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FIX》的七篇故事,涵蓋了台灣三十年來甚受社會矚目的重要冤案。從二○一七年首次出版以來,除了一個案件的當事人已遭槍決外,已有兩個案件獲得無罪平反,另有四個案件仍在持續救援。
文:臥斧
大大的小黃 Big Yellow Taxi(摘錄)
晚上九點半左右,巷子裡很安靜。
這個住宅區白天外出工作上學的住戶都已返家,吃完晚飯,各自看著連續劇或試著填滿作業簿的空白,只有一個剛從補習班離開的小學生,低頭走路,任剛聽到的解題方式和剛問到的電玩技法在顱腔裡撞來撞去。
緊急煞車。一聲爆響。
小學生嚇了一跳,回頭張望。
一部計程車歪斜地停在小學生身後不遠處。事後回想,小學生無法確定自己先聽到的是煞車聲還是爆響,也不清楚車裡的情況,但很確定司機出事了︱因為小學生看見一名長髮男子匆匆下車,快快地左右張望,急急地朝巷口離開;路燈慘白的光籠罩那塊區域,小學生看見長髮男子手上的東西映出一點點金屬光亮。
「槍!那個人剛剛開槍!」這個念頭在小學生腦中炸開的剎那,小學生看見方才長髮男子拐出去的巷口閃進一部摩托車。
摩托車上有兩名青年,看見橫在巷道中的計程車時明顯吃了一驚,摩托車左右搖了幾下;他們歪歪車身繞過計程車,停在小學生身旁,「怎麼了?發生什麼事?」
「那個人開槍了!」小學生指著巷口,「我看見了!」
「啊?」坐在後座的青年跳下座位,快步跑向計程車,朝駕駛座看了一眼,向後彈開,「幹!真的有血!」
「你說誰開槍?」摩托車騎士問小學生。
「剛跑出巷子的那個人!」小學生仍指著巷口,「長頭髮那個!」
「你回去找大人報警,」摩托車騎士將車調頭,「我們去追。」
摩托車急衝急煞、繞回計程車旁,另一名青年敏捷地跳上後座,摩托車騎士右腕一轉,朝巷口疾奔。
他的短篇小說〈大大的小黃〉拿下文學獎首獎,連他自己都覺得很意外︱畢竟這是一篇推理小說,而他認為主流文學獎一向不重視大眾文學。當初投稿,只是覺得反正寫都寫了,不如試著參賽,沒拿獎是意料中事,拿了獎不但會是驚喜,還能賺到一筆獎金,總之沒什麼損失。
〈大大的小黃〉以夜裡一樁計程車司機槍擊案開場。
摩托車二人組在隔壁巷子追上凶手,不過凶手拔出手槍朝他們晃了晃,二人組很識相地停下摩托車,看凶手鑽進另一條巷子。二人組回到計程車旁,司機仍然癱在駕駛座上,小學生已經不見蹤影。二人組面面相覷,聽到警笛聲由遠而近。
警方查出被殺的司機綽號鋒仔。根據巷道裡不很清楚的監視錄影書面,加上小學生及摩托車二人組的描述,警方找來人像畫師,畫出長髮凶手的長相,開始緝凶。
幾個月過去,一無所獲。
警方將凶手的畫像及監視畫面印成懸賞海報,在媒體發布、四處張貼,收到一些疑神疑鬼的回報,但沒有任何進展。
在承辦警員眼中,這樁案子已經漸漸冷掉了;沒想到,新線索居然在看起來毫不相關的地方出現。
「本作在有限的篇幅中創造大量轉折,同時兼顧劇情合理及敘事流暢,加上文字使用精準,具備寫實美感,實屬難得。」決選紀錄中,有位知名作家評審如此讚譽,「本作從日常所見的場景出發,馬上引爆事件,節奏控制令人眼睛一亮。在劇情看似陷入膠著的時候,又從意想不到的方向加入新線索,不但與時事貼近,而且推理嚴謹,是一篇難得的短篇佳作。」
第一次讀到這段講評時,他覺得十分得意,後來幾次重讀,深深覺得這位也寫過推理小說的文壇前輩真是講到了重點。寫作之前他就做了不少調查,在情節安排上費了很大的苦心,在推理過程裡也安排了足夠的證據,因為他認為有些重視解謎的推理作品,作者干預的痕跡實在太過明顯,讀起來一點趣味也沒有。
這回文學獎的得獎作品將會集結成冊,同時收錄各篇作品的決選講評,出版紀念合集;他剛接到出版社的消息,說合集的編輯作業已經完成,稿件檔案已然送印,下週就會在各大書店上架。
我要正式進入文壇啦!他一整天都非常開心,直到晚上收到那封電子郵件。
郵件內容很短。
「阿桂不是凶手。」
〈大大的小黃〉故事的轉折點來自一宗抗議事件。
城裡一項大型建案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原址周邊的大批行道樹將被移地另栽。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督機構及法律保障,城裡先前遇到這類情況的老樹,大多在移植後不久死亡,是故護樹團體竭盡所能地為樹請命,並且請專家提出不需移植一樣可以施工的方案,但建商不為所動,執意移樹。護樹團體的抗議行動因而開始升溫,不但鎮日駐守在老樹附近,還與警方產生肢體衝突。
警方把幾個動作比較激烈的護樹志工帶回警局,一名刑警走過,忽然覺得有個長髮志工看起來頗為眼熟。
處理了一會兒手頭上的瑣事,刑警猛地明白自己為什麼會覺得長髮志工眼熟。
因為志工看起來就像人像畫師筆下鋒仔一案的凶手。
志工名叫阿桂,是個前科犯,幾個月前假釋,算算時間,鋒仔一案發生時,阿桂已經出獄。警方拿到阿桂假釋後到照相館拍的證件照,雖然髮長不同,但照片裡的人看起來與畫像相似度更高。
鋒仔被殺之後,警方在計程車裡沒有找到手機,一度覺得十分疑惑:鋒仔是計程車駕駛,身邊不大可能沒有手機,所以當時警方就曾推測,或許凶手先前與鋒仔通過電話,所以在行凶之後,細心地將內藏通聯紀錄、可能把自己捲入事件的鋒仔手機一併帶走。
阿桂被逮捕後,警方拿到阿桂的手機號碼、聯絡系統業者,找出阿桂出獄後的通聯紀錄,發現案發當天,阿桂曾經與鋒仔通過電話。
這個發現將鋒仔和阿桂連結了起來,但卻帶出另一個問題:根據發話地點顯示,兩人通話的時候,阿桂人在外縣市,兩地車程應該超過一個小時。阿桂和鋒仔通電話的時間是八點三十分,案發的時間則是九點半,照這樣推算,阿桂不大可能犯案。
Tags:
ESG成為永續經營新顯學,除了追求獲利,這些企業更重視打造多元包容及友善環境的幸福社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今越來越多企業共享ESG架構理念,彼此跨業結盟、分享各自優勢,讓企業影響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渣打銀行與全球第一大烈酒集團帝亞吉歐的對談中,就可以看到雙方有許多相似之處。
「我的夢想」是許多人小時候作文課都會寫的題目,但是長大後,能真正實現夢想的人為什麼少之又少?其實,原因來自千里馬沒能遇上給予支援與資源的伯樂。
不過現在情況正在翻轉,因為現代商業環境,除了追求獲利最大化,更多企業把重心投入於實踐永續發展理念;尤其是在社會責任方面,企業更加重視勞工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與福祉。打造更包容與多元的社會,需要更多企業一起聯手合作。
渣打、帝亞吉歐:從各自領域幫助社會上的千里馬
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相似之處,在於兩家企業都有幫助社會更具包容、照顧弱勢的公益計畫。
多年來,渣打在攜手政府單位及社福夥伴,共同打造「看得見的希望視障就業平台」,並透過連續贊助國內最大型的公益馬拉松賽事「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至今累計幫助近700位視障朋友成功並穩定就業。在支持視障青年多元就業之外,渣打集團於2019年推出全新的全球性計畫 — Futuremakers by Standard Chartered,並擴大所協助對象,主要協助16-35歲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並與社福團體合作,結合各組織的專業與資源,為他們提供就業的支持,幫助他們翻轉未來。在2020~2023年期間,渣打協助近7,000名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學習新技能、輔助他們就業及創業。目前渣打銀行也有6位視障員工在銀行擔任客戶服務的工作。

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礙於視力限制,必須比常人多付出數十倍的反覆練習,沖泡咖啡就是一例。台灣第一位視障咖啡師林佳箴,小時候因意外導致視力逐漸退化,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努力取得英國國際咖啡師證照,並且創立「甜裡開始」咖啡廳。
林佳箴的故事,能夠感動人心並且躍上媒體版面,一方面也因為她是帝亞吉歐「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的2020年得主名單之一。
帝亞吉歐Keep Walking計畫從2003年正式啟動,訴求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限定夢想的類型和議題,從環保生態、藝術文化、公益推動、到偏鄉教育,如今已經實現超過200份計畫,累積提供達1.8億元獎金回饋。每一位夢想家獲得贊助後,得以展現他們的天賦,實現自己的使命,堅持夢想並且勇往直前。
為地球永續而戰,日常小動作也能節能減碳
ESG概念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環境保育」。近年因應極端氣候現象頻傳,為了讓全球溫升控制在1.5°C以內,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經有137個國家響應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其中德國、瑞典、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更將「淨零入法」透過實際舉措要求企業從營運過程減少碳排放。
從國家立法到企業響應並展開行動,證明永續行動的迫切性,也凸顯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節能減碳這件事置身事外。
帝亞吉歐近期提出「2030社會願景」計畫,其中三個核心範疇分別是「提倡理性飲酒、促進社會多元包容、促進環境永續發展」,最後一項就扣連203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帝亞吉歐台灣總經理梁殷禎分享,在釀酒過程,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水資源,帝亞吉歐規劃未來在產地製造過程,運用先進技術讓產品減少30%用水,具體提高產品生產效率。

渣打銀行總經理韓德聖(Ian Anderson)則表示,渣打集團也訂出2025年底要落實自身營運零碳排,2050年底達成投融資淨零碳排的目標。由於銀行的業務屬性,碳盤查過程, 屬於範疇一、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從自身做起;範疇三則屬於其他間接排放,例如商務旅行、上下游運輸、乃至於供應鏈、客戶所產生的碳排,且範疇三的碳排放量佔了總排放量95%。因此,渣打銀行下個目標就是要幫助客戶落實綠色轉型,打造綠色永續生態系。
值得一提的是,淨零減碳除了仰賴數位科技、組織轉型、調整商業模式來達成,每個人也可以在生活中擔任永續小尖兵。例如渣打銀行推出自家的永續發展App,員工可以在每日的工作中掌握自己的碳足跡,嘗試透過趣味的方式減碳,像是澆水、種樹小遊戲,企業會依同樣比例植樹,讓員工在日常為永續盡份心力。
翻轉偉大企業定義的現在進行式
股神巴菲特曾如此定義他眼中的偉大公司:「我認為競爭優勢可以持續25年到30年的公司」。然而,在ESG思維之下的今日,值得思考的是,偉大企業的意義應被賦予更多價值,除了具備競爭力與獲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願意關注社會、在乎永續的願景及行動。
對此,韓德聖這樣回應:「我們相信在推動商業與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人類、環境、以及相關社群的關懷;藉由把永續行動融入我們的政策及業務之中,攜手我們的員工、客戶、乃至於更多人,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想知道更多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決策者的精采對談,以及他們為ESG投入哪些心力?點擊影片觀看更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b5gUPWBO8
延伸閱讀
l 渣打銀行永續之旅網站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高的綠建築 台北101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YouBike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永續能源推手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