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原料、有工人,特斯拉大舉徵才擴張生產規模,上海有望成全球第二總部

中國有原料、有工人,特斯拉大舉徵才擴張生產規模,上海有望成全球第二總部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圖說: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附近,另建一座新工廠,年產能為45萬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三大具代表性的本土研發團隊:低壓電子實驗室、固件實驗室、材料實驗室也將進入特斯拉研發中心,這是向中國本土化發展邁出重要一步。

特斯拉(Tesla)無視中國疫情影響,昨(22)日大動作徵才,還加碼擴張生產規模,其中招聘研發人員,包含:動力工程、軟硬體設計工程和車輛軟體等多個領域的專業人才,是由製造大舉轉向研發的明確跡象。市場強調上海有望成為特斯拉的全球第二總部,向中國本土化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給原料又給人,特斯拉設廠的夢幻國度

在過去「量產電動車」一直是特斯拉的罩門。它們擁有相當好的設計,卻遲遲無法反映在實際的財報上,一方面受制於電動車關鍵原物料,二來又缺少優秀的製造業工人,導致盈利無法拉升。

直到了2018年5月,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股東大會上披露,要在中國上海打造首個美國以外的超級工廠,同年7月他即抵達上海簽署相關投資協議。

兩年後,特斯拉上海工廠已經可以交付25萬輛的Tesla Model 3、Tesla Model Y車款,預計還要增加到45萬輛。很顯然的中國就是特斯拉「有原料、有工人」的夢幻國度。

馬斯克甚至接受了《Business Insider》母公司Axel Springe執行長多芬納(Mathias Döpfner)專訪時稱讚中國在乎人民福祉,他還提到:「儘管有一點一黨專制,但他們實際上很關心民眾,甚至與美國相比,他們對公眾輿論更為敏感。」

如今,特斯拉將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布局,也將加碼招聘研發人員,從單純製造也轉向研發設計。

根據《上海證券報》報導,特斯拉於5月22日貼出大篇幅的公告,上頭指出特斯拉中國研發創新中心將大舉攬才。徵才項目職務部門包含:車輛軟體、硬體設計工程、動力與能源工程、法規認證和車輛工程等,開出的職缺項目至少70項以上。

上海有望成特斯拉第二總部,向本土化發展邁出重要一步

這樣的徵才資訊是相當不尋常的。因為中國疫情仍屬於發展中,儘管北京當局利用各種手段,營造疫情穩定將走向勝利的氛圍,但是從數據來看顯然還稱不上樂觀。

根據中國清算所的數據顯示,4月份連續第3個月出現大規模資金外流,境外投資者把所持中國債券減少了大約人民幣3014億元(新台幣1.32兆)。

《華爾街日報》對此形容:「中國在疫情期間出現的出口繁榮正在消退,人民幣維持堅挺的第二個支柱因此也在動搖。」

不過,中銀國際證券(Bank of China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全球經濟學家、前國家外匯管理局高級官員管濤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目前國外投資者短期舉動對國內市場造成壓力;但從長期來看看,資金將繼續流入中國。

但無論如何,中國景氣前景屬於曖昧模糊的階段是毋庸置疑的。

特斯拉面對如此時刻,突然大動作的擴廠徵才引起市場注意。據特斯拉日前公布的訊息透露,該研發中心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以外建設的「首個研發中心」,屆時會受到上海臨港對於高科技產業支援,還有當地政府的政策鼓勵,打開中國市場的關鍵。

該研究中心共設有28個實驗室,專注於軟硬體、流程和技術的開發工作,也接應中國車用應用適配和標準測試,且針對人工智慧進行開發。

值得注意的是,據《工商時報》報導表示,中國三大具代表性的本土研發團隊:低壓電子實驗室、固件實驗室、材料實驗室也將進入特斯拉研發中心,報導指出這是向中國本土化發展邁出重要一步。

該研發中心已在2021年正式交付使用,預計未來有更多中國研發人才進入到特斯拉研發中心後,會進一步拉高特斯拉中國化的比例,那時成本可能會下降,更助於提升利潤打開市場,但也將緊密地和中國捆綁在一起。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