元(約新台幣7.5兆元),其他國家還在積極推動5G聯網建設,顯見相關商機仍有相當大發展空間。
關鍵科技二、新型態數位經濟與網路服務

邁向Web 3.0的交叉點,元宇宙被視為下一代網際網路的新機會,市調機構Gartner預測,2026年全世界將有25%的人口,每天至少有一小時投入元宇宙虛擬世界,進行工作、社交、教育、購物、娛樂等活動,並藉由虛擬貨幣、NFT進行數位資產的交易,虛擬經濟逐漸成形。
所謂元宇宙,需要以5G/6G高速網路為基礎,透過VR頭盔/眼鏡作為進入3D虛擬世界的載體,在元宇宙的各種互動體驗則需仰賴AI運算、雲端/邊緣儲存、區塊鏈等核心技術支援。人們在元宇宙內可以滿足從現實世界做不到的事情,形成穿梭虛擬、現實之間的生活體驗與商業模式。
近七成投入元宇宙相關應用的企業,認為元宇宙在未來5年一定會蓬勃發展,虛擬音樂會、虛擬時裝秀、媒體及產品聯名展示活動,將是元宇宙優先發生的商業體驗。
那麼台灣要投入元宇宙有何利基?解析元宇宙供應鏈版圖,主要可分為晶片、光電、通訊、AR/VR裝置、內容以及AI技術,台灣科技可從硬體方面,包含晶片、感測IC、光學零組件、伺服器等擅長領域切入。像是大家熟知的半導體大廠台積電,對於相關晶片的供應就至關重要,另外光電產業也有揚明光、玉晶光、中光電等企業,讓投影技術更精緻,再來連接元宇宙的通訊技術,也有聯亞來支援,而裝置軟硬體、AI技術則是有創意、世芯、智原等企業投入,最後想到AR/VR集大成者,就不能遺漏宏達電在這一塊的耕耘,同樣威盛電、佐臻、未來市(XRSPACE)等品牌也積極佈局,可見台灣已有完整的供應鏈,接下來有志於加入元宇宙的廠家,不妨從自身的專長去思考,相信不論是哪個領域的企業,都能有更多的創新、應用內容投入,完善整個元宇宙生態。
關鍵科技三、疫後時代興起的智慧型代理人

近年因疫情持續延燒,越來越多領域開始導入「智慧型代理人」,像是零售業者引進半自動化機器,協助人力處理訂單、點餐;又或是醫院使用機器人,藉由AI辨識功能分擔部分醫護工作。
所謂智慧型代理人,以它所知的知識範圍內,自主完成人類所給予的指令任務。智慧型代理人發展至今,能協助人類的廣度、深度越來越多,主要是受惠機器學習的技術更為先進,加上其他的自動規劃、互相協調等演算法的成熟,讓智慧型代理人成為下一波產業發展重點。
世界先進國家紛紛把AI納為國家產業重要發展策略,台灣從2018年就推出「台灣AI行動計畫」,全面啟動產業AI化。發展至今,AI應用已從測試階段逐步應用於各式產業,資策會統計發現,掌握AI技術的新創企業在台灣有300家,逐漸摸索出不同的商業策略與獲利模式。
尤其資通訊、醫療照護是台灣兩大擁有頂尖人才的雙軸產業,在疫情之下,就可以看到醫療+科技所衍生的智慧型代理人應用。像是過去為了解決醫療量能不足,開發「5G智慧防疫機器人」,用來隔離病房消毒、運送餐盒及藥品物資,比傳統人力消毒方式有效節省50%時間,還能降低醫護人員感染風險,讓醫事工作更有效率。
關鍵科技四、資訊安全網保護每個人數位資產

我國面臨網路犯罪、駭客入侵政府、機關,甚至竊取個人資料事件持續增加,如何保護國民安心使用數位科技、保障財產安全將是未來重要方向。隨著AI普及所衍生的龐大資料量之隱私及資安問題,成為棘手的挑戰。從國際AI資安發展現況來看,歐盟在2021年提出人工智慧規則草案(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鼓勵值得信賴且道德的AI進行研發與應用。微軟更在今(2022)年禁止提供AI推測情緒技術,並制定「負責任AI標準第二版」、Google則停止AI機器人具有自我意識、能與人類溝通等爭議事件,這些做法也都反映美歐在立法之際,業者也在努力自行節制敏感AI技術。
AI資安,是挑戰也是機會。未來,台灣政府與企業也須密切關注美歐相關草案的立法動態,找出AI規範的共同點,以此界定使用AI產品與服務之要求;因此,AI資安不僅需透過科技來防禦,更需要治理與法規,降低AI所帶來的衝擊。
另外,針對5G資安議題,台灣有展開大型科技防禦策略,包含5G資安防護系統、跨機關資安聯防。5G資安防護系統致力確保業者使用的5G系統具備安全、可靠、信賴,與國內5G專網業者進行服務驗證,以強化國產5G系統的整體資安防護能力。跨機關資安聯防的目標放在建立政府與民間的資安聯防體系,藉由橫向整合跨部會,全面提供威脅情資,減少機關隱匿資安事件,降低事件誤報與漏報。
持續提升台灣的科技能量 打造全方位的智慧國家

台灣的科技能量持續提升,從2022年的IMD世界競爭力年報可發現,而且該報告還指出我國擁有高素質勞動力、經濟活力、企業治理能耐、高教育水準等優勢。上述四項與智慧國家高度關聯的新興科技,涵蓋「數位基盤、數位創新、數位包容」等元素,如何借助科技打造創新、包容的社會,在台灣強勁的科技應用產業鏈上,補強創新的能量,並延續發展優勢項目,將是台灣要持續努力的方向。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