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嚴厲封控嚇壞外資,蘋果加速生產「去中國化」,布局印度、越南建立新供應鏈

北京嚴厲封控嚇壞外資,蘋果加速生產「去中國化」,布局印度、越南建立新供應鏈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來蘋果在中國設廠的其中個優勢是,其在中國生產的手機平板等,可以在中國銷售,達成以生產綁住中國消費市場的目的,但一場疫情導致蘋果的策略開始轉變。

美中貿易戰加速外資撤離中國,但是「轉移供應鏈對蘋果」而言談何容易。蘋果一方面受惠於北京給予的土地、人力還有稅賦優惠,二來又能以「工廠綁市場」」吃下中國手機市場。不過,近來受到中國疫情復燃影響,北京當局嚴厲的封控,造成蘋果40至80億美元的營收衝擊,這轉變了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的想法,加快對印度、越南布局的腳步。

iPhone近年出貨量創佳績,和中國依賴越來越深

從研調公司Counterpoint數據可以清楚看到,蘋果iPhone從2007至2009年快速成長,之後於2015年出貨量登頂達到231.5億支,這個數字本該是天花板,未料,去年受到宅經濟發威出貨再創新高達到237.9億支。

根據富邦投顧的3月調查指出,推估今(2022)年全球iPhone出貨量將來到2.47億支、年增5%,是整體iPhone連續3年出貨上揚,惟獨遇到中國疫情復燃,才可能導致iPhone出貨受阻,影響到本季財報。

Apple_iPhone_Shipments__Annual_(2)
莊貿捷製圖
截圖_2022-05-24_下午3_41_14

歷年iPhone出貨量,單位為「百萬」。

iPhone驚人成長在去(2021)年已經顯現。該年第4季中國市場銷量占比為23%,年增32%,是首次在中國市場有如此高的市占率。

撇除疫情,全球智慧型手機2022年出貨量將達到13.6億支,扣掉了iPhone後全球Android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是11.13支,與2021年的11.18支差不多持平。相形之下iPhone仍較Android強勢,主要是受惠「中國市場的成長」。

不過,知情人士告訴《華爾街日報》蘋果已告知下游代工廠,因為中國嚴格的封控措施,造成至少40至80億美元的營收衝擊,再加上一些「其它原因」,蘋果希望擴大在中國以外的地區生產。

這個其它原因,很可能是顧慮到了中國共產黨集權的制度及其與美國的摩擦,意味貿易戰衝突可能會越來越劇烈。《華爾街報導》指出,蘋果對中國嚴重的依賴儼然成為潛在風險,而中國經濟持續趨緩,尋找下一個市場成為另個成長動能。

庫克深信此「工廠綁市場」,但受疫情打擊分散供應鏈成必然

在過去庫克曾經表示,蘋果供應鏈是真正全球化奉行者,因此產品在全球各地生產。疫情爆發前,蘋果公司已經開始放眼國際,尋求多元化發展,但是相關計畫因為疫情變得複雜。

蘋果要從中國移出上百萬人的供應鏈談何容易,一來中國合格熟練的工人數量,比東南亞地區的人還要多;二來中國地方政府已和蘋果有相當地切的合作,還確保土地、物資及稅務的協助。

再者,在中國設廠的另一個優勢是,蘋果在華生產的手機平板等,可以在中國銷售,達成以生產綁住中國消費市場的目的。《工商時報》報導指出,庫克深信此「工廠綁市場」的策略,可以免於受北京打壓;不過,中國經濟下行、疫情復燃,情況儼然不同,也不得不加快分散供應鏈的腳步。

蘋果最大的亞洲夥伴——鴻海(Foxconn)正積極地開拓東南亞的生產基地。

鴻海正在積極在印度建廠,主要為印度國內生產iPhone,而該國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正在飛快的發展當中。今年4月蘋果已經對外宣稱要在印度生產最新一代的iPhone 13系列。

除了鴻海,另一個蘋果合作夥伴緯創也不約而同地到了印度打造新的生產基地。分析師告訴《路透社》,各大蘋果供應也將目光投向越南,由於越南和中國接壤,可以以較低的運輸成本,將產品銷售回中國,這是相當好的優勢。

在未來,蘋果在中國的去留顯得曖昧,但不可否認的是分散風險及開拓新市場,對蘋果而言已是庫克不得不做的任務。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