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疫情前市場規模多達100億美元,微型金融在柬埔寨是救世主還是吸血鬼?

疫情前市場規模多達100億美元,微型金融在柬埔寨是救世主還是吸血鬼?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柬埔寨國家銀行統計,2020年底時全國未償付貸款中約有18%為微型貸款,高達67億美金。人權團體LICADHO則估算,若包括銀行和微型金融,金額將高達118億美元。無論金額如何估算,新冠疫情都使許多本已經陷入過度負債困境的微型貸款人,處境更加困難,也使原本還能正常還款者陷入還款困難的若境。

文:林文斌(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兼主任)

在2010年代經濟成長強勁的柬埔寨,受到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的經濟成長率為-3.14%,是自1990年初和平後以來,首見的經濟負成長。所幸,隨著柬埔寨成人施打兩劑疫苗比達98%以上,在《日經亞洲週刊》(Nikkei Asia)2022年初公佈的疫情復原指標中,柬埔寨排名全球第2,僅次於台灣而己!政府之後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預估隨著疫情緩和,2022年的經濟成長率可達5.5%,復恢到接近疫情前的水準。

然而,柬埔寨過去20年的濟成長果實,並未雨露均霑於所有民眾。據柬國官方在2014年的估計,仍有13.5%的人民處於國家貧窮線下。柬國官方對貧窮線的定義為每月所得低於46美元,相當於每日約低於3美元。不過,英國牛津大學的貧窮與人類發展計畫(Oxford Poverty and Human Development Imitative,OPHI)在2019年公布的全球多元貧窮指標(global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 MPI)中,依健康、教育與生活水準等3面向估計,柬國在2014年時,有13.2%人口處於極度貧窮(severe poverty)、21.1%的人口接近貧窮(vulnerable)。後者浮沉於貧窮線上,一但遭遇任何變化、如生病、意外、失業、天災導致農作欠收等,便墮入貧窮深淵。

自1990年代起,世界銀行(World Bank)等國際發展機構便將消除貧窮(poverty reduction or eradication)作為官方發展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的主要目標之一,後來再被聯合國列為千禧年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中。世銀和轄下的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則視微型金融(microfinance)為消除貧窮的有效工具,積極倡議與推動。

何以如此?由於貧民屢因身無恆產、收入不穩定,經常不是商業銀行的放款對象。微型金融機構(microfinance institution,MFI)則以他們為主要對象,提供小額貸款讓他們得以從事商業、農業活動,進而能促進就業、增加收入,終能脫離貧窮、達成消滅貧窮的目標。孟加拉籍經濟學家尤努斯(Muhammad Yunus)即因創辦「鄉村銀行」(Grameen Bank)實現此種理念,改善孟加拉鄉村婦女經濟處境而獲得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尤努斯期堅信「窮人總會還債」、「他們和一般人一樣,只要有機會便會把握讓自己翻身的機會」。「鄉村銀行」就是讓窮人有機會接近金融市場,以打破他們極端貧窮困境。這種擴大金融服務範圍,使原本不被傳統金融機構重視的(窮)人、(微)小企業亦得能享受符合其金融需求的服務,近年來被稱為金融普惠(financial inclusion)。

社會型企業東亞年會  尤努斯出席
Photo Credit: 中央社
2006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孟加拉銀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中)2019年抵台出席尤努斯基金會年會。

微型金融(信貸)作為消滅貧窮的政策工具,1989年即有聯合國兒童基金(United Nation Children’s Fund,UNICEF)、ILO、美國發展署(USAID)、法國發展署(Agence Française de Développement,AFD),以及其他大型國際非政府組織如法國研究與技術團(Group de Recherche et d’Etudes Technologiques,GRET)、天主教救濟會(Catholic Relief Services,CRS)、世界展望會(World Vision)等的資金流入柬埔寨,提供鄉村居民微型信貸。而在90年代初柬國步入和平後,更湧入更多的國際組織或非政府組織(NGO)執行鄉村信貸計畫。

柬埔寨國家銀行(National Bank of Cambodia,NBC,柬國的中央銀行) 在2000年時以行政命令規定,資本額250百萬柬幣(約合現今的6.25萬美元)以上,從事微型信貸的非營利組織(NGO)須向NBC申請成微型金融機構執照。許多原本由NGO執行的微型金融計畫案,紛紛選擇自原組織獨立出來,轉型成名符其實的金融機構。例如,現今柬國資產最多、分行最多的ACLEDA銀行,前身即為ILO、UNDP(聯合國發展署)資助的NGO-Association of Cambodian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gencies,其在2003年改制為普通商業銀行。之後陸續有具規模的微型金融機構改制為商業銀行,如SATHAPANA銀行,前身是1995年設立的NGO,之後被特許為可收取存款的微型金融,並於2016年改制為銀行。但他們仍然持續經營小額放款業務(small loans),一如微型金融機構。

National_Bank_Cambodia
Photo Credit: Paxse CC BY SA 3.0
柬埔寨國家銀行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