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人物寫真:每個人自成一個獨立的世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Tiraque Cochabamba等待著跨省份大眾運輸工具時,她不停地笑著」
照片為Mijhail Calle為了「玻利維亞人」計畫所拍攝(照片已經本人授權同意使用)
受到攝影師布蘭登.史丹頓(Brandon Stanton)的部落格「紐約人」(HONY, ”Humans of New York”)的啟發,各國專業與業餘的攝影師紛紛設立部落格與臉書粉絲專頁,蒐集當地人民生活的各種樣貌與影像,拉丁美洲當然也包含在其中。
史丹頓的想法刺激了一名拉丁美洲的攝影師,他希望透過多元的人物寫真,展示他們所居住的國家與城市。
以下為一些關於該地區的簡短介紹:
布宜諾斯艾利斯人

「隨時歡迎你來拜訪我!雖然我無法請你喝上一杯馬黛茶(當地飲品),也沒有任何能加熱水的地方」
照片由Jimena Mizrahi拍攝(照片已經本人授權同意使用)
自由攝影師Jimena Mizrahi自2012年5月開始了她的「生活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計畫,她的臉書專頁已吸引超過1萬1千位粉絲。
她的計畫引起了當地市政府的注意,而有了第一個「生活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展覽。《阿根廷獨立報》報導:「展覽‘Micro historias del Microcentro’以市區商業中心裡,當地人的生活與工作為特色展出。」
Jimena向《阿根廷獨立報》表示:「做『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初衷,並不單只是她熱愛與他人互動,每個與他人間的溝通都是一門課,每個人自成一個獨立的世界。」

「真不敢相信!竟然有女性計程車司機!」
「當然,為什麼女人不能開計程車?別再因為女人做男人的工作而感到驚訝,沒什麼事是只限單一性別的。」
照片由Jimena Mizrahi拍攝(照片已經本人授權同意使用)
「哥倫比亞人」與「波哥大人」

「這名瓦尤女孩的爸爸在烏里維亞經營餐廳。」
照片由Gábor Szentpétery拍攝(照片已經本人授權同意使用)
「哥倫比亞人」計畫由設計師Maurent Roa與建築師Gábor Szentpétery共同創辦。他們在旅行途中遇見了也投入此計畫、並已拍攝些許作品的Mauricio Romero。同時,他們注意到很多人對於哥倫比亞不甚了解,甚至對於這個國家懷有負面的印象,透過這個計畫,他們期待揭開哥倫比亞不同的一面。
Maurent希望能呈現哥倫比亞多元的樣貌,因為哥倫比亞聚集了來自各個種族的人們,包含印地安、西班牙與非洲後裔。

「Carmen Lorena在離波哥大有三小時車程的咖啡種植場長大,但她覺得自己不適合這個城市。她希望完成學業後能住在鄉下。」
照片由Mauricio Romero拍攝(照片已經本人授權同意使用)

「你對於愛的想法是什麼?你如何表達愛?」
「愛是一切,它構築了我們身邊的一切。我得說我表達愛的方式就是…呼吸。」
照片由John Cardona拍攝(照片已經本人授權同意使用)
更多哥倫比亞人的照片,請參考John Cardona 與Jonathan Arévalo在2013年8月創立的波哥大人專頁。
John與Jonathan受到他們收到的回覆以及碰到的新朋友、新故事的激發,他們透過專頁,與世界一同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認為,這個行動能夠「打破距離的藩籬,認同他人。」

「一個願望?
–願波哥大一切平安
–人人平等
–共享寧靜與和平」
照片由John Cardona拍攝(照片已經本人授權同意使用)
玻利維亞人

「在科恰班巴省的錫佩錫佩鎮,他說:『帶它出國吧』語畢後便彈起他的恰朗哥琴」
照片由Mijhail Calle拍攝(照片已經本人授權同意使用)
「玻利維亞人」計畫始於2013年11月3日,是該地區近期響應「紐約人」的臉書專頁之一。Estelí Puente 與 Mijhail Calle企圖呈現他們從紐約及其他地區(如「阿姆斯特丹人」)等計畫中所感受到的移情作用-「人類是由每個單一個體及他們的故事所組成。」
即使身為計畫中主要的攝影者,Mijhail仍力邀其他攝影師分享他們拍攝於玻利維亞的照片。Estelí解釋道:「這種行動使我們創造出一個分享的空間,針對影像中的主角與照片中建立的自我認同進行討論。因此,目前看來,我們應該會有更多系列的人物寫真,我們希望這些照片也能反映出我們自己。」

「現在阿毛塔(註:阿毛塔指印加帝國中的哲學家和博學的智者)女人已經不多,要成為其中一之不簡單,但我是。現今,我是這個聯盟的一份子。」
照片由Mijhail Calle拍攝(已經本人授權同意使用)
宏都拉斯人

「願政客們忽略政黨的顏色,把焦點放在改善與團結團家。這是宏都拉斯唯一能夠向前邁進的方法。」
照片由Claudia拍攝(照片已經本人授權同意使用)
Claudia Elvir 與 Daniela Mejía邀請你們透過宏都拉斯人的臉書專頁認識當地人。
Claudia開始追蹤史丹頓的部落格後,對他印象深刻,他不只「捕捉了精彩的畫面,這些畫面同時捕捉了人性,更使每張藏著故事的照片引起讀者內心的共鳴。」
由他的朋友Daniela負責訪談,他們倆除了希望改變這個世界對於宏都拉斯暴力與負面的印象外,也能改變當地人對於宏都拉斯這個國家的想法。
Tags:
GIMBA雙聯學位,跨界培養AI大數據人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西密西根大學(WMU)和國立中正大學於2020年開始合作雙聯學制,以培育高階企業管理人才為軸心,創造多元彈性的就學環境,甚至學生可以直接選擇在台北完成學位,取得美國校本部MBA碩士同等學歷。如果你正在考慮在職進修,那麼進入WMU GIMBA的西方管理科學碩士學程,將會是最適合你的選擇。
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和國立中正大學於2020年開始合作雙聯學制,以培育高階企業管理人才為軸心,創造多元彈性的就學環境。全新的1+1碩士學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學生可以在台灣奠定基礎實力一年,然後前往美國校本部就讀,或可以直接選擇在台北完成學位,取得美國校本部MBA碩士同等學歷。
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全球創新管理碩士今年邁入第四屆招生,推出了最新的BAGC(Business Analytics Graduate Certificate)大數據商業分析證照課程。學員可以取得證照後,銜接線上或實體MBA課程,並彈性抵免學分。透過七個月的實務主題包含商業分析、商業資料管理、視覺化分析、預測分析與資料探勘,讓專業工作者在未來虛實交互的商業營運模式中,找到最適決策。

今年五月初,西密西根大學商學院行銷學首席教授Kelley O'Reilly親自來台授課。接受中心採訪時,她談到對人工智慧如何顛覆傳統產業的樂觀態度:「我認為人工智慧的出現對人類文明是有益的。我們不需要過度驚慌。人工智慧會進化,而人類當然也會。懂得運用就能截長補短,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Global Innovation MBA學員來自各方產業的菁英,現任仁寶電腦品管副理的第一屆校友黃先生特別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回顧:
記得Kelley教授的跨國談判溝通課是場震撼教育;教授指派了一項任務,內容是和旅行社議價所有可能的旅遊方案,這對當時的校友來說是一項艱難的挑戰。Kelley教授在課程中說道,「談判最重要的是提供雙方所需的資源,創造互利共贏的長久合作關係,而非視對方為敵人。」在大數據的時代,我們有太多可運用的AI工具,幫助我們將數據影像視覺化達到更精準的預測。無論是在談判的過程或是向客戶提案,能看懂圖表的言外之意,將是一個能讓你從人群中脫穎而出的專業技能。
校友黃副理也在文末有感而發:真心感恩,能在台灣完成我第二個碩士學位,而且是用相對低的成本體驗了國外的教學方式,兼顧工作與學業的方式,非常適合經理人的需求,藉此在這一新世代科技轉折「奇異點」中勝出。如果你正在考慮在職進修,想創造全英文環境並提升自己的英文口說與報告能力,那麼進入WMU GIMBA的西方管理科學碩士學程,將會是最適合你的選擇。

- 更多精采課程內容請洽: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在台辦事處(02)6605-0679
- 預約課程說明會:https://www.wmumba.com.tw/wmu_contact_me_tw/
本文章內容由「中碩教育集團」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