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漫產業崛起:面對韓日夾殺,台灣本土創作者如何闖出一片天?

網漫產業崛起:面對韓日夾殺,台灣本土創作者如何闖出一片天?
圖片來源:《宅男打籃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幾年國內開始有不少的作品逐漸被大眾看見,台灣亦有如同韓國KOCCA推動與幫助漫畫產業發展的機構,在文化部的規劃下還成立了「台灣漫畫基地」,提供實體漫畫的閱覽和創作空間,讓民眾可以更容易接觸與親近漫畫產業。

文:李若葳

近年來各種網路漫畫平台越趨興盛與普及,其中在台灣使用者與流量最多的便是LINE WEBTOON,其母公司為韓國的NAVER WEBTOON,所設立之跨國網漫平台。而台灣LINE WEBTOON更是有上百萬的用戶、超過700部的本土與海外翻譯作品,作品類別多元。

台灣也有越來越多創作者投稿原創作品到平台上,讓更多人能夠看見台灣本土優秀的原創作品。其中從2015年開始連載的《宅男打籃球》,更在今(2021)年成為LINE WEBTOON中首部影視化的台灣網漫。

韓國在網漫產業耕耘已行之有年,且已有眾多平台上的爆紅作品被改編、翻拍成影視劇,如:《奶酪陷阱》、《女神降臨》、《SWEET HOME》、《與神同行—神的審判》等,或是以單行本、發展周邊商品的形式被推廣至更多層面,創造另一股文創產業的商機,吸引更多人投入網路漫畫創作的行列。

此外,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KOCCA更是將韓漫推向全球化的重要幕後推手,此機關單位以國家的力量配合政策,支持韓國漫畫等文化產業的推行與發展,現在WEBTOON平台上有許多的韓國原創作品,都有受到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贊助製作,如2021年開始連載的《和你度過的今天》。

除了KOCCA之外,1998年成立的韓國漫畫映像振興院(原「富川漫畫情報中心」,於2009年更名之)則是全韓國唯一且專門扶植和振興韓國漫畫產業的機構,內部具經營本部以及漫畫推廣部等專業負責部門,每年均會受理創作者們投稿之作品,經過一連串的審核與評估後撥出經費補助漫畫家們支持其創作,如歐式宮廷風的《黑髮公主離婚作戰》,就是一部受到文化體育觀光局和韓國漫畫映像振興院贊助的作品。

未命名
圖片來源:《黑髮公主離婚作戰》
《黑髮公主離婚作戰》

反觀台灣,在網路條漫方面的發展較韓國晚,在LINE WEBTOON上刊載的漫畫也幾乎都是日韓的翻譯作品,那麼台灣究竟要用什麼嶄露頭角呢?

其實近幾年國內開始有不少的作品逐漸被大眾看見,像是以台灣在地歷史傳說為背景的《北投女巫》系列、融入本土信仰等傳統民俗文化的《引路人》和也曾翻拍成電視劇的《神之鄉》、以及大受讀者喜愛的愛情漫《我與教授難以啟齒》不只在台灣走紅,在泰國、印尼等地連載也都不斷獲得好評……這些台灣本地的創作者們將台灣獨特的風俗民情與漫畫結合,不僅做出不同與主流趨勢的市場區隔,同時亦是將台灣特有的文化底蘊藉原創網漫登上國際舞台。

事實上,台灣亦有如同韓國KOCCA推動與幫助漫畫產業發展的機構,那就是隸屬於文化部的文化內容策進院(簡稱文策院、TAICCA)。文化部自2018年始推出漫畫輔導金補助國內漫畫創作者,像是前面所提及的《北投女巫2》便有受到此輔導金之贊助,並積極推動漫畫內容的再產製與跨產業合作,如:影視化、手遊化、延伸之文創商品等,在文化部的規劃下還成立了「台灣漫畫基地」,提供實體漫畫的閱覽和創作空間,讓民眾可以更容易接觸與親近漫畫產業。

而文策院在今年初更推出了Taiwan Comic City線上網站,推出近50部台灣原創作品,並以多國語言的試閱版和有聲短影片讓外國讀者能夠以視覺和聽覺等多感官體驗方式閱讀這些作品,將台漫帶進國際市場,創造與拓展跨國的海外商機。

未命名
圖片來源:《北投女巫2 魅惑魔法》
《北投女巫》系列漫畫,以原住民族語「女巫」(pataauw)為名的硫磺之地北投發想,畫出當代女巫與地下軍事部隊「白團」彼此間的爭鬥

綜觀而論,可發現台灣的漫畫產業正努力在讓世界看見,包括創作者們所創作品本身獨具的特色,無論是本土文化的傳承還是反映時事、貼近庶民文化引起群眾共鳴的作品風格;抑或是我國政府看到台漫的創造力和可塑性,而漸趨重視漫畫這塊文化事業的版圖擴展,規劃各項相關輔助政策支持,和協助本土創作者們得以專心且更有動力地創作。

隨著漫畫數位化,亦擴大市場規模與增加通路於網漫平台上刊登,並發展許多衍生產品和活動——以LINE WEBTOON為例,其因應台灣在地文化所推出的串聯「鬼月特輯」和「愚人節特輯」等,建立獨一無二的定位,使得台漫在眾多日韓系漫畫中也能夠走出屬於台灣的「個人風格」,累積死忠讀者群。

然而配合在地化所推行的活動也可能會受地理限制,因文化差異等因素使得這類作品在海外的接受度會面臨較兩極或不穩定的風險,而創作者是否需要迎合大眾市場需求去調整作品主題和內容便是要做出取捨的兩難之處。

台灣漫畫產業的發展相較於韓國、日本等漫畫產業大國的確仍有很多成長空間,但現階段在漫畫IP產業輸出已有一定程度的進步,並且持續有在安排和執行有關計畫。期待未來台灣漫畫能持續以多元形式增加曝光度,並以開設創作者培訓課程、工作坊、國際交流會等模式,提升各項軟硬體設備以及創作能力等軟硬實力,發揮台漫別具特色的品牌優勢以替本土原創作品增值,發掘更多的可能性使台漫產業生態系統更加健全並邁向國際。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