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猴痘現蹤歐美、澳洲、以色列等15國,聯合國呼籲勿污名化LGTBI人士 

猴痘現蹤歐美、澳洲、以色列等15國,聯合國呼籲勿污名化LGTBI人士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副執行主任卡瓦納(Matthew Kavanagh)說:「過往經驗顯示,污名化言論會迅速使基於證據的應對措施失效,因為這些言論會引發恐懼循環,使人們遠離衛生服務,阻礙發現病例的努力,並鼓勵無效的懲罰性措施。」

(中央社)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今(23)日警告,有些關於猴痘病毒的報導充斥種族主義和恐同言論,不僅加劇污名化,也會對當局因應日益嚴重的疫情帶來影響。

《法新社》報導,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說,近日爆發的猴痘病例有「很大一部分」發生在男同性戀、雙性戀和其他男男性行為者身上。

但它補充說,最可能的傳染途徑是與猴痘患者有身體接觸的人,任何人都可能受到影響,還說有些對非洲人和LGBTI(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或雙性別)族群的報導「強化了恐同和種族主義的刻板印象,加劇污名化」。

截至目前,已有15個非猴痘流行國家向世界衛生組織(WHO)通報實驗室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包括多個歐洲國家、美國、澳洲和加拿大,以色列、瑞士和奧地利則是最新通報病例的國家。

052322_猴痘病毒世界分佈
圖片來源:Mindy Liang/ TNL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以色列和瑞士雙雙表示,在境內發現的一名感染者最近曾出國旅行。以色列正在調查其他疑似病例。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副執行主任卡瓦納(Matthew Kavanagh)說:「污名和指責會破壞信任,以及在這類疫情爆發期間有效應對的能力。」

「過往經驗顯示,污名化言論會迅速使基於證據的應對措施失效,因為這些言論會引發恐懼循環,使人們遠離衛生服務,阻礙發現病例的努力,並鼓勵無效的懲罰性措施。」

猴痘症狀包括發燒、肌肉疼痛、淋巴結腫大、發冷、筋疲力竭以及臉部和手掌出現類水痘皮疹。

目前沒有治療方法,但症狀通常會在2到4週後消失。根據世衛統計,自從1970年以來,共有11個非洲國家通報過人類感染猴痘病例,分別是貝南、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民主剛果、加彭、象牙海岸、賴比瑞亞、奈及利亞、剛果共和國、獅子山及南蘇丹共和國。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