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赤道線的南洋密碼》:畢麒麟也「反清復明」?天地會曾主宰了馬來半島華人的命運

《赤道線的南洋密碼》:畢麒麟也「反清復明」?天地會曾主宰了馬來半島華人的命運
圖為柔佛州天地會義興公司領導人陳旭年。Photo Credit: 公有領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由於脫離了帝國版圖,這裡的天地會組織可以用「百花齊放」、「蓬勃發展」來形容。在清朝初年一直到十九世紀末葉,天地會對馬來半島甚至整個東南亞各地開發的重要性相當大。甚至可以這麼說,當時舉凡有華人的地方,當地經濟開發、社會領袖、底層群眾,有大部分都具有天地會背景!

文:白偉權

在新山遇見天地會以及它的大佬們

反清復明的天地會是中國大歷史的一部分,天地會在清代各地基層社會其實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因為它嚴格說來,還是一個地下組織,因此經常給人一種神祕且不可親近的感覺。

在台灣,清朝時期所發生的反清民變事件包含朱一貴事件、林爽文事件、戴潮春事件,都被認為很可能與天地會有關。天地會當然不一定是如我們想像中,有著「大檯」的抗清組織,它更像是一個反清的指標,只要是對於清朝有所不滿的人士,都可以高舉天地會、洪門會的旗幟來號召民眾,而各地的組織之間,並不見得具有從屬關係。另一方面,即使到了日治時代,在西來庵事件中領導抗日的余清芳,也打著 「大明慈悲國」的旗幟來號召鄉親抗日,他的聚眾手法非常「天地會」。

台灣雖然位在大清帝國邊陲,但天地會在台灣史上仍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但礙於天地會在清領下的台灣仍屬於非法組織,加上組織本身的私密性質,因此十分隱晦,很難找到有關天地會的史蹟。但在馬來半島這個清帝國的「化外之地」,天地會與民間關係的故事就變得很不一樣了。

天地會即生活

由於脫離了帝國版圖,這裡的天地會組織可以用「百花齊放」、「蓬勃發展」來形容。在清朝初年一直到十九世紀末葉,天地會對馬來半島甚至整個東南亞各地開發的重要性相當大。甚至可以這麼說,當時舉凡有華人的地方,當地經濟開發、社會領袖、底層群眾,有大部分都具有天地會背景!

William_A__Pickering
Photo Credit: William A. Pickering,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畢麒麟

這樣的說法或許會讓人覺得有點誇張,但根據英籍通譯官畢麒麟沒錯他就是曾經任職於打狗海關及天利洋行、協同李仙得走訪琅𤩝地區協調羅妹號事件的畢麒麟)在一八七六年的說法,在當時海峽殖民地及各土邦的華人社會中,大約有百分之六十的華人具有會黨身分,其餘的百分之四十即使不是會黨成員,但也深受會黨的影響,會黨可說是當時華人社會生活中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畢麒麟來到馬來亞後,自己也加入了天地會,成為天地會的一員!

由此看來,除了一些會內儀式本身就具有祕密性質之外,它已經算是公開的團體了。因此,新馬地區早期的開發史,自然也與天地會組織脫離不了關係。既然天地會組織對於馬來亞有著這麼高的重要性,且公開程度又比較高,要在田野中尋找到它們的蹤跡,也並非是件困難的事情。

天地會組織與柔佛的開發

在馬來半島的開發歷史中,有兩個非常大的天地會分支,它們是義興會和海山會,各區域像是柔佛、森美蘭、馬六甲內陸、吉隆坡、霹靂等地的義興會和海山會並不見得有必然的連結或從屬關係,但它們的開發都離不開這兩大組織。以吉隆坡為例,它的開發者便是海山會的領袖葉亞來,在殖民時期,他也受委為甲必丹。若要尋找天地會蹤跡,筆者認為亞洲大陸最南端的城市—新山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72963714_629369951502710_58403003097218
Photo Credit:白偉權
圖為馬來西亞的一座古墓,刻有「㳉」字,這是「清」字的另一種寫法,無「主」字,一半又接近「明」,部首卻是「氵」。一般認為,「㳉」的標誌與反清復明組織天地會成員所創,普遍流通於會內,字面意義上帶有濃厚的反清意識。

新山是柔佛州的首府,與新加坡隔海相鄰,現今人口大約一百萬餘人。新山開埠於一八五五年,它的開發主要與十九世紀新加坡的胡椒、甘蜜種植經濟有關。在當時,新加坡是本區域的胡椒、甘蜜種植中心,而在新加坡內陸從事種植的集團,幾乎都是天地會組織的成員,後因土地的不足以及土產價格波動,導致種植集團之間、種植者與收購者之間發生了土地及利益的糾紛。

在此情況下,獨具慧眼的柔佛統治者天猛公看好柔佛土地面積的優勢,便向新加坡的種植人伸出橄欖枝,邀請他們注資柔佛。同時,天猛公為了避免新加坡會黨惡鬥的情形在柔佛發生,他更在一八七三年的法令中明令獨尊義興的政策,意即任何進入從事胡椒、甘蜜種植的人,都必須承認義興是唯一的天地會組織。由此,偌大的柔佛成為天地會義興成員們的樂土。

歷史小辭典

天猛公

傳統馬來官僚體系中的重要官職。從馬六甲王朝以至(舊)柔佛王朝時期,其在朝中的地位便僅次於蘇丹底下的丞相(Bendahara)。天猛公相當於現代的內政部長以及總督,主要負責轄區內的司法、治安、防禦、外國(商)人事務和貿易商品的稅收等。其餘在馬來官僚體系中常見的官職還有財務大臣(Penghulu Bendahari)、海軍大將(Laksamana)以及港務官(Syahbandar)。

義興進駐柔佛之後,各地的原始森林開始轉化為片片的胡椒、甘蜜種植園,柔佛一躍成為十九世紀世界最大的胡椒、甘蜜出口國。椒蜜經濟自此也成為柔佛經濟的骨幹。由此可見馬來統治者與義興領袖、華商之間的緊密互惠關係。就連新加坡殖民政府要求柔佛統治者蘇丹阿布峇卡(Sultan Abu Bakar)封禁會黨,也遭到拒絕,甚至表示他自己就是義興的一員!因為義興公司在柔佛的法定地位,我們至今能夠在柔佛見到許多有關天地會組織的史蹟。

The_Maharajah_of_Johore,_Around_the_Worl
Photo Credit: Unknown authorUnknown author,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柔佛統治者蘇丹阿布峇卡(Sultan Abu Bakar,1833-1895)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赤道線的南洋密碼:台灣@馬來半島的跨域文化田野踏查誌》,麥田出版。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第一本以「跨域」的角度,深刻書寫馬來半島、台灣及世界華人關係的大歷史
★跨域角度,全面觀看:探討議題包括「地方產業」、「地方經濟」、「歷史事件」


「誰是馬來西亞的先住民?誰是外來者?」
馬來人?華人?還是印度人?誰是先,誰是後?
台灣和馬來半島又有什麼密不可分的連結


台大中文系副教授高嘉謙主編[台灣@南洋]書系首發第一本。
《赤道線的南洋密碼》強調的是地理意義的「發現」,因此帶有一個值得思考的視角:人物與地方的關聯,如何置於大歷史的體系裡觀照?這些跨域的地方菁英,在地方的影響力與效應,其背後的交遊、交際網絡,觸及了一個跳脫單一地方脈絡的歷史語境。換言之,歷史的瑣細、片段的細節與線索,往往重構了地理意義上的一個歷史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