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微博、微信等中國社交平台強制顯示使用者IP屬地,意外催生「IP代理」灰色產業

微博、微信等中國社交平台強制顯示使用者IP屬地,意外催生「IP代理」灰色產業
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微博、微信、抖音等中國社交媒體平台4月中旬起強制上線IP屬地功能,揭露使用者所在地。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卻也意外激起「付費IP代理」服務產業,遊走違規灰色邊緣。

中國當局日前為了因應海外假訊息宣傳,啟動了IP屬地功能,在用戶的貼文下方顯示其地理位置。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這個功能最初是用在提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貼文上,當局認為這個議題受到了境外宣傳的操縱。

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系退休教授展江向《紐約時報》指出,制定這些政策是為了打壓不滿,並確保網路輿論更「千篇一律」。

(中央社)微博、微信、抖音等中國社交媒體平台4月中旬起強制上線IP屬地功能,揭露使用者所在地。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卻也意外激起「付費IP代理」服務產業,遊走違規灰色邊緣。

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小紅書、知乎等社交媒體平台4月中旬起相繼上線網路用戶IP屬地顯示功能,顯示使用者發布影片或評論時的網路位置,中國境內帳號展示到省(自治區、直轄市),海外帳號展示國家(地區),這個功能未能被使用者關閉。

這個功能上線後讓不少部落客、大Ⅴ(指有許多追蹤者的網路意見領袖)現出「原形」,有些人發文說「人在美國剛下飛機」,IP屬地卻顯示在中國境內。

擁有108.3萬追蹤人數的部落客「來醬在東京」,IP屬地顯示為廣東;知名專欄作家連岳曾說「肯定不會移民離開中國」,IP屬地卻顯示人在日本。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一名住在德國的中國王姓學生表示,自從這項政策上路,他一直不敢發表批評,因為怕被舉報為外國間諜,或被微博刪除帳號。他更擔心來自「帝吧」這類民族主義群組的帳戶攻擊,帝吧列出了數十名IP在國外的用戶,讓他們的頁面充斥羞辱,許多受到攻擊的人關掉評論、更改用戶名稱或是停止發文。

香港中文大學媒體教授方可成向《紐約時報》指出,越來越多人用IP屬地來推測個人動機,「這就會讓就事論事變得更難。」

除了攻擊事件外,也有人認為這項政策影響隱私,一名浙江大學生在今年3月起訴微博,認為自動顯示位置是未經同意洩露個人資訊。這項政策更被批評虛偽,因為名人、政府帳號和微博首席執行長都不用被顯示IP屬地。

有需求就有市場,電商平台開始激增更改IP屬地服務,且國內、國外都能改。

綜合每日經濟新聞、澎湃新聞等媒體報導,人民幣6元(約新台幣26元)就可以獲得更改IP屬地服務。除了一次性收費,另也有月卡、季卡或終生服務套餐可供消費者選擇,終生服務套餐價格500元,還可以獲得IP穩定等權益保障。

《新浪新聞》的報導指出,修改IP位址也就是所謂的「IP代理」功能,改變原有設備的網路出口IP。這項功能已經成為地下產業偽裝身份的必備工具。

不過,目前大多數賣家提供的更改IP位址服務,伺服器都在國內,都只是短效IP,可供選擇的地點較少。

成都商報記者實測,在電商平台上花費9元買服務器,實測確實可以更改IP屬地,在使用前,微博、抖音的帳號IP屬地都顯示北京市;使用服務器後可以隨機選擇廣東省作為IP屬地。

這類服務性商品被指違規,陸續遭到勒令下架。北京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趙舒傑接受法治日報訪問時表示,IP代理是國家嚴厲打擊的網路亂象,販售IP代理服務是違法行為。

趙舒傑指出,買家在網路上購買這類服務,不僅是助長網路歪風,也給不法分子利用網路非法牟利的機會。網友透過代理IP產生的瀏覽紀錄、帳號密碼、支付資訊等使用者資訊都有可能因此外洩,有網路安全風險。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李芯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