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呼喚》:尹錫悅打破檢察官不能從政的慣例,黨內初選就展現領導人該具備的資質

《人民的呼喚》:尹錫悅打破檢察官不能從政的慣例,黨內初選就展現領導人該具備的資質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此次大選,尹錫悅能獲取年輕人的大力支持,令人不意外。一是,尹錫悅主動辭去鐵飯碗,代表他性品剛直,不願意配合文在寅的要求演出,專為權貴服務。二是,他一向主張,檢察官要有不看總統眼色辦案勇氣,要擔任「人民的檢察官」才會受到人民的支持與愛護。

文:劉順達(유순달、Sidney Liu)

打破檢察官不能從政的慣例

這是世界奇聞。韓國憲法與法律都沒有明文規定「檢察官不能從政」,但在韓國好像一直以來檢察官以現職身分都不能從政或加入任何政黨,尤其要出來競選總統,更是難上加難,簡直不可想像。這似乎不合乎自由民主國家所賦予人民的權利。這次由尹錫悅徹底打破以往慣例,非常難得。

更不可思議的是,競選期間,不論執政黨競選陣營或反對黨陣營方面對尹錫悅提出的最大問號是「檢察官懂什麼政治」。的確,尹錫悅勇敢辭去檢察總長一職投入政治圈時,外界不少懷疑他的政治能力與實力。沒想到,尹錫悅在國民之力黨黨內總統候選人初選期間就發揮了國家「領導人」該具備的資質。立即獲得黨內的刮目相看及支持。算是「第一次政治科目考試」順利通過。

文在寅防疫政策徹頭徹尾失敗也給足尹錫悅當選的正面力量。韓國1日確診人數曾超過60萬人次,「突飛猛進」成為世界第一名,簡直讓韓國人民對文在寅政府失去信心,轉向憤憤不平,砲轟是束手無策和無政府狀態。只知在國內外自吹K-防疫政策如何成功的文在寅,可謂幾近「體無完膚」的落魄。

民主黨大選落敗後,代表宋永吉立即負起責任辭退,改成臨時組織「非常對策委員會」繼續推動黨務,一方面口喊要堅決保護文在寅的安全下台,另一方面要重新出發,以便因應6月1日舉行的全國地方選舉。似乎從大選落敗還沒有真正醒過來。

總統文在寅與時間纏鬥。原定3月16日舉行與未來總統尹錫悅「見面禮」午餐,因文在寅提出的諸多條件「太不合理」,被尹錫悅拒絕。不得不突然於四個小時前取消。此事,文在寅受到輿論撻伐後,終於28日舉行無條件的晚餐會晤。

文在寅私心太重。對自誇的K-防疫保持啞口無言,反而臨去前還在安排「自己人」的將來吃飯和安全問題。包括:一、特赦因性騷擾女秘書,目前正在坐牢的「愛將」慶尚南道知事金慶洙;二、要保障青瓦台職員三分之一的職位;三、書面承諾不調查前任總統;四、特赦曹國前法務部長及赦免其家屬等。

不僅尹錫悅無法答應原先的午餐,並且普通百姓也認為文在寅厚顏無恥。問題完全在於文在寅本人,執政5年期間,欲所不為,無論國家政策與內閣人事,完全忽視專家學者建議,只靠燭光革命與政治顏色,把憲法與法律踐踏成一文不值。

尤其,距5月9日離開青瓦台時間越來越緊迫,文在寅還在忙著「安插」青瓦台幕僚的後路。韓國各部會屬下的國、公立企業有469家,從董事長到理、監事人數也有1000人之多,有房有司機,年薪高達數億多韓元。文在寅不怕媒體的批評,為幕僚照樣安排新工作。

例如,韓國銀行總裁李柱烈任期至3月底,文在寅原先以總統職務至5月9日零時為止作為理由,堅持由他任命新人事。在輿論的壓力下,文在寅為了早一點與尹錫悅見面,韓銀總裁人選就交由尹錫悅新總統挑選的人馬,稍微作出讓步。但是,文在寅安排弟弟的大學同學出任大宇造船海洋公司董事長,人事問題上又與尹錫悅的總統業務交接委員會發生衝突。

至今,文在寅還搞不清楚,人民為何選出尹錫悅的主要原因。希望司法一切依照法律、公正、公平處理各種弊案,不是暗地裡採取政治報復,前後任總統間的深仇大恨不斷惡性循環。大家都知道,尹錫悅出身檢察官,當然非常清楚人民期待不想再看到「卸任總統的家是牢獄」一再重演。

問題是,文在寅五年弊案數不清。市民團體告發的案件包括逼迫公務員強制執行非核家園政策,動員青瓦台幕僚包庇非法選舉,夫人金正淑的過度奢侈,浪費公帑等,尹錫悅只強調依法偵辦,需要司法處理結果出爐,給人民一個清楚交代,才能對得起良心。

不僅國內問題剪不斷,理還亂。韓國周遭國家美國、中國、日本等國也十分關注此次政黨輪替。文在寅執政時期與美國和日本兩國經常發生外交磨擦,因此,這兩國對尹錫悅的期望甚高。因為,文在寅與尹錫悅政治理念與顏色完全不同。相對地,文在寅不支持的薩德、QUAD(四方安全對話)等議題上,未來中國與韓國在關係調整中,難免有所吵雜聲音。

坦白說,進步政府與保守政府輪流執政,對韓國國內政治發展而言,形成一種「貨比貨」的競賽,反而給人民帶來新希望。文在寅下台,希望能留下美麗的身影,而不是醜陋的尾巴。不幸,文在寅偏偏選擇「危險的路」在走。

光說總統辦公室遷移至國防大樓一事,文在寅曾承諾韓國人民2次都沒有兌現,現在,尹錫悅要實現離開青瓦台,不知文在寅是吃醋,還是其他原因,就是百般阻撓。496億元搬遷費用,尹錫悅請求從政府預備預算中提撥運用。文在寅說願意檢討後協助,卻只付300億元,故意刁難,韓國人民普遍認為「小氣鬼」。

文在寅說話不算數,也不誠實,已成了他的「招牌」,令人髮指也不在乎。無論韓國企業家或政治人物最怕檢察官和監察委員。法務部長朴範界面臨與文在寅同時下台命運,因此,他想盡辦法縮減檢察官的偵查權力,並且在人事上,安排自己人出任檢察體系要職。等於事先安排文在寅能安全下台,不受任何法律制裁。

文在寅插手監察委員人事不手軟。目前,監察委員包括委員長一人共計七人,惟出缺兩人,只要文在寅安排一名自己人,成為多數,就不怕卸任後接受調查。文在寅臨去之前的「臨時抱佛腳」式安排,一方面令人感覺可憐,另一方面又覺得可惡。